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劉瑛瑛+++杜秋煥+++吳迪+++王楊+++何菁華
[關鍵詞]制度建設;執行力;途徑
一、制度執行力不強的表現
(一)制度建設存在“漏洞”。工作中主動抓制度建設的意識淡薄,對上級制度囫圇吞棗、研究不夠,照搬照抄上級制度條款;超前思維能力不足,頻繁修改,缺乏穩定性,朝令夕改;制度修訂不及時,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處理不夠,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部門與部門之間協調意識差,制度制定過程中不通氣,造成制度之間相互“打架”。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導致制度本身不夠科學、不嚴謹和脫離實際,還給制度執行帶來極大困難。
(二)制度執行嚴重“梗阻”。領導對執行力重視不夠,認為制度出臺后就大功告成,組織成員都能照章辦事,思想上有松懈的傾向,制度制定與執行脫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做到帶頭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真正做到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執行制度過程中變通執行,主要精力放在違規“風險規避”研究上,常打擦邊球、鉆漏洞,領導有時候搞下不為例,讓制度變成廢紙。
(三)制度監督經常“踩空檔”。監督考核是制度執行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制度目標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制度出臺后,只是“走程序”,相應的監督考核沒有或脆弱、方式方法不對、流于形式、缺乏經常性等,沒有建立和完善制度執行工作責任制,不明確責任主體以及責任追究的具體內容,執行制度時緊時松等,使得制度執行的質量和成效得不到真正落實。要建立制度執行的受控機制和自控機制,使制度一方面由于受不同利益主體、社會公眾和輿論的監督強化執行力,另一方面通過完善內在執行機制,增強執行內在動力。
二、制度執行力不強的主要原因
(一)制度執行的好壞,人是第一因素。人在工作中缺乏責任心,存在著“浮”、“散”、“粗”、“虛”等問題,工作落實起來拖拖拉拉,無所作為,不求實效;缺乏大局意識。不能自覺地貫徹執行規章和制度,而是各取所需,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不執行;制度執行機制不健全,責任主體不明確。
(二)制度執行的好壞,制度本身很關鍵。制度的制定與使用應有閉環規則,從制度的制定、執行、監督、補充完善、改進到修訂。一方面,制度規定得寬泛和籠統,執行過程中無法把握,同時,缺乏強制性的措施,制度貫徹和實施是以自覺遵守為基礎,這就會遇到“這個制度我不遵守怎么辦?”的問題。制度應是大家建設,大家遵守的,而部分人認為制度建設是官樣文章,定歸定,做歸做。不嚴格按制度辦事,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問題時有發生。對一些制度的落實缺乏跟蹤監督,缺乏責任追究,缺乏問效評價,制度只是寫在文件上,而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三、提高制度執行力的有效途徑
(一)完善制度體系,構筑保障機制。制定科完學善的制度,是制度有執行力的重要前提。增強針對性適用性。制度建設必須管用可行。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組織或團體的發展而不斷修訂,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針對一些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具體實在、切實可行的制度。
(二)強化制度執行,領導帶頭是關鍵。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領導要帶頭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領導要首先堅守制度,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切實做到行動先于一般干部,標準高于一般干部,要求嚴于一般干部,堅持制度剛性特點,不管遇到何種困難、多大阻力,都要認真執行制度,不走樣、不變形、不縮水。在制度執行上領導要率先垂范,推進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透明化。
(三)建立制度執行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貫徹執行。即使有了先進的企業文化和團隊精神,沒有完善的制度和部門去執行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制度的執行力仍然難以到位。建立制度執行的監督機制。監督部門要認真履行其監督職責,對各職能部門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是保障制度執行力好壞的重要手段。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要做到責任層級清晰化,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各負其責,層層落實。加強監督檢查,能夠確保制度執行到位。建立制度執行的責任追究機制。建立制度執行的責任追究機制,就必須嚴格責任追究,對制度執行不力者必須處罰,堅決遏止失責不究,違責不罰,“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現象。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形成良性的責任追究導向。
(四)嚴格制度落實,建立懲治機制。美國學者提出一個“破窗理論”:一扇窗戶被打破,如果沒有修復,將會導致更多的窗戶被打破,甚至危及整棟大樓被破壞。強化制度執行的原則性,樹立“違制無小事”的觀念,增強“護窗”的自覺性,促進按制度辦事。要嚴懲“第一個破窗”者,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對初始違制者,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處理。要時“補窗”,“亡羊補牢”,舉一反三,彌補原來規定之不足,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五)以宣傳教育為抓手,奠定制度執行的堅實基礎。制度作為人們“行為道德”的底線,只有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之上,執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強化學習培訓。把制度學習培訓納入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組織建設內容之一,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制度,明確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哪些不該為、違反有哪些后果,自覺做到知制度、守制度、護制度。同時,加強制度執行的指導力度,及時解決制度執行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制度的執行能力。倡導落實文化。培育良好的落實文化,激勵和引導組織成員提高制度執行力,努力營造“遵守制度為榮、違反制度為恥”的濃厚氛圍,著力建設求實文化、責任文化、誠信文化、細節文化,讓每位干部職工自覺養成實事求是、勇于負責、誠實守信、重視細節的良好習慣。常抓警示教育。敲響預警鐘,打好預防針,督查機構對發生的違規案例進行深度剖析,找準違規的癥結,分析違規的特點,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作為反面典型材料教育干部職工,讓大家充分認識不執行制度對集體和個人所造成的危害,從而自覺遵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