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娟
摘要:企業文化作為核心的價值理念,是企業中全體員工創造出的觀念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綜合組織而成。企業當中的文化與競爭能力、人力管理、專業培訓、市場營銷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需要適當的采取具有科學性的管理措施,處理好企業文化與其它各方面之間的關系。此外,還需要加強重視企業文化的構建,使企業后續健康的發展,并且為我國建立出和諧的企業文化。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發展趨勢
企業文化就是個體員工普遍認同并且能夠自覺遵守的理念與行為上的總和,經常表現出為了企業的價值觀、使命、道德規范、傳統沿襲等名詞的體現,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快速的傳播,這也是長期以來形成對企業文化的影響因素,這不僅包括企業中明確的規定與行為,還包括隱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關于隱藏的思維完全符合人們的思想,在某種意義上還能決策人們的行為,企業文化可以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決定權與行動權,并且更進一步的影響著企業的命運與前途。因此建設企業文化非常重要。
一、構建企業文化的目標和對策
(一)構建企業文化的基本目標
隨著市場全球化的發展,對構建出現代化的企業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應當具備形式上的開放性、多元性的內涵、先進的觀念、科學性的思維,及企業行為上可操作性的特征。在確保具備以上特征的同時才能確保企業文化獲取更多消費者的認同,也只有這樣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企業文化的生命力才能達到最強的狀態。這將會成為業內人士構建企業文化必須具備的明確目標。
(二)企業文化構建的措施
要想實現企業文化的建設必須實施在社會文化的背景之下,由于,構建企業文化多少都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會成為民族文化最深刻的烙印。因此,構建現代化的企業文化必須要突破傳統文化,此種突破也只能對民族文化的世界開放,并且還需要將傳統的文化與世界文化進行結合。所以我國企業面對的將是新型的格局與企業文化的態勢,在構建現代化的企業文化中,立足于傳統民族文化的同時應當具備無限大的胸懷、開放的心靈、進行與西方之間的交流,并且需要加強吸收西方文化豐富生命力的部分,以此來構建出現代化富有生機的企業文化。現如今,我國企業在運營理念與管理模式都在逐漸的效仿和學習西方企業文化,這也成功的成為我國構建現代化企業文化的范例。因此構建現代化企業文化最有效的途徑與方式就是將企業文化對世界開放,在某種意義上還能實現企業文化的“中西合璧”。在堅持民族文化優良傳統的同時,加強吸收西方企業文化中精粹的力度。
二、構建當代企業文化的具體內容
(一)大力倡導團隊精神
企業主要是由各業務部門與員工組而成的經濟實體,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步伐的逐漸加快,企業正在面向集團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對員工各個崗位之間的分工也在逐漸的精細,同時企業中團隊協作的精神尤其重要。在全球五百強的企業當中,我國本土的企業越來越少,關于這點更加能證明我國企業員工團隊意識正在淡化。多數員工都嚴重的缺乏對企業整體性的認同,基于此就會造成企業的整體猶如一盤散沙。這也正是影響我國企業向全球化發展的羈絆,也是造成我國難以生產出微軟、蘋果、麥當勞等跨國產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企業不夠強大就會缺失在全球中的競爭能力,最終就會難逃被淘汰的命運。所以,我國需要構建現代化的企業文化,首先要吸取西方企業文化的傳統主義,將我國那些傳統小農經濟帶來的觀念全部揚棄,加強培養員工的團隊意識,并且在企業中倡導團隊精神。
(二)重視改革與創新思維方式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斷的創新就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如果企業不具備創新能力就談不上后續的發展。在現代化的企業當中,從根本上創新思維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我國展現出傳統的儒家文化正是一種保守型的文化,若只重視傳統文化的沿襲淡化創新與拓展,將那些創新儒學的方式看作是邪說并且給予壓制。構建現代化的企業文化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調整、改革企業中原有的思維方式、管理模式等,只有這樣企業文化才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速度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尤其是對于那些技術型的企業來說,如果不重視對新產品的研發,更加談不上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就無法立足于經濟市場,例如,目前的T1行業,該企業相關新產品的研發真是日新月異,英特爾公司借助于電腦芯片的快速研發,在市場上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與利潤,蘋果公司在一九九八年就推出了imac臺式機,以此不僅獲得全球最佳設計獎,還使得公司從絕境中轉危為安。科學創新精神一直都是西方文化的優良傳統,我國應該加強學習西方企業文化的創新精神,對于企業文化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不斷的改革,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企業樹立出嶄新的形象,利用更加專業的服務與優秀的產品迎接市場的各種挑戰。
三、結束語
總之,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企業外部交往與經濟方面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這也是將我國企業推向無邊界的網絡化、商業化的大環境之中。同時,也對我國企業的管理方式與水平提出高質量要求。筆者建議,我國企業文化只有根據以上的方法構建現代化的企業文化,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從根本上提高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速度,促進對外開放與改革的深化,以此來促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與經濟結構的逐漸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