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 斐
打鐵還需自身硬
□ 艾 斐

作為中國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的業績和貢獻主要在于集疏論著、弘揚學理、開壇布道、為人師表。他幾乎講全了、說透了為人處事、修身養性、治國理政的諸多原則與道理,其中有許多議論至今仍舊具有生命活力與現實意義,一如他所說過的“不學禮,無以立”就很有針對性。此言如若用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在為人處事中必須講道理、遵制度、守規矩,而萬萬不可隨心所欲、自行其是、狂放不羈。這里的“禮”,就是道理、制度和規矩;而“學”則是領會、接受、認同、執守的意思。想想看,我們要適應社會生活和創造社會生活,特別是在為人處事與治國理政中,乃是時刻都離不開道理、制度和規矩的。否則,就一切都失了譜、亂了套,沒有了準則與分寸。其實,中央提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并制定、公布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也就是對“禮”的體現,是在現實條件下對道理、制度、規矩的應用與實踐,旨在使黨“立”端、“立”正、“立”高、“立”強,進而做到有力量、有擔當、有作為、有貢獻,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引領力量與領導核心。
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所以,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面對愈益宏偉而嚴峻的任務與挑戰,我們就既要繼承發揚傳統優勢,又要不斷創造和歷練新的應變策略與應對能力,這就歷史性地給全黨提出了更嚴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面對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和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特定環境與特殊情況下,我們就更應當有一種高度的自省與自勵,必須全面加強政治意識,并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富有活力與深度地融入為黨工作、為國效忠、為民造福的實際行動中,使其切實轉化和凝結為強大的開拓力、進取力、創造力和戰斗力,特別是要始終堅持在信仰、信念上熾如烈火,在決心、信心上堅如磐石。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更有力有效地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能更篤實更全面地通過加強黨內監督與實施嚴肅問責而逐一做好加強和改進黨內政治生活的十二項具體工作,并從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的高度,滿懷敬畏之心地將全面從嚴治黨的十二項任務一一置于黨內政治生活的平臺,進而通過扎實、具體的工作全面加以對應性的實踐與效能性的落實,以求全方位、深層次解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以及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和在管黨治黨中所存在的寬、松、軟等問題,從源頭上、根本上切實做到以解決問題和增強黨性為突破口,全面實現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奮斗目標,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全面嚴明黨的紀律,廣泛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認真營造積極健康的黨的組織生活,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奉行和執守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持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力促各級黨組織充分履行職能、發揮核心作用,務使全體黨員人人爭當先鋒模范,黨的領導干部個個忠誠、干凈、擔當。
黨是一種高度的具有先進性的政治集結,更是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戰斗集體,這天然地決定了黨的使命就是替人民分憂,為人民謀利,對人民負責,始終堅定不移地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直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然而,弓滿方能箭勁,石堅才堪重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不僅擁有8800多萬名黨員和440多萬個基層組織,而且要帶領13億人民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革故鼎新、開拓進取,建成文明富裕、人民幸福、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國家,這不僅是一項莊嚴而神圣的使命,更是一段光輝而嚴峻的征程,在其兌取與實現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必定要經受各種嚴酷考驗,當然也必定能在攻堅克難、奮發進取、開拓創新、勇往直前中抵達彼岸、贏得勝利,向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給時代書寫壯麗的史詩,為歷史鑄就永恒的輝煌。
毫無疑問,這是時代的走向和歷史的必然。但這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必須是先進的、堅定的、強大的、純正的,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多鍛冶、勤淬煉,必須肯吃苦、能戰斗、有作為、敢擔當。只有這樣,才能不辱使命、不負民愿、不泯宏圖、不屈斗志,也才能鐵板釘釘、說到做到,將時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愿景從宏偉壯麗的藍圖變為結結實實的現實,變為可觸摸、可感知的光輝事業與幸福生活。而這,便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中心意蘊與終極目標。惟其如此,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才能落到實處、產生實效,開出鮮花、結出碩果。因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所以,黨強則國強,黨興則業興,黨正則事正,黨廉則民淳。而從嚴治黨,便正是使黨在整體上和本質上實現強、興、正、廉的有力措施與有效途徑。事實證明,只有把紀律挺在前面,用鐵的紀律從嚴治黨,堅持嚴格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生態,才能凝聚黨心,贏得民心,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實現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伐整齊、步調一致,從而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之大格制與新局面提供強大的引力與動力。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全面從嚴治黨就不僅是黨自身趨強向優、呈堅致勝之事,而更與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前途與福祉同脈共振、緊密相關。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說:“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边@就必定要對黨自身提出更嚴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而黨則必須以自身所秉有的浩氣、正氣與堅定、堅強,將銳意進取的中國帶向光輝燦爛的未來。正是為此,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特制定、公布《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肩負新的歷史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將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作為一項帶有根本性的政治任務而提上日程,付諸實施。顯然,從“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絕非只是增加了兩個字符和一個概念,而是實現了管黨治黨的大提升與新飛躍。特別是融貫和橫亙于其中的一個“嚴”字,更有著要管要嚴、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的內涵與意蘊。對于此,出現在實踐中的老虎蒼蠅一起打,派駐監督全覆蓋,巡視工作常態化,“關鍵少數”重點抓以及大面積、全方位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強化“四個意識”、踐行“五個堅持”、爭做“三個表率”、廣泛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切實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積極號召和督導全體黨員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全面組織開展“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活動,使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切實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忠誠于黨的事業,當好人民的公仆,勇于開拓進取,敢于創先爭優,精于勤政務事,篤于崗位工作,始終在自省自勵、修身律己、奮發圖強、履職盡責中做改革的勇士和時代的先鋒。
英國歷史學家阿德諾·湯因比通過長期大量實證研究得出一個規律性的重要結論,即挑戰與應戰的提出和對答。他認為,挑戰與應戰乃為事物發展變化的恒定規律,其所體現的正是外因和內因的互動關系,即挑戰是外因,是引起變化的條件;應戰是內因,是挑戰引起變化的依據。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正是黨對時代挑戰所做出的有力回應與強勢對答。
(責編:張靈霞)
山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教授、山西省優秀專家、山西省文化領軍人才、國務院“特貼”專家(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歷任省社科聯黨組書記、省社科院副院長等。現為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科學家、太原社科院名譽院長、山西省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英格蘭皇家藝術基金會永久顧問、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副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