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杰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8)
對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膽囊結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分析
趙超杰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8)
目的:探討對進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膽囊結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方法:將在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進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158例膽囊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A組和B組。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B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的效果。結果:在術后的不同時間,B組患者NRS(疼痛數字評分法)的評分均低于A組患者(P<0.05)。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SDS和SAS的評分均低于A組患者(P<0.05)。結論:對進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膽囊結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顯著改善其術后疼痛的癥狀及其心理狀態。
腹腔鏡;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綜合護理
膽囊是人體內重要的器官之一,對維持人體內環境的平衡可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研究發現,為膽囊結石患者切除膽囊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因此,臨床上對膽囊結石患者通常進行保膽手術治療[1]。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和膽道鏡被廣泛地應用于對膽囊結石患者進行保膽手術的過程中。在膽囊結石患者的圍手術期,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探討對進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膽囊結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158例膽囊結石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6例;其年齡為23~58歲,平均年齡為(45.2±5.6)歲。在B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5例;其年齡為24~59歲,平均年齡為(46.9±4.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A組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出院指導等常規護理,對B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進行綜合護理的方法如下。
1.2.1 進行術前護理[2]在進行手術的前1 d,護理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結果,告知患者家屬手術的基本流程、患者的病情及常見的術后并發癥。護理人員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為患者介紹手術室的基本情況。
1.2.2 進行術中護理 1)護理人員與麻醉師進行溝通,核對患者的信息,輔助麻醉師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和全身麻醉。麻醉完成后,為患者采取保暖措施,并為其取合適的手術體位。2)護理人員調整好手術器械及顯像系統。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出血量,并做好記錄。
1.2.3 進行術后護理 1)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返病房,使其取仰臥位,使其頭部偏向一側,以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遵醫囑對患者進行吸氧,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持續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患者的生命體征若較為平穩,可在手術結束6 h后指導其下床活動。2)護理人員觀察并記錄患者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量,定期檢查其引流管是否通暢,避免其引流管受到擠壓。在為患者更換引流袋時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3)護理人員仔細觀察患者的面色和穿刺口的情況,定時為其測量體溫。患者的穿刺口一旦發生出血,護理人員應立即通知主治醫生進行處理。患者在進行手術后可能會出現皮下氣腫。對于出現此并發癥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其當CO2被完全吸收后這種不適感即可自行消失。患者皮下氣腫的癥狀若較為嚴重,并出現呼吸困難和頸部靜脈瘀血的癥狀,護理人員應協助主治醫生對患者進行縱隔切開引流術。患者若出現持續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護理人員應先為其測量體溫,指導其進行白細胞計數的檢查。患者的體溫和白細胞計數的水平若升高,說明其發生了膽漏。護理人員應仔細了解患者腹痛的情況,及時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置管、引流等治療。4)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告知其多吃高維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在出院后堅持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以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
1)在術后2 h和24 h,分別使用NRS評估兩組患者發生疼痛的程度。該評分標準的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的癥狀越嚴重。2)在接受護理前后,分別使用SDS和SAS評估兩組患者發生抑郁、焦慮情緒的程度。
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術后2 h、24 h,B組患者NRS的評分均低于A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SDS和SAS的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SDS和SAS的評分均低于A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在術后2 h、24 h其NRS評分的比較( 分,±s)
表1 兩組患者在術后2 h、24 h其NRS評分的比較( 分,±s)
?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SAS評分和SDS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SAS評分和SDS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SDS評分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A 組 79 66.31±3.34 52.36±3.18 53.14±4.02 46.82±3.57 B 組 79 66.47±3.25 31.24±2.07 53.21±4.11 34.18±1.42 t值 0.3051 26.0482 0.1082 29.2414 P值 0.7607 0.0000 0.9140 0.0000
目前,聯用腹腔鏡和膽道鏡對膽囊結石患者進行保膽取石術的效果已經得到臨床上的普遍認可。但是,臨床上關于進行此類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一直存在著爭議。一般認為,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無法有效地預防接受此類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因此需要使用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對其進行干預[3]。綜合護理是在膽囊結石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期間對其進行護理的理想模式。該護理模式可全面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做好相關并發癥的防護、處理工作,以確保對患者進行手術的臨床療效,加快在手術后其身體恢復的速度[4]。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的膽囊結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
[1] 尹麗穎.微創保膽取石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3):211-212.
[2] 王莉.內鏡微創保膽取石手術中配合手術護理路徑的臨床效果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4,1(18):2794-2795.
[3] 胡慧琴.腹腔鏡、膽道鏡聯合治療膽囊、膽總管結石的護理[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9):1312-1313..
[4] 李潔華.36例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保膽取石術的護理[J].微創醫學,2014,9(4):502-503.
R473
B
2095-7629-(2017)20-02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