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 王含笑
【摘 要】雖然近幾年我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市場競爭也日益加劇,但高素質營銷人才與國際貿易人才卻更加走俏。本文根據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分析《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關鍵詞】國際市場營銷;教學模式;獨立學院
0 引言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外國貿易更加頻繁,具備國際營銷知識和技能和人才顯得更加重要,因此,學習和掌握國際營銷學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內很多學者對高等院校所開設的《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胡玉霞(2013)分析了《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現狀,明確了《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改革目標,最后對《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進行了設計。劉磊(2013)分析了《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方法的現存問題,對該課程教學方法提出了有效策略。畢素梅,蓋玉潔(2016)分析了《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現狀,指出了《國際市場營銷》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
從這些文獻可以看出,我國高等院校《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教學還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并且大多數高等院校還是以教師授課的課堂為中心,培養出來的學生可實際操作水平不高,理論也是夸夸其談,沒有形成體系,以致很多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很難勝任工作崗位,這與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發生嚴重的背離。本文從獨立學院角度,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分析《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1 《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選用的《國際市場營銷學》教材理論性過強
《國際市場營銷學》教材比較多,但教材體系與《市場營銷學》課程的內容有很多相似,并且許多版本的《國際市場營銷學》教材差別也不大,這些教材都偏重理論,可操作的案例也比較少,這些案例更沒有立足于國際視角來討論。立學院學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如果課程所使用的教材理論性比較強,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 教學方法單一、不夠靈活
《國際市場營銷學》任課教師雖然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但還是“單向灌輸式”課堂授課為主,學生還是很被動地聽任課教師講課,加上任課教師對《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內容的基礎理論講解比較多,但還是對基礎理論描述講解,比如講概念、特點或者作用,互動教學、案例教學比重很小,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加上任課教師單一的教學方法,以致,任課教師在課堂中經常發現有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睡覺、玩手機或者說閑話,課堂氣氛沉悶,對任課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毫無興趣。學生深感自己的學習效率不高,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經歷,整天不知道在忙什么,學校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更是無從談起。
1.3 實踐教學法應用不足
獨立學院《國際市場營銷學》的教學過程中,還是以授課教師講解為主,實踐性教學相當少,經過任課教師講授課程很,學生發現對國際營銷學的實際業務過程沒有過多了解,更不要說熟悉掌握國際營銷學的主要操作方法與技巧。比如對國際外匯風險管理教學內容,要與外匯知識聯系起來,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總感覺很復雜,任課教師只是列舉簡單例子來說明,又沒有實際操作過程,學生總感所學知識與實際脫節。而現在很多社會招聘人才時,很看重人才的從業經驗,有什么實踐操作技能,招聘單位經常發現很難按要求招聘到人才,招聘后往往還要進行培訓再上崗,而畢業學生也深感就業很難。
2 《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2.1 開發或選擇合適的教材和參考書
獨立學院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理論知識“夠用、必需”的原則,開發應用性、操作性強的《國際市場營銷學》教材。組成《國際市場營銷學》教材編寫團隊,分工協作,到外貿公司或政府外貿管理部門進行調研,掌握實際的實例,對這些實例按《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分類后要對每一個案例發生的背景和原因進行分析,然后探討其利弊,要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如果學校沒有組織編寫教材,在選用《國際市場營銷學》教材時,要注意國內外有些《國際市場營銷學》教材是經典教材,但這些教材一大特點是教材內容體系龐大,實用性實例很少,這些經典教材可以選為教學參考書,以便有興趣的同學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當然,在選擇教學參考書時,最好把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經典教材也選上,這些教材能幫助學生理解《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內容的相關知識點。
2.2 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國際市場營銷學》任課教師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以及情景式教學法,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或多種,以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引用一個實踐操作性強的案例,如果這個案例相對比較簡單,課堂上教師先對這個案例進行講解,對案例設計出幾個問題,要求學生用5分鐘左右進行思考,然后可以采取提問的形式或者討論的形式以調動課堂氣氛,并且用加平時分形式對學生進行激勵,這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任課教師使用的案例比較大,教師可以先設計好問題,把案例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按5-8人進行分組,可以自愿組合,但要女生和男生搭配,并且要做好分工,至少一位同學負責完成教師提出問題的PPT,另一位同學負責課堂上對PPT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解說,還要一位同學要以作業的形式向任課教師提交紙質版,以便任課教師進行批閱。
2.3 加強實踐式教學
《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可以第二課堂、實訓基地等形式加強實踐性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任課教師可以采用“市場調查”形式對學校身邊的各類市場進行調研,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按5-8人進行分組,有目的的進身邊市場進行調查,形成案例,對些案例進行分析,找出此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然后比較理性地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要求每組學生在所調查的基礎上,形成至少4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然后,每組派代表對本組所調查的內容進行發言,重點是分析所調查的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原因以及提出了什么對策。學生可以自由發言,并沒有標準答案,這樣更能考察學生的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正確引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和發言,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強。
【參考文獻】
[1]胡玉霞.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析[J].山東紡織經濟山東紡織經濟,2013.
[2]劉磊.《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才智,2013.
[3]畢素梅,蓋玉潔.“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6.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