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桃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北京 102218)
脛骨粉碎性骨折術后的護理及康復指導
李建桃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北京 102218)
脛骨粉碎性骨折屬于常見骨折類型,做好術后工作,能夠避免對患者關節功能造成影響。本研究分析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術后護理及康復指導的相關情況,包括護理干預的必要性分析,術后護理方法及康復指導措施。
脛骨;粉碎性骨折;術后護理;康復指導
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屬于常見骨折類型,導致骨折的原因包括很多,如車禍傷、重物砸傷、高處墜落傷等,對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顯著影響。一般情況下,粉碎性骨折出現后,患者往往無法自理生活,加之術后疼痛感加重,對患者整體預后效果帶來一定制約。為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及時對患者開展系統性的術后護理干預,并對其康復護理做出指導,對患者預后具有促進作用。本研究結合臨床實際,
參考多個相關護理學文獻,對脛骨粉碎性骨折術后護理及康復指導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對具體術后護理方法進行綜述,如下。
我國各級醫院通過多年醫療改革后,雖然在管理職能及各項服務上均有明顯改善,但是很多領域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醫院對相應護理模式的實現尚缺乏正確認識,并且缺少系統性的方案[1]。對于骨科護理工作而言,雖然很多醫院對患者開展一定的護理干預,但是在護理方法及相應的實踐工作上缺乏科學設計,對骨折患者正常預后造成明顯的影響。一般來說,脛骨粉碎性骨折發生后,患者不僅要承受較大的痛苦,同時也會擔心治療效果,出現嚴重的心理負擔。根據患者病情,及時開展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并在此基礎上對雙下肢活動能力進行強化,執行系統性的康復指導,能夠保證患者預后效果。基于上述分析,為粉碎性骨折患者開展系統的術后護理,并在此過程中對患者康復指導方法進行不斷完善,能夠最大程度強化患者恢復效果,保證患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達到良好的預后質量[2]。
龍美[3]通過研究證實,對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護理工作的質量,強化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其指出,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術后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觀察和記錄,對其心率、血壓、脈搏等情況是否正常進行密切觀察。由于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手術切口位置特殊,容易發生出血,因此應對出血量變化情況進行記錄。權威文獻報道認為,在此基礎上,還應保持病室的清潔性,避免患者發生嚴重感染癥狀,增加治療量困難。另據文獻[4]研究認為,術后應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關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為患者提供營養干預,避免出現營養不良狀況。做好并發癥護理,減少對局部皮膚的壓迫,預防壓瘡及肺部感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脂肪栓塞。嚴前琳[5]認為將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模式應用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護理工作中,重點對患者生活方式進行了解,并對其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分析,充分運用現代護理學知識,對患者開展多元化康復訓練。結果顯示,多元化術后干預方式能夠保為患者肢體活動創造必要條件,并且可使骨折部維持長期的穩定性,對骨折預后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資料報道認為,由于很多骨折患者擔心合并并發癥,如出血、感染等,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并指出早期開展康復訓練的作用,在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的同時,也能促進關節功能的改善。一般情況下,可在
綜上所述,我國現階段醫療資源仍比較匱乏,很多骨折患者術后需要開展更為全面的護理干預,從而幫助患者預后。很多患者病情穩定后,往往會選擇出院回家修養,回歸家庭后,無完善的家庭康復護理機制作為支撐。為此,未來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護理工作方向應該是院內康復指導+院外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模式。為充分提高患者護理干預效果,不斷完善術后護理,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質量,不斷豐富術后護理內容,也能節約大量醫療資源,通過護理人員對骨折患者術后的專業指導,不斷提高護理質量。與此同時,在實施康復護理指導過程中,應結合患者病情,進一步對護理指導方案進行方案,并保證護理干預記錄的詳實性,使護理評價能夠在客觀的指標下開展,對術后護理發揮積極效果。
[1] 王英.綜合護理與康復指導應用于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術后的價值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9):242-243.
[2] 李香平,宗麗麗.早期康復訓練聯合情志護理對脛骨骨折患者愈合及精神狀態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4):2030-2032.
[3] 龍美.針對性護理干預及康復指導在脛骨粉碎性骨折中的應用效果 [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2):163-164.
[4] 史新春,趙紅,馬蕊.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的臨床護理干預分析 [J]. 中外醫療,2015,34(3):133-134,137.
[5] 嚴前琳,陳洪波.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8):946-949.
[6] 王倩,王春梅,陳乙瑞.綜合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后膝關節恢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1):149-152.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Instruction of Comminuted Fracture of Tibia
Li Jiantao
(Beijing Qinghua Changgeng Memorial Hospital,Beijing 102218,China)
Comminuted fracture of the tibi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racture types,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n avoid the influence on the joint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related situation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instru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mminuted fracture of tibia,including the necessit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post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measures.
tibia;comminuted fracture;postoperative care;rehabilitation instruction
李建桃,大專,護師,研究方向:骨科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患者術后2~3 d后為患者開展下肢訓練,及時幫助患者按摩局部,避免下肢血栓,預防肌肉萎縮。通過臨床對照試驗證實,通過上述方法,患者2周后即可下床活動。為充分避免發生意外,初期借助雙拐,然后逐漸向單拐過渡。王倩[6]通過研究認為,部分骨折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其不僅擔心出現多種并發癥,同時也擔憂骨折愈合時間過久,加之病情嚴重者傷口比較疼痛,因而不愿意自覺開展康復訓練。因此,強化護患交流的力度與效率,講解康復訓練的好處,并對患者情緒進行安撫,保證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預后工作中,從而最大程度縮短治療時間。而對于已經合并下肢深靜脈栓塞者,應對其血脂指標、血粘度情況后進行了解,通過B超等診斷方式確診后,結合醫囑內容,及時幫助患者采用活血化瘀類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做好肢體功能訓練,經常按摩患肢,促進患者病情的不斷改善。由此可見,術后及時開展早期康復指導,期間關注患者生理、心理狀況,并給予相應護理,可預防并發癥,改善不良癥狀,提高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