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麗
摘 要:文章通過對新常態下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調查分析,探究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與文化發展新常態存在的差距,提出加強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設想與策略,探索新常態下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新常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2-0077-03
2010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進一步擴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培養規模,提高專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構建分層分類的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體系,加快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1],這為文化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國家對文化事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文化演藝行業新設備、新技術的不斷引進,迫切需要懂技術、會操作的專業技術人員以解決“人”與“才”之間的供需矛盾,這都屬于文化領域的新常態。文化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盡快適應這一新常態,使自己成為文化多元化發展正能量的引領者,筆者認為繼續教育是促進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適應文化發展新常態的最好選擇。
1 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現狀
筆者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按照地域從我國南、東、中、西、北部分別選取廣東省、上海市、河南省、青海省、陜西省等5省市,對5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官方網站發布的有關本省(市)2011—2015年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規、培訓機構、教育內容、課時規定、教育形式等5項內容進行調查統計。從調查內容和統計數據來看,不管是經濟發達的東部、欠發達的中部,還是較落后的西部,政府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和知識更新都非常重視,這一重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1 繼續教育成為常規性工作
廣東省、上海市、河南省、陜西省和青海省都依據《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制定了本省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或暫行規定,其中上海市、河南省是在20世紀末制定的,陜西省、廣東省、青海省是在十二五(2011—2015年)初期制定的。各省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或暫行規定的總則、學習內容、培訓形式等規定都基本相同,培訓多是依托國家級、省級培訓基地或者大中型企業培訓機構等進行的;培訓內容方面,公需課是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要求設置的,專業課是按照本行業實際情況開設的;培訓經費來源由單位出資者居多;都明確規定了課時(45分鐘為1學時),區別只是學時多少不同。
1.2 公需課設置地域性強
調查發現,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的公需課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在學習內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受本省經濟發展和所處地理位置影響較大。如:廣東省和上海市處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位置,經費充裕,理念超前;上海市要求除在本地的培訓機構培訓外,還建議到外省市及國外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上,廣東省的公需課設置緊扣經濟發展的步伐,如:公需課設置有《新時期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等,很有時代特點,引領時代潮流,沒有拘泥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要求;河南省的公需課內容除國家規定課程外,緊跟國家政治形式和本省發展戰略,比較注重實用性,設計靈活;陜西省和青海省相對傳統,均按照規定設置課程,缺乏創新性。
1.3 專業課設置地域性差別大
在專業課設置方面,廣東省對文化藝術專業有明確的課程指南,明確規定了藝術類、群眾文化類及公共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的必修課程;上海市的規定更詳細,對高、中、初級職稱人員培訓內容都有嚴格界線和層次,培訓目標非常明確;陜西省對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專業課程雖然有明確設置,但缺乏對文化藝術人員的專業課程設置;青海省也很重視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但沒有明確公共圖書館及文化藝術方面的專業課程指導,說明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在西部地區并沒有顯示出它的優勢。
1.4 教學方式及理念存在差異性
廣東省、上海市、河南省、青海省四省市的繼續教育學習方式普遍采用網絡遠程學習;上海市還有面授、電教化、出國考察、留學等形式,超前的理念充分顯示出來;河南省和青海省采取面授和網絡相結合的培訓形式;陜西省還沒有實現遠程網絡化教學,依然采用面授的教學方式。與其他省、市相比較,陜西省的教學方式及工作理念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針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政策法規只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及各省、市自己制定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也沒有專門對演藝行業及圖書館行業進行繼續教育培訓的培訓機構,因此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存在教育質量難以保障、教育內容難以規范及專業性欠缺等問題。而國外就非常重視法制建設,如:美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先后通過了《成人教育法》《終身學習法》《目標2000:美國教育法案》《1998—2002年教育發展的戰略計劃》等,促進了美國教育政策在終身教育領域的深化[2]。因此,我國政府亟須建立相關法規,構建科學規范的繼續教育體系。
