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亮
摘要:面臨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挑戰,落實中央關于紀檢監察機構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要求,已是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發揮監督執紀職能的迫切需要。文章結合國有企業實際,對紀檢監察部門開展“三轉”工作的具體內容、推進措施和方法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在認識上加強領會,轉變觀念;在工作上理清思路,明晰職責;在行動上強化措施,嚴格履職。
關鍵詞:國有企業;“三轉”工作;探索與實踐
在新的形勢下,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如何落實好中央紀委提出的“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要求,開展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為企業穩健和諧發展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已是紀檢監察部門面臨的新挑戰和新課題。
一、轉變觀念,解決“為什么轉”的問題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深入推進“三轉”工作,首先要轉變思想,讓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紀檢干部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要求上,努力做到思想上共鳴、認識上統一、行動上一致。營造出“大家學、大家思、大家說、大家轉”的濃厚氛圍。
(一)適應形勢,解放思想
紀檢監察部門推進“三轉”是適應當前反腐倡廉形式的迫切需要。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提出了一系列新論述、新觀點和新要求。中央紀委為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提出并帶頭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在紀檢體制改革、機構設置和履行職責等方面,為推動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三轉”做出了表率。
(二)融入企業,加強理解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機關同樣存在著工作面鋪的太寬,職能泛化,主業淡化的現象,把本應由其他業務部門負責的事情交給紀檢監察部門處理,把事前、事后檢查變為現場監督,把組織協調的工作變成了對業務的直接監督管理,這樣不僅耗費了紀檢部門的大量精力,而且也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和作用,反而降低了紀檢監察部門的權威性,使“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很難落實到位。
(三)指導工作,強化認識
“三轉”是實現紀檢監察機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提升紀檢監察機關履職能力的有效手段。作為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必須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確職責定位,突出職能轉變,強化工作措施,改進工作方式,聚焦主業主責,提升工作實效,把不該管的交給業務主管部門,把該管的切實管好,做到抓實、抓透、抓出成效。
二、明細職責,理清“轉什么”的思路
“三轉”是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現實需要,只有在全面解讀“三轉”科學內涵的基礎上,盡快抓住核心,把握關鍵,完善機制,才能促進“三轉”工作落實到位。
(一)抓好主業主責,把轉職能作為核心
對于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來說,要想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須第一時間抓住“轉職能”這一核心要素。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聚焦主業,落實主責,分清管理職能界限,堅持做到業務部門定標準、抓管理。紀檢部門促執行、抓監督,絕不能把自己擺進具體業務中,要弄清楚哪些是業務部門的事,哪些是我們自己的“責任田”,將更多的時間精力壓到主業,為開展執紀監督提供保障。
(二)抓好監督方法,把轉方式作為關鍵
在反腐倡廉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尋求合理妥當的工作方式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紀檢監察部門勇于摒棄慣性思維和傳統做法,努力探索適應改革發展的監督新方式。
(三)抓好自身建設,把轉作風作為保障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自身做起,要鑄就一支敢打必勝的紀檢監察隊伍。作為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更要打造一支忠誠可靠、服務職工、剛正不阿、秉公執紀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為企業的持續穩健發展提供有力的紀律保障。
三、嚴格履職,強化“怎么轉”的措施
如何切實提高“三轉”的實效性,更好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對企業質量效益發展的紀律保障作用,強化監督檢查是必要手段,要緊密圍繞執紀監督、管理監察、按程序問責三大主業,規范管理強執行,使監督檢查常態化。
(一)對職能部門的業務工作,堅決不參與,防止越位
紀檢監察部門要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環節可能存在的管理問題進行監督監察。堅持由對管理事務監督向針對性監督檢查轉變,把日常監督交還業務部門,對職能部門業務工作事宜盡量回避,絕不參與。使紀檢監察人員集中精力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監督,嚴格落實退出參與性、配合性工作要求。
(二)對職能部門的監管漏洞,堅決不放過,防止缺位
紀檢部門要充分發揮合規管理監察職能作用,嚴查權利失控、管理失察、行為失范等情況,著力發現企業管理方面的漏洞和風險,制定整改措施,完善規章制度,堵塞權利漏洞,促進企業依法合規管理。加大案件查辦工作力度,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的工作原則,“老虎、蒼蠅”一起打,既要查辦貪污賄賂案件,又要注重查出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案件,特別是對于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
(三)對紀檢部門的主業主責,從源頭介入,防止失位
紀檢監察部門要準確運用好“四種形態”,注重抓早抓小、抓全抓嚴、提前預防的工作原則。徹底改變過去那種“違紀只是小節、貪腐才需立案調查”的慣性思維,無論問題大小、輕重,動輒則咎,用紀律和規矩衡量、規范黨員干部日常行為,發現苗頭性、挺向性問題就及時提醒,違反紀律就及時處理,使監督執紀更嚴、更有威力,使黨員干部知敬畏、名底線、守紀律、懂規矩意識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