胡小勇
《易傳·系辭上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古圣先賢稱之為“無極生太極”。太極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修身養性影響深遠。太極拳作為一項傳統健身運動,雖不能窮盡“太極”思想的全部,但也因“太極”派生而出。太極拳宗師王宗岳在其《太極拳論》開篇說的“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可謂對太極拳的精妙概括。
在祥和的晨曦中,在夕陽的余暉下,筆者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緩慢地揮手抬腿,移步轉身,整個景象宛如一處世外天地。于是,筆者情不自禁地駐足欣賞,心也隨之沉浸在一片慢悠悠的氛圍中。他們的動作看似慢,實則一招一式都很講究,拿捏自如,借力發力,行云流水,渾然天成。長期打太極拳可以活血舒骨、養氣蓄銳、陶冶情操、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筆者由此聯想到我們當下的社會,人心浮躁,功利至上,對外界物質的追求遠勝于對內心寧靜的堅守,躁動不安的社會心理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教育。當下教育往往直指分數,少了對學生人性最基本的尊重。教育變得急功近利,只關注結果,缺少了過程的融入。
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扮演著幫助者、引導者的角色,對班集體的和諧發展、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功利至上的社會現狀、學生復雜的成長環境、形形色色的教育問題,班主任該如何管理好班級,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呢?下面筆者試從太極拳的角度來闡述,以拋磚引玉,共同提高。
一、心平氣和
太極拳重在氣息吸進呼出,緩慢自如,摒棄呼吸短促,心浮氣躁。只有身心平靜,氣息和順,才能逐步學好太極拳。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面對層出不窮的疑難問題,尤其是問題學生的反復犯錯,教師常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傷害了學生,激化了師生間的矛盾,使班級管理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面對問題學生,“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幾秒鐘,想一下你是老師,這樣會幫助你壓抑一下當時就要發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同你的學生說話。”(贊可夫語)班主任切不可讓憤怒沖破理智的閘門,不能把學生當作出氣筒,更不能傷及學生的自尊。另外,班主任要知道,對于問題學生的教育,不可能立竿見影。班主任只有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各種問題,才能讓教育減少或避免泛情緒化帶來的癥結,讓班級管理的方法更加科學與理性。筆者帶班過程中,常看到學生做眼保健操時或趴著睡覺,或回頭說話,更有甚者在教室里來回追趕、打打鬧鬧。這些行為違反了學校關于班級日常管理的考核規定,扣分不說,還打亂了班級的穩定秩序,干擾了班內學習的氛圍。彼時筆者初當班主任,年輕氣盛,遇到這樣的情形常會怒斥批評,采取懲罰措施,傷害了學生的身心,又不利于自己的健康,還讓師生走向教育的對立面,矛盾加劇。隨著年歲的增長、心態的改變,面對學生不盡如人意的反常問題與表現,筆者努力做到心平氣和,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告訴自己沖動是魔鬼,冷靜出實效;或以嚴肅平靜的眼神沉默站立,或與個別學生進行談話,引導學生控制言行等。實踐證明,心平靜,氣和順,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人性化的更有效的教育對策。
二、剛柔并濟
太極拳一舉一動,看似柔靜如水,波瀾不驚,實則聚力發力,柔中有剛。面對青春期的學生,班主任若嘮叨或批評過多,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叛逆,班主任與學生期待的形象背道而馳,師生間的分歧與隔閡將不斷加深,溝通的橋梁無形中受到限制與阻礙,班級管理陷入被動境地。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這句話啟示班主任應舍去權威,不居高臨下,不搞一言堂,不搞“大棒”政策;要學會換位思考,創造適合學生表達的機會,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即便批評、懲罰,也要出于真正關心學生成長這一善意的角度,“和風細雨”遠比“暴風驟雨”更能滋潤學生的心田。面對學生的自修紀律,筆者常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由筆者一人控制、說了算,時間一長,學生易形成依賴心理,造成筆者在時安靜、不在時吵鬧的現象,學生儼然成了兩面派。后來,筆者通過講故事、柔性激勵、擺事實講道理、舉辦溫情的民主班會、給予個別學生善意的安撫等方法進行調理,先后進行了“為班級命名”“制定班級管理公約”“安靜自修大家談”“我為班級作貢獻”等治班行動,并成立了學生自治管理小組,使自修情況得到改善。有時,面對學生對筆者的批評,只要學生的態度是真誠的,筆者都能虛心接受,以主動退讓的姿態贏得學生的心。長此以往,學生讀懂了筆者對他們的期待,師生間柔情的默契表現得完好統一,學生的內心形成了一種主動歸屬進而珍惜班級、控制自我的強大力量,紀律淡出視線,自修秩序井然。剛則規定規矩規范,柔則入心入情入理,剛柔并濟,相得益彰,必會助班主任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內外兼修
太極拳不僅注重形似,還要求做到神似,推崇形質兼備、內應外合。習武之人講究的是內力、功底的深厚與習得,武學根基扎實了,哪怕是刀劍槍戟、斧鉞鉤叉等十八般兵器,也能輕松自如地加以修煉。即便無招術、無兵器,面對進攻也能防備得游刃有余。教育學者張文質說:“遇上好教師不僅是孩子的福分,甚至也是一個家族的福分。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福分,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很好的方向感和一種可以汲取的并能最后轉化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的力量,我們的生命會始終圍浸在人性的光澤之中。”要想成為這樣帶給學生福分的班主任,我們就應修身養性,堅持鍛煉身體,時常調節情緒,追求身心和諧,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多反思,多行動多積累。教師要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養花種草,品茗靜心;閑釣于溪,滋養耐心;閱讀豐盛,助長信心;游山玩水,拾得慧心。凡此種種,都能讓班主任擁有健康強壯的身體和學養深厚的靈魂,這樣的“內修”會使班主任更加強大。此外,班主任還應修煉自己的口才,因為學生喜歡傾聽風趣幽默、輕松詼諧的話語。教師的語言表達還要簡潔明了,與時俱進,力求生活化、趣味化,哪怕是網絡語言,如“雷人”“稀飯”“有錢就是任性”等,都可適當地根據具體的教育情境加以運用。例如,筆者與學生分享“有錢就是任性”這句話:有錢,你一定能任性嗎?為了錢,能任性嗎?花錢可以任性嗎?有錢會讓我們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追求優雅的精神享受,但錢并不是萬能的。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獲得金錢的手段非法,或把錢用在非法的事情上,結果都會一敗涂地,甚至會讓人走進監牢,失去人身自由。反過來,有豐富的知識,有敏捷的思維,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有強大的信心,我們就可以任性;在考試、競賽中脫穎而出,未來的選擇會更加燦爛。在交流中,班主任還可加以例證,讓言語更加生動、豐滿、有趣,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化學生的心靈。在形象氣質上,班主任應裝扮整齊得體,精神飽滿,一舉一動都要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班主任言傳身教,時刻關注學生,進而收獲學生的信任與欣賞,漸漸地,教育的主動權與契機越來越多,遇到班級問題時,班主任都能夠做到舉重若輕,因為贏得了學生就意味著贏得了班級。
“太極者,無極而生”,太極拳里的文化豐富多彩,它對教育的啟發遠遠不止這些。內外兼修是核心,內外和諧統一,才能做到心平氣和、剛柔并濟。三者有機統一,相輔相成,才能練得“太極拳”式的班主任。只有不懈地內外兼修,做到心平氣和、剛柔并濟,班主任才能與學生共同打好這場持久、深入、有情有味的“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