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潔
摘要:以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為支撐的“文化養老”越來越受到老同志的青睞,本文從“文化養老”的基本內涵、推進“文化養老”應把握的原則、實施“文化養老”的路徑選擇三個方面著手展開論述,對“文化養老”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以期推行“文化養老”理念,探索建立“文化養老”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文化養老;內涵;原則;路徑
一、文化養老的基本內涵
養老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夏商兩代繼承之,但西周才在制度上臻于完善。《禮記·王制》:“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養于鄉,六十養于國,七十養于學,達于諸侯。”這說明西周規定按年齡大小由地方或國家分別承擔養老責任,在政策上,不僅中央要負責養老,地方也要負責養老。不過這也僅僅是從制度上給予老年人一定的物質養老保證,就是在當今社會也還有許多老人為自身溫飽問題而日夜操勞[1]。
根據馬斯洛的分層次需求理論,人一般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一般來說,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有足夠的活力驅動行為。歸結到養老問題上,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人們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日常的衣、食、住、行,而是向更高層次的生活目標進發,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也就是要實現從“物質養老”到“文化養老”質的升華[2]。
二、推進“文化養老”應把握的原則
(一)落實待遇保障是前提的原則
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精神。人在社會上,首先要滿足生存、生活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落實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保障老同志政治待遇不變、生活待遇略為從優,使其享關懷、受照顧。否則,推進“文化養老”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激發思想自覺是基礎的原則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推進“文化養老”必須用先進的理念引領、凝聚、武裝老同志,牢牢占穩思想主陣地,確保他們政治堅定、信念永存,思想常新、與時俱進,使他們把“文化養老”轉變為自己的思想自覺和生活追求。
(三)促進行動自覺是關鍵的原則
自覺行動是有效落實的關鍵。推進“文化養老”要見到實效,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有老同志的廣泛、自覺參與。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引導老同志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健身悅心養性,提升生活品味,享受文化樂趣。
三、實施“文化養老”的路徑選擇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重視程度
領導重視和支持是做好“文化養老”工作的必要條件。應把“文化養老”作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放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去謀劃,要成立由單位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分管領導同志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文化養老”工作,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為“文化養老”工作提供人力、財力和物力支持,不斷推進“文化養老”工作向前發展。
(二)強化宣傳引導,營造“文化養老”氛圍
“文化養老”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廣泛、群眾性強。要使“文化養老”理念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老年人“走出來、學起來、動起來、樂起來”,就必須加強宣傳引導工作。要強化“文化養老”的輿論引導,增強全員“文化養老”意識,形成“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堅持把推進“文化養老”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各種輿論宣傳,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3]。
(三)加強老年大學的建設與管理,構建好提升老年人文化素養的教育平臺
老年大學是提升老年人文化素養的關鍵平臺,也是“文化養老”的主渠道。在硬件建設方面,要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和條件,新建教學場地要本著實用的原則,與教學需求相適應,避免出現貪大求洋、華而不實的“面子工程”,避免出現有名無實的“樣子工程”。在教學方面,要綜合考慮老年人的知識層次、年齡結構和興趣愛好等因素,合理設置教學專業,保證既豐富多彩又科學實用。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學習借鑒其他單位老年大學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努力使老年大學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養老”終身教育園地。
(四)強化離退休活動中心(室)建設,為“文化養老”構建活動平臺
離退休活動中心(室)是老年人政治學習、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的重要場所。要按照建好主陣地、擴大覆蓋面、延伸到基層的總體思路,不斷加強對離退休活動中心(室)的建設力度,使廣大老同志活動有去處,心情有樂處,求知有學處,交流有言處,作為有展處。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強化離退休活動中心(室)的內部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確保離退休活動中心(室)整潔有序、溫馨舒適,為推進“文化養老”構建良好的活動平臺。
(五)積極開展老同志喜聞樂見的各類文體活動,不斷豐富“文化養老”的內容
要針對老同志的生理、心理和興趣愛好等特點,廣泛開展科學文明、健康向上、愉悅身心的文體娛樂活動,建立文化展示平臺,拓寬“文化養老”的渠道與載體,豐富“文化養老”的內容。以陶冶老年人情操、滿足求知求樂需求為重點,通過定期舉辦老年人文化藝術節、文體賽事等系列活動,積極開展“文化養老”研討、交流、講座、論壇等活動,參與各級各類重大活動演出,培育一批“文化養老”活動特色項目和品牌,增強“文化養老”的情趣和積極性。也可以根據老同志的興趣愛好和身體狀況等特點,組織成立舞蹈、合唱、攝影、書法、手工制作等項目小組,建立健全門球、地擲球、指彈球等文體協會,豐富老同志的文藝體育活動項目,規范運行、交流提高。還應定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尤其是要注重在每年的元旦、春節、“三八”、“七一”、“國慶”、“九九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通過趣味活動、交流比賽、文藝表演等途徑,讓老同志參與進來展示才藝、陶冶情操。
“文化養老”的推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背景下,我們要引導廣大老年人牢固樹立“文化養老”新理念,建立新型的老年價值觀,將傳統的“物質養老”向高層次的“文化養老”轉變,讓“文化養老”逐步成為老同志日常的自覺行為,進一步書寫晚年生活更加流光溢彩、燦爛輝煌的壯麗華章。
參考文獻:
[1] 程曉利. 關于文化養老的基本認識、實踐路徑及對策思考[Z]. 中國老年大學網.
[2] 姚愛文.“以人為本”思想的時代內涵[Z]. 隴東學院報,2009(01).
[3] 中國老年大學協會課題組. 中國老年教育學若干問題研究.
[4] 鐘春洋.社區文化養老的發展途徑探析.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2(0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