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民
隨著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使職工真正成為勞動力市場的競爭主體。隨之而來的企業勞動關系和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任務將會更加艱巨。工會作為經濟矛盾的產物,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開展工會工作要從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這是工會組織的本質要求。針對勞動關系和職工隊伍結構的深刻變化,工會如何才能代表和維護職工利益,真正成為職工信賴的組織,依靠的力量。
一、理順黨、政、工、員之間的關系,這是工會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前提和條件
(一)工會與黨的關系
工會與黨的關系實質是工人階級先鋒隊與本階級群眾的關系。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這一組織構成的基礎反映在思想政治上容易受一定政黨的影響。工會只有接受本階級政黨的領導,才能使自己保持工人階級的性質,完成自己的歷史任務。工會組織性質決定了工會只能是工人階級政黨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而不能處于領導地位。但工會又是黨的重要依靠力量,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其作用只能重視,不能輕視,其地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對于進一步密切黨同職工的血肉聯系,鞏固黨的階級基礎,關系重大。
(二)工會與行政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與企業的行政關系是平等合作關系,工會在企業中,是以職工代表者的身份,成為企業領導體制的組成部分,處在與行政平等合作的地位上。如果把工會置于企業行政的附屬機構,以政代群,使工會失去獨立自主開展工作以及失去支持和監督行政領導的權利和作用,勢必使企業行政領導因失去了工會這個堅強的后盾而導致脫離群眾,不利于石油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
(三)工會與職工的關系
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是開發職工愛企如家,建言獻策的俱樂部。工會組織如果沒有職工參與,就成了空中樓閣,名存實亡。職工如果沒有工會組織引導,也就成了一盤散沙,失去凝聚力,就談不上為企業發展當好參謀。工會與職工的關系是“家長”與成員之間一種關愛與擁戴的關系。
二、工會在維護國家總體利益的同時,應較好地表達和維護職工的具體利益,化虛為實,體現維護基本職能,這是工會工作取得新突破的根本保證
(一)維護職工的政治利益
保護職工利益不受侵犯(包括職工的經濟利益、勞動權利、文化教育權利等),敢于站在職工一邊,當好職工的維權衛士,反映職工的正確呼聲和合法的愿望與要求,把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正確地引導到本企業的建設中來,成為建議社會主義企業的主力軍,增強主人翁榮譽感,使政治上得到保證。
(二)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
加強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把職工團結到工會組織中來,成為管理現代化企業重要的一員。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調動其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對于本單位重大決策事項,尤其是涉及到職工切身利益和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都應通過職代會形式和廠務公開為重點及時予以公示,還職工一個明白,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自己有說話權、議事權和參政權,民主意識受到尊重,有利于調動職工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
三、工會應積極參與企業管理,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把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結合起來,這是工會工作取得新突破的最終手段和目的
(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推進“以德治企”戰略
要積極配合黨政領導,結合本行業實際,制定出行之有效地學習培訓計劃,利用景觀效應進行德育教育。通過新聞媒體進行以德育教育為內容的形象宣傳。要辦好文明學校,開展時政教育和崗位職業教育,利用教育陣地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道德建設。
(二)用先進的文化思想占領職工業余文化陣地
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充分利用“職工之家”陣地優勢,發揮服務功能。通過組織職工開展文藝、體育、旅游、競賽等活動,陶冶職工情操,愉悅職工身心,抵制封建迷信等不良影響,以健康文明的活動教育職工。以節、假日為契機,開展社會服務活動,樹立企業形象,取得社會效益。
(三)建設文化家園,打造“學習型企業”氛圍
把硬件建設同創建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激發職工愛企如家,愛崗敬業的熱情,增強凝聚力,以榜樣的力量鼓舞人,以先進的事跡激勵人。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打造“四有”職工隊伍,展現企業精神風貌。
(四)參與綜合治理,維護大局穩定
千方百計為職工創造良好的生活、生存環境,以辦公、生產、生活區為主要對象,加強內部綜合治理管理。建立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格局,督促黨政健全治安防患網絡,把綜合治理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為職工、家屬及子女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工作和休息環境,使他們真實地感受到生活、工作環境和自身條件的優越,增強自豪感。
(五)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引導職工識大體,顧大局,正確對待改革過程中的利益關系
工會應發揮職工隊伍“娘家人”作用,當好職工的知心人、知情人、知難人,時刻關心他們的疾苦,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化解消極情緒,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有利于緩和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維護政治穩定。社會主義企業與社會有著血肉聯系,要延伸愛心,顧及他人,面向社會,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融洽關系,緩和矛盾,對于樹立企業形象,開創良好的市場環境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