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民

摘 要:油田的生產開發對電的依賴性很強,電力線路供電可靠性和質量成為配電網的重點。由于油田滾動開發的原因,配電網點多面廣,結構薄弱,供電可靠性低,運行維護困難,電工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較高。該文通過分析某油田應用情況,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關鍵詞:配網自動化 方案 改進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b)-0033-02
1 配網自動化系統概述
1.1 配網自動化
配網自動化技術是指利用現代電子、通信、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與電力設備相結合,將配電網正常及事故情況下的監測、保護數據、狀態信息完整準確地傳輸給電力調度,為電力調度科學、合理調整運行方式提供技術支持。
1.2 配網自動化實現的目標
配網自動化實現的目標可以歸納為: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切實提高電能質量,確保不間斷優質供電;提高電網整體供電能力;實現配電管理自動化,對管理過程提供信息支持;改善服務,提高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減少運行維護費用和各種損耗,實現配電網經濟運行。
2 油田電網現狀及問題
2.1 電網現狀
某油田電力系統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截止目前,建成110 kV變電站3座,主變壓器總容量239 MVA;35 kV變電站6座,變壓器總容量148.6 MVA;35 kV開關站2座;建成輸配電線路97條,線路總長約1 200 km,總計安裝配電變壓器2 137臺,形成了以110 kV、35 kV、輸變電和35 kV、6(10)kV配電網的全天候供配電電網。
2.2 存在問題
某油田配電網目前存在以下不足:(1)油井線路負荷分配不均衡,部分線路負荷輕重不均。由于產能建設的需要,每年均要投產約100多口新井,這些新投產的油井不是按油井線路均勻投入的,造成有的線路負荷輕,有的線路負荷重,負荷分配不均。(2)單一線路輻射過長,帶油井變壓器過多。油井線路從初建至今已將近40年,這些線路發展到今天,雖然經過一些調整,但是有的線路還是帶油井變壓器過多,這樣造成線路故障率高,一條線路跳閘,造成多口油井停產,嚴重影響原油產量。
3 油田配電網自動化方案及設備功能
3.1 配網自動化方案
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和自動化程度,要有一個適合油田電網特點的方案,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效益。因此,針對油田特點采用以下方案。
一是在油井線路主干線、大分支上安裝柱上斷路器(重合器);二是將相鄰線路進行延伸,架設幾檔連在一起,形成環網供電,開環運行。通過分支、分段、聯絡柱上斷路器的配合,實現多條線路分段、環網供電,減少故障停電次數和時間,自動實現故障隔離,減少停電范圍。同時要滿足便于檢修和日常維護,實現非故障區域的恢復供電。實時監測,改善電壓質量,優化網絡結構和無功配置,降低電能損耗,對配電設備進行優化管理,提高供電設備利用率,提高供電能力。如圖1所示,以變電站為單位,構成6~35 kV配網自動化系統,其主要設備:6~10 kV線路柱上斷路器(重合器)、35 kV線路柱上斷路器、35 kV線路負荷開關、通訊網絡及站內后臺系統。
3.2 配網自動化系統設備功能
在6~35 kV配網,1條配電線路上實現分支線路故障自動隔離功能。故障時僅將故障段隔離,非故障段正常運行。即:分支下端出現故障只有分支柱上斷路器(重合器)保護動作跳閘,不影響主干線路供電。
6(10)kV配網自動化系統能夠滿足100 ms內實現3級速斷、過流保護的精確配合,永久性故障加速跳閘并閉鎖。
35 kV配網自動化系統能夠滿足150 ms內實現3級速斷、過流保護的精確配合,永久性故障加速跳閘并閉鎖。
后臺系統負責監控各斷路器(重合器)及控制器的各種信息,實現遙測、遙信、遙控、遙調功能,構成完整的配網自動化系統。
4 配網自動化應用效果
通過配網自動化技術在油田油井線路中的應用,從近兩年的運行情況看效果是非常顯著的。一是油井線路的故障跳閘次數大幅下降,由以前年故障跳閘次數一百五六十次減少到現在的每年四五十次;二是油井線路故障跳閘影響范圍大幅減少,改變了以往一點故障影響整條線路供電的局面;三是油井線路故障影響時間大幅縮短,故障處理方便、快捷,職工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四是電網結構更加科學、合理,易于調控。總之,配網自動化技術在油井配電線路中的應用,能夠提高油井線路供電的可靠性和供電質量,同時又能降低運行維護成本,保證了電網經濟、安全運行,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5 不足及改進建議
配網自動化系統設備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其功能能否可靠實現。筆者通過某油田實施配網自動化技術近兩年的運行情況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隔離開關,此開關是三極聯動機構,運行操作過程中其傳動桿易發生變形,強度不夠,造成分、合閘不到位現象。建議生產廠家進行改進,選用強度大的傳動桿,確保分、合閘到位;二是斷路器控制器,控制器是整個系統的關鍵設備,由于該控制器需在野外電桿上安裝,運行環境惡劣,生產廠家考慮到為防止外力破壞,將微機保護裝置和通信模塊安裝于一個封閉的箱體內,這樣散熱就成了控制器的薄弱環節。通過測試,夏天控制器內溫度高達六七十度,電子產品在這樣的運行環境下工作,會大大降低其使用壽命,并且會由于過熱造成誤動或不動。因此,建議生產廠家優化改進設計方案,既兼顧防外力破壞的同時,又能解決散熱問題,選用質量上乘、可靠的電子元器件;三是通訊傳輸問題,目前該系統是通過控制器上安裝的一套基于GPRS無線通訊模塊,依靠無線網絡作為數據傳輸途徑,將各斷路器數據、開關狀態傳輸至變電站后臺,由于受公用移動網絡的影響,會發生數據或操作指令傳輸滯后現象。因此,建議采用架設光纖的方式實現專用數據傳輸途徑,雖然建設成本高,但是可靠性、時效性將大大提高。當前油井信息化建設正在實施,光纜將敷設到每口油井,我們可以借助已敷設的光纜進行小的改造,形成資源共享,切實提高配網自動化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韓富春.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M].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2] 張鋒.淺談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及其發展方向[J].廣東科技,2008(8):115-117.
[3] 鄭靜.淺談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方法的探究[J].電源技術應用,2012(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