2.2 教育內容相對滯后
當前文化事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內容缺乏新知識、新技術、新領域的系統性培訓。在筆者調查的這5個省、市中,除廣東省外,其他省、市的教育內容仍偏重于職業道德、業務技能提高、行業理論學習等。隨著信息化、知識化和數字化的深入,舞臺燈光、演藝手段的變化、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利用、自動借還書系統的應用與推廣、文字的數字化加工等都促使從事文化服務、演藝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掌握先進技術。
2.3 重視程度不夠
在調查的5省、市中,各省、市對文化藝術人員學習課程的規定不同,課程的設置也不太完善。同時,有些專業技術人員認為參加培訓是為了完成職稱評審所要求的課時,沒有把培訓看作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專業能力和水平的機會,思想上有應付現象。
2.4 教育模式單一
目前,文化事業單位繼續教育的模式主要有脫產、半脫產和在職培訓。在實踐中,教育模式有師徒授課、學術研究等,學習手段主要采取面授課、專題視頻等。其中以面授課培訓方式最為多見,主要是專業課程方面的專題講座、報告、會議研討、短期培訓等;網絡學習主要以視頻課程為主,培訓方式缺乏創新。
3 解決的對策
3.1 適應新常態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深刻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發展的主題。文化事業單位繼續教育工作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統攬全局,緊緊圍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培訓教育力度,大力加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文化產品質量,培育新的文化消費熱點,為大眾提供多樣化的文化選擇[3]。政府要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制定不同行業具體的學習課程指南,指導各省人力資源部門和繼續教育基地有針對性的實施培訓計劃,適應社會對文化的需求。
3.2 注入新內容
“新”主要體現在創新上,要跟得上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腳步,文化市場不僅要建立適合快節奏、多元化生活的娛樂文化,更要建立起在世界各種思潮沖擊下的巋然不動并自成風格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與價值觀應該傳承傳統文化,充分汲取五千年文明積淀下來的養分,與時俱進,做到不枯燥、不乏味,有內涵、有深度、有靈魂[4]。這就要求無論是專業舞臺藝術創作、群眾文化活動,還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課程設置都要力求創新,引進高質量、高水準的課程,使培訓內容緊跟時代步伐。
3.3 樹立新理念
文化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融合性,文化的服務和增值功能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與旅游、制造、教育等行業的融合越來越明顯,與科技的融合越來越緊密。這就要求政府把握趨勢,充分利用好文化資源,進一步推動文化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努力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5]。因此,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要轉變觀念,樹立“大文化”觀念,使自己融入文化發展的新態勢中,積極主動參加繼續教育基地組織的文化、技能類學習,開闊眼界,學習新技術、新技能,不斷提高思想認識。
3.4 采用新方式
為了使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不受時間、地域、行業等的限制,在面授課、視頻課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互聯網,借助移動終端(如iPad、手機等)隨時進行遠程學習課程,完成繼續教育所規定的課程和考核。慕課不失為最佳的學習方式,其融合了人工智能、多媒體、云計算、社交網絡、大數據分析等多項技術,任何人都可以免費注冊,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及內容[6],慕課是優質教學資源的集成。慕課能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員提供高效的學習課程,課程完成后需通過相關測試才能拿到學分。因此,學員進行認真的學習完成學習任務能促使專業技術人員提高自學意識,培養專業素養[7]。
4 結語
新常態下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機遇與挑戰同在,專業技術人員要增強憂患意識、加強創新意識;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培訓機構也應深入研究文化發展的新變化,全面把握機遇,創新培訓方式,培養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推進我國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謝小玲.青年教師繼續教育現狀及體系構建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5(9):70-72.
[2]楊萍,李煥連.終身教育理念及對我國氣象教育培訓的啟示[J].繼續教育, 2015(10):34-36.
[3][5]金興盛.主動適應文化發展新常態[EB/OL].[2015-03-05].http://www.qstheory.cn/culture/2015-03/05/c_1114511108.htm.
[4]在水一方.文化也要保持新常態[EB/OL].[2014-11-19].http://blog.sina.com.cn/s/blog_db11bbb90102vh9q.html.
[6]熊莉君.高校圖書館在MOOC推廣中的作用和路徑[J].新世紀圖書館,2015(3):31-35.
[7]梁雯雯.慕課: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的新模式[J].圖書館,2015(11):105-106.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