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
[關鍵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機合作社;自治權;股份合作制
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供給,是農機合作社發展和運作的基礎,也是農機合作社保障農民利益的基礎。針對農機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土地流轉效率低、資金不足、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從政策和法律的角度,既要對其權益加以保護,也要對其行為加以規范,當然規范的目的也是為了保護。
一、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
1.依法合理劃分國家、集體、農戶之間的土地權能。在保護國家、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開展土地確權工作,通過有關部門對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的確權發證工作,保障農民依法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保障農民在行使對土地的轉讓、轉包、互換、出租、入股、抵押等權利的過程中作為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遵循平等自愿、等價有償的原則。
2.規范土地流轉服務市場的運行。支持基層農村組織將土地流轉服務市場的運行納入法制化軌道,為農機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完善土地流轉合同主體資格認定、合同必要條款、合同競價、風險保障、爭議處理等法律規范,確保土地流轉依法、自愿、有償、規范運行。
3.在農機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中應注意把握的幾個 界限:(1)土地流轉是農戶意愿,非農戶個別成員意愿;(2)明確家庭承包土地流轉與非家庭承包土地流轉方式的區別:法律對前者限制較多,不允許抵押,后者則相對自由,可以抵押;(3)注意區分整體流轉和部分流轉,前者一般不影響農戶的基本生活,值得提倡,后者有一定社會風險,可以作適當限制。
4.守住土地流轉不導致農民生存困難的底線。土地流轉不影響農民生活的情形主要有兩種:一是農民有足夠穩定的非農收入;二是土地流轉收益高于種地收益。所以,既要有序推進農機合作社土地規模經營,充分調動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又要堅持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自愿原則,不能影響農民的基本生活。
二、加強農機合作社的法律制度建設
1.各省應盡快制定關于農機合作社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法律,結合本省實際,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關于農機合作社的地方性法規,一方面,以增強農機合作社發展活力為出發點,鼓勵多元化投資主體參與、多樣化合作形式并存;另一方面,以規范農機合作社發展為落腳點,加強合作社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等方面的法制建設。
2.明確農機合作社作為法人的民事主體地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4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依照本法登記,取得法人資格”。農機合作社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種形式,也當然具有法人資格,并且具有如下特征:(1)獨立的名義。農機合作社獨立于其社員,任何人和作為法人的合作社交易時,都是在和一個獨立的民事主體交易,此交易盈利的處分權完全歸屬于合作社。(2)獨立的財產。作為法人的農機合作社也應具有獨立于其社員的財產權,這是其參與民事活動的基礎。(3)健全的組織機構。作為法人的農機合作社具有從事內部管理和代表其從事民事活動的機構即理事會、監事會等機構。(4)獨立的責任。作為法人的農機合作社對其違反民事義務的行為后果承擔有限責任,對其社員的個人債務不負責任。
3.農機合作社法人地位的取得以登記為形式要件。根據《民法通則》、《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有關規定,農機合作社的設立,應具備下列條件:(1)具有5名以上的成員,且符合該法規定的成員條件;(2)有符合本法規定的章程,是合作社自治的基礎;有符合本法規定的組織機構:理事會、成員大會;(3)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名稱和章程確定的住所;(4)有符合章程規定的成員出資,無法定最低出資額,也無須驗資。從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際情況來看,是符合這些條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辦理農機合作社登記事項時,應依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審查把關,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審查一個、規范一個,把好農機合作社進入市場的入門關。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登記。
三、健全農機合作社的財產制度
1.明晰農機合作社的產權歸屬。農機合作社作為特殊的民事主體,其產權關系具有特殊性,對其成員的財產享有支配權(占有、使用、處分),而沒有所有權。合作社成員對其出資的財產享有所有權,國家的購機補貼已經資產化,這部分資產及其收益應當歸國家所有。
2.合作社對其債務承擔有限責任。農機合作社成員對合作社承擔有限責任的范圍是其個人賬戶中前兩項記載內容之和,包括成員的出資額和量化的公積金份額。除此之外,不承擔任何責任,尤其是對合作社的債權人不承擔直接責任。
3.法律法規應對合作社成員退社時抽走股金作必要的限制。在不違反法律和章程的前提下作此限制,有利于合作社的長期穩定發展,避免因抽走股金導致合作社積累不足、缺乏后勁,進而影響到合作社的商業信譽。
四、完善農機合作社的管理制度
1.應保障農機合作社的自治權利。合作社依法自主制定章程,自主決定成員入社條件和手續,自主決定內部機構的設置,自主決定公積金的提取和使用,自主決定分配方式。
2.農機合作社必須遵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必須保持合作社的基本特征,保護其成員的主體地位和合作社的整體利益,協調合作社與其成員、政府、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
3.農機合作社有保障交易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的責任。農機合作社作為市場主體,應當維護市場秩序,保障相對人的交易安全。合作社分立或合并時應依法繼承相應的債務。合作社解散、清算時應進行公告,并按順序清償債務。
五、在財政、金融、保險等方面加大對農機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用好組合拳,完善相關法律政策措施
1.國家財政應繼續扶持、壯大、做強農機合作社,進一步完善財稅、金融、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認真落實免收農機合作社登記費、農機跨區作業道路通行費、農機作業、維修服務項目所得稅等稅費減免政策。同時,合作社盡量在資金上少依賴國家財政,通過深化改革增強內生動力,真正成為“民辦、民享、民管理、民受益”的自治組織。
2.加強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農責任,降低金融機構的擔保、授信標準,簡化貸款手續、取消隱性費用。由于國家投資農機的產權難以明晰,國家投資農機的資產折舊及資產收益將難以收回,這種情況下農機合作社爭取金融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3.完善財政關于農機保險的保費補貼政策,適當提高因遭受自然災害而導致的農機具損失的保險賠付比例,解除農戶購買、使用農機具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