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林
(如東縣人民醫院骨科,江蘇如東 226400)
三柱鎖定板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體會
陸新林
(如東縣人民醫院骨科,江蘇如東 226400)
目的 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臨床治療中三柱鎖定板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醫院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24例進行回顧分析,均采用三柱鎖定板方法治療,觀察所有患者術后治療情況以及術后1年優良率。結果 24例患者經過手術治療,術后行X線片檢查,骨性愈合,無內固定失敗、血管損傷、神經損傷情況。術后1年隨訪,優17例,良5例,可2例,優良率91.67%(22/24)。結論 脛骨平臺骨折中應用三柱鎖定板,通過復位脛骨平臺外側柱、內側柱與后側柱,有助于解剖結構的恢復,取得較好固定效果,且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脛骨平臺骨折;三柱鎖定板;應用效果
作為臨床多見關節內骨折類型,脛骨平臺骨折一般因鈍性損傷引起,通過單一的保守治療方法很難保證關節結構的恢復,需采用手術治療方法。臨床研究發現,將三柱分型理論引入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治療中,借助三柱鎖定板幫助患者復位固定,可取得顯著效果。本次研究就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治療中三柱鎖定板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24例進行回顧分析,男11例,女13例,年齡24~62歲,平均(42.5±5.5)歲,閉合性與開放性骨折各19例、5例。骨折原因:交通傷、高處墜落、重物砸傷分別為18例、2例、4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側副韌帶損傷與腓骨小頭骨折分別為7例、6例、6例、14例。入選標準:①患者入院均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脛骨平臺骨折;②患者均需行手術治療,無手術禁忌癥情況以及其他如意識障礙、精神病史等不配合情況;③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1)圍術期處理
患者術前均做三維重建、膝關節CT、X線片檢查,對脛骨平臺三柱骨折全貌充分了解。同時利用MRI檢查,對膝關節附屬結構損傷觀察。另外,需行血管彩超檢查,對深靜脈血栓情況充分了解。根據所有檢查結果,制定針對性的手術計劃。
(2)手術流程
所有患者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全身麻醉、腰硬聯合麻醉方式,體位以搖擺體位為主,其中外側柱骨折做切口處理中取膝關節前外側位置,后側與內側骨折切口選擇膝關節后側位置,切口呈倒“L”形。然后將皮下組織切開分離,將脛骨平臺外側柱、內側柱與后側柱充分顯露,對半月板、交叉韌帶損傷情況探查。使脛骨平臺關節面顯露,對塌陷骨折復位,取人工骨或自體髂骨植入。該過程中同時需做后側柱、內側柱與外側柱的復位,使平臺傾斜角度恢復,若骨折復位滿意,關節面平整,取相應的鋼板,利用克氏針對鋼板與骨折塊做臨時固定,在此基礎上通過X線機檢查,若復位情況較好,鋼板固定位置適宜,取螺釘固定。術中對于外側柱,在鎖定板選擇“L”型三柱外側解剖鎖定板,通過微創固定,而內側柱鎖定板選擇,取“T” 型三柱內側鎖定板,對于后側柱則主要以“T”型鋼板為主,通過螺釘進行復位固定。所有患者骨折復位固定后,均需檢查關節穩定性情況,且以半月板損傷程度為依據選擇切除或修復方法,若檢查中發現脛骨結節止點交叉韌帶斷裂撕脫情況,則選擇一期修復。
(3)術后處理
患者術后均做消腫治療、切口感染預防,同時指導患者做足踝關節屈伸、股四頭肌收縮訓練等。術后2~3 d,主要以被動活動為主,可借CPM輔助機實現,而3~4周為主動訓練,如膝關節屈伸鍛煉。術后6~8周,可扶拐行走。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術后均給予X線片檢查,觀察是否有固定失敗或其他損傷情況。術后1年隨訪,以Merchant評分標準為參照[1],分為:①優,患者行走無障礙,疼痛感完全消失,伸屈分別可達15°、130°;②良,患者行走偶有輕度疼痛感,伸屈分別可達30°、120°;③可,行走時疼痛感明顯,膝關節伸屈分別達到40°、90°;④差,行走障礙問題嚴重,伸屈分別為40°、90°以下。對所有患者術后1年優良率情況觀察。
24例患者經過手術治療,術后行X線片檢查,骨性愈合,無內固定失敗、血管損傷、神經損傷情況。術后1年隨訪,優17例,良5例,可2例,優良率優良率91.67%(22/24)。
關于脛骨平臺骨折分型,臨床中常見的分型方法一般為AO/OTA、Schatzker,這些分型方式應用下主要選擇骨折正位X線片為依據,對于部分出現脛骨后側髁骨折患者,可能有誤診情況發生。近年來在CT平掃及三維重建應用日趨廣泛背景下,傳統的分型方式更無法用于脛骨平臺骨折診療中,強調基于CT重建三柱分型方式的應用,整個平臺有外側柱、內側柱與后側柱,囊括所有脛骨平臺骨折情況,這樣在術前便可制定針對性的手術計劃,確定具體的內固定方法,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
對于脛骨平臺骨折治療,應用脛骨平臺三柱鎖定板通過三柱的重建與固定,對幫助增強骨折固定穩定性發揮重要作用,且通過配合術后膝關節康復訓練,能夠實現快速恢復膝關節功能的目標[2]。其優勢主要表現為:①充分考慮脛骨平臺解剖特點,將髓內固定、加壓鎖定鋼板的優勢集于一體,為整體內固定支架,有助于對骨折端血運保護;②三柱鎖定板應用下,所利用的螺釘系統在軸向加壓、鎖定作用上較為明顯,應用中可使復位后脛骨穩定性增強;③三柱鎖定板應用,使脛骨平臺在抗扭轉、抗載荷能力上提高,術后可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本次研究可發現,所有患者經過手術治療,術后行X線片檢查,骨性愈合,無內固定失敗、血管損傷、神經損傷情況,且術后1年隨訪,優良率91.67%,充分說明三柱鎖定板應用下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
綜上所述,脛骨平臺骨折中應用三柱鎖定板,通過復位脛骨平臺外側柱、內側柱與后側柱,有助于解剖結構的恢復,取得較好固定效果,且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值得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1] 蔡樹鵬.關節鏡技術和三柱鎖定鋼板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3,13(05):403-405.
[2] 張克強,段洪,閔捷,等.三柱分型手術結合早期功能康復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57例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S1):32-33.
Application of Three Column Locking Plate in 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
Liu Xinlin
(Ru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rthopedics,Rudong,Jiangsu 2264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ree column locking plate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Methods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dmitted in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of them adopt three column locking plate treatment.Patients’ postoperative condition and 1-year effect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of the 24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and X-ray screening,their bone healed,with no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vascular injury,and nerve injury. After 1-year of follow-up,there were 17 cases healed with good effect,5 moderate cases and 2 acceptable cases,with a good rate of 91.67%(22/24). Conclusion The 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 application of locking plate,three column by reset,medial tibia platform of the lateral column column and the back column,help restore anatomical structure,obtain better fixed effect,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function is good,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three column locking plate;application effect
陸新林,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創傷骨科及關節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