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環 宋婧 薛敏 田琛峰
【摘 要】許多大學生對職業指導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就業觀念、就業心理方面準備不足,同時學校在對學生就業指導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就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深入地調查研究并提出對策,從而構建起一種以學生需求為主,能夠適應目前學校情況的新的職業指導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指導;就業指導
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的新階段,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也隨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大學生的就業日益走向市場化。大學生就業形式的多元化、多樣化使他們在擇業、就業中面臨更多的選擇,也出現了更多的問題。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越來越顯得重要。
1 職業指導的重要性
大學生就業問題日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職業意識薄弱、就業能力不足,求職技巧欠缺、擇業期望值過高或過低,對就業前景存在渺茫或恐懼心理等,成為當前大學生就業中比較普遍的現象[1]。因此,高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不但有利于學生正確合理地選擇職業,也有助于用人單位選擇理想的人才,從而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國家經濟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
2 職業指導的現狀
對于我院而言,大學生職業指導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國各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師資基本是是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干部和輔導員。而此類人員雖然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認識體驗,但沒有經過系統化的職業指導業務培訓。因此,大學生職業指導人員的整體水平不算很高且參差不齊,缺少專家化、專業化的“氣質”。
2.2 職業指導的內容缺乏系統性研究[2]
目前,高校對學生開展的職業指導工作隨意性較大,內容不豐富,只注重實用性和時效性,缺乏職業指導工作本身的科學性和規律性。許多人誤認為幫助學生尋找到職業,找到工作就萬事大吉了。實際上,職業指導所要完成指導功能遠非如此,更多的是要幫助學生在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和能力上的準備,以及培養職業決策的能力。職業指導的內容應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而設計,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全程性。
2.3 職業指導的方法和手段單一
目前,我國大學生職業指導的方法主要是講座。一些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也就是教師“講”給大家“聽”的單向形式,更多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專家個案咨詢、小組討論、就業市場模擬、情景教學模擬等方法的運用普遍缺乏。案例教學的運用更不普及,同時也缺乏豐富的比較全面的適用于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優質教材。
3 大學生就業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調查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對象為西安文理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大三大四415名學生。本次調查的問卷由20道題目組成,內容涵蓋了就業政策、就業觀念、就業期望、就業心態等四部分內容。
3.1 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結果
從調查統計數據看,35%的學生認為上大學是完善自我,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我,提高個人修養。30%的學生認為上大學生是為了取得文憑,大學文憑更多是一塊敲門磚,文憑關系到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多數學生最想進入的是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畢業生認為所學專業、自身能力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單位最關心畢業生的創新能力及學習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個人素質。對于大學期間是否進行職業規劃一項,僅有42.5%的學生有規劃,但是沒有相關行動。25%的學生對于大學規劃很茫然,覺得自己在就業上沒有優勢;30%的學生選擇在完成學業的同時,爭取拿若干證書,或參加各種職業培訓。對于國家鼓勵創業,提供優惠政策,62.5%的學生有創業意向,但認為剛畢業沒有經驗,先積累經驗再說。62.5%的學生認為學校應著力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能力,已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3.2 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分析
從上述調查問卷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認識到目前就業形勢的嚴峻,但對于自身缺乏必要的行動。能夠較為明晰的看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也明晰自己身上缺乏素質,但是不能針對此做出具體的行動。
3.2.1 擇業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競爭力
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期望值從入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望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但是競爭力的缺失和自信不足在求職應聘中的一大主要問題。
3.2.2 實現自身價值愿望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愿意根據自己的專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可是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現實中不愿到艱苦的地方去。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壯志,但對吃苦耐勞恐懼,沒有充分做好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產生恐懼和彷徨,形成強烈的心理矛盾。
3.2.3 能夠認識到綜合素質的重要性的,但是自身素質欠缺且培養不夠
大學生就業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對于此,大學生認識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3.2.4 職業指導類課程效果不明顯
學生希望學校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的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能力,但卻只是單方面的吶喊,并沒有將學校專門所開設的職業指導類課程與此關聯起來,課程僅僅是課程,需要僅僅是需要,二者并不能很好的融合起來。另一方面,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過程中,主要面對的是大一、大二學生,對自身能力培養認識不足,不能充分融入到職業規劃課堂中去。等到大三大四面臨就業,忙于找工作,準備考研,卻把課堂上老師精心準備的,自己苦苦尋找的就業考研助力劑拋之腦后,就業中處處碰壁,缺乏就業技巧等。再次,我院的職業指導課目前還是選修課形式,采取的是大班教學,再加上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參與較少,又是選修課,這本身也導致學生對此類課程的關注度較低。
4 構建適合本校的職業指導體系
通過此次調查,針對我校目前存在的職業指導問題特提出如下建議:
4.1 實行職業指導全程化、系統化
由于大學生處于職業發展的成長期,職業選擇、職業發展意識都不太穩定,所以要對大學生進行全程化職業指導,即將職業指導貫穿于大學生的學生生涯和人生規劃中。
4.2 加強高校職業指導隊伍建設
首先,學校應建立完備的職業指導機構體系,即學校——院系——學生體系[3]。并對校、院兩級職業指導中心的隊伍建設提供政策與資金上的支持。其次,要合理配置職業指導隊伍構成結構,職業指導隊伍從構成上應有職業指導專職教師、輔導員、政工干部、優秀校友、校外職業咨詢師、專業課教師,并且要逐漸加大職業指導專職教師以及優秀校友,校外職業咨詢師的構成比例[4]。最后,要提高職業指導隊伍專業化水平。一方面,通過培訓學習的方式提高職業指導隊伍的理論知識水平,并鼓勵職業指導老師通過職業咨詢師資格考試以及高級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試。另一方面,通過聘用一些具備豐富從業經驗的資深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充實到高校的職業指導隊伍中來,利用該部分人帶動校內職業指導人員,共同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燕冰,譚汝金.職業指導與大學生就業[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
[2]寶小清.大學生職業指導的方法與內容[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
[3]李宏,羅春麗.我國高校職業指導問題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3) .
[4]孫素芳.高校輔導員職業指導職能及其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4).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