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紅
(無錫市惠山區人民醫院肛腸科,江蘇 無錫 214100)
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治療陳舊性肛裂的效果評價
顧曉紅
(無錫市惠山區人民醫院肛腸科,江蘇 無錫 214100)
目的:評價用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治療陳舊性肛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無錫市惠山區人民醫院接診的120例陳舊性肛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組和B組。為A組60例患者采用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進行治療,為B組60例患者采用肛裂側切術進行治療。結果:A組患者和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1.67%、88.3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創口愈合的時間、肛門疼痛緩解的時間均更短,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治療陳舊性肛裂的臨床效果確切。
陳舊性肛裂;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肛裂側切術
陳舊性肛裂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肛腸疾病。此病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肛門狹窄。陳舊性肛裂患者可出現排便時肛門劇痛及出血等癥狀。陳舊性肛裂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出現前哨兵痔、肛乳頭肥大等并發癥,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無錫市惠山區人民醫院采用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對60例陳舊性肛裂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無錫市惠山區人民醫院接診的120例陳舊性肛裂患者。這12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肛門疼痛、排便困難及便血等癥狀。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60例患者。A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42例;其年齡為18~63歲,平均年齡(32.5±6.3)歲;其病程為2個月~5年,平均病程(3.8±0.9)年;其中肛門裂口部位為前位的患者有12例,為后位的患者有34例,為前后位并發的患者有14例;其中肛裂分期為Ⅱ期的患者有12例,為Ⅲ期的患者有34例,為Ⅳ期的患者有14例;其中合并有肛乳頭肥大的患者有30例,合并有哨兵痔的患者有27例,合并有肛竇炎的患者有2例,合并有肛門皮下瘺的患者有1例。B組患者中有男15例,女45例;其年齡為19~62歲,平均年齡(30.2±6.4)歲;其病程為1個月~7年,平均病程(4.1±0.6)年;其中肛門裂口部位為前位的患者有10例,為后位的患者有30例,為前后位并發的患者有20例;其中肛裂分期為Ⅱ期的患者有14例,為Ⅲ期的患者有32例,為Ⅳ期的患者有14例;其中合并有肛乳頭肥大的患者有32例,合并有哨兵痔的患者有25例,合并有肛竇炎的患者有2例,合并有肛門皮下瘺的患者有1例。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病程、肛裂部位及并發癥等臨床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為A組患者采用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1)在術前,使用100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對患者進行清潔灌腸。2)協助患者取側臥位,對其肛周的皮膚進行消毒。3)使用20 ml的復方利多卡因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使其肛管松弛。4)對肛管進行擴張,在原位創口處做一個放射狀切口,同時切除哨兵痔、肛門皮下瘺。5)電刀切除肥大的肛乳頭,隨后將左手食指伸入肛管,確定陳舊性裂口處櫛膜帶及內括約肌的位置。6)切開肛管皮膚約1 cm,用彎血管鉗鈍性分離肛管皮膚,挑出灰白色的櫛膜帶,并將其切除。7)分離出痙攣的內括約肌肌束,用電刀將其切斷。8)對齒線下方創口兩側的肛管黏膜進行結扎,然后留置引流管。9)再次擴張肛管至可容納3~4指,將1粒麝香痔瘡栓置入肛管內。10)使用凡士林油紗條填塞創口。11)在術后,采用中藥坐浴療法、微波療法對患者進行輔助治療。為B組患者采用肛裂側切術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1)在術前,使用100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對患者進行清潔灌腸。2)協助患者取截石位,對其肛周的皮膚進行消毒。3)對患者進行麻醉及并發癥處理的方法與B組相同。4)在距肛緣約1 cm處做一個放射狀切口,之后將左手食指伸入肛管,確定內括約肌的位置。5)用彎止血鉗挑出部分內括約肌(不超過齒狀線),切斷寬度約1 cm左右的內括約肌。6)再次擴張肛管至可容納3~4指,使用凡士林油紗條填塞創口。7)在術后,采用中藥坐浴療法、微波療法對患者進行輔助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創口愈合的時間、肛門疼痛緩解的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治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創口完全愈合。好轉: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創口有所縮小。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 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創口愈合的時間、肛門疼痛緩解的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治愈的患者有50例(占83.33%),為好轉的患者有5例(占8.33%),為無效的患者有5例(占8.33%)。A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67%(55/60)。B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治愈的患者有43例(占71.67%),為好轉的患者有10例(占16.67%),為無效的患者有7例(占11.67%)。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33%(53/60)。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組患者創口愈合的時間平均為(22.3±5.1)d,其肛門疼痛緩解的時間平均為(1.5±0.3)d。B組患者創口愈合的時間平均為(30.9±5.6)d,其肛門疼痛緩解的時間平均為(3.0±0.7)d。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創口愈合的時間、肛門疼痛緩解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術后,A組患者未發生并發癥,B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創口感染,有1例患者發生肛周膿腫,有1例患者發生肛周血腫。B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67%(4/60)。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陳舊性肛裂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主要是由于長期便秘及機械性損傷所致的肛門內括約肌缺血、痙攣引起的。進行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陳舊性肛裂的主要方法。手術治療陳舊性肛裂的目的在于解除肛門狹窄和肛門括約肌痙攣,促使肛門裂口愈合。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和肛裂側切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陳舊性肛裂的常用術式。采用這兩種術式對陳舊性肛裂患者進行治療均能解決其肛裂的問題。但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采用肛裂側切術治療陳舊性肛裂的創傷性較大,患者在術后容易發生肛門水腫、創口疼痛、感染或血腫等并發癥[2]。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是在陳舊性肛裂患者原有的肛門創口處切開其肛門內括約肌,以達到松解其肛管的目的。在施行此手術時,切斷肛門內括約肌的范圍便于控制,故創面較小。筆者認為,采用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治療陳舊性肛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后,應先對其進行擴肛。在進行擴肛時,應保持動作輕柔,均勻用力,切忌使用蠻力,以免損傷肛管[3]。2)如患者的齒線處存在肛乳頭肥大或內痔痔核,應一并將之切除。3)切開患者肛門的內括約肌后,若其肛管仍感到緊縮,可適當切斷其部分肛門外括約肌的淺層。4)在術后1周患者肛管內的結扎線全部脫落后,仍應繼續對其進行擴肛,以防止其因創面疤痕攣縮而發生肛門狹窄。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原位創口內括約肌切開術治療陳舊性肛裂的臨床效果確切。此術式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等優點。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2.
[2] 張東銘.肛裂的現代概念.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J].2001,7(4):3.
[3] 張洪奎,張天橋.潛行切斷櫛膜帶內括約肌與部分外括約肌治療慢性肛裂331例[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2,22(9):33.
R657.1+4
B
2095-7629-(2017)20-0113-02
顧曉紅,1978年4月出生,籍貫:江蘇無錫,本科學歷,職稱: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肛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