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勵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用經腸鏡引導下支架置入術和腹腔鏡手術對結直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探析
王 勵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目的:探討用經腸鏡引導下支架置入術和腹腔鏡手術對結直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對某院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伴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對這50例患者均進行經腸鏡引導下支架置入術。在置入支架的1周后,對這50例患者均進行一期切除吻合術,其中有25例患者使用腹腔鏡乙狀結腸癌根治術進行治療,有10例患者使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進行治療,有15例患者使用腹腔鏡左半結腸切除術進行治療。然后,觀察這些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這5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且均未出現腸穿孔的現象。這50例患者在進行一期切除吻合術后,其腸道功能均恢復正常,且均未發生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結論:用經腸鏡引導下支架置入術和腹腔鏡手術對結直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
經腸鏡引導下支架置入術;腹腔鏡手術;結直腸癌;腸梗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習慣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呈顯著上升的趨勢。結直腸癌又稱大腸癌,此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腸梗阻是結直腸癌患者最常見的合并癥。近年來,隨著結直腸癌發病率的升高,結直腸癌伴腸梗阻患者的數量也顯著增加。為了進一步探討治療結直腸癌伴腸梗阻的有效方法,某院對收治的50例此病患者均進行經腸鏡引導下支架置入術和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某院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這50例患者在入院之前均有便血、排便不盡、腹瀉和腹痛等癥狀,在入院時其均出現腹部脹痛、嘔吐等癥狀,對其進行全腹平掃+增強CT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結腸或直腸中存在腫塊,且均伴有腸梗阻。對這50例患者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均患有結直腸癌。在這50例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6.21±8.26)歲。其中,有10例患者患有直腸癌,有25例患者患有乙狀結腸癌,有15例患者患有降結腸癌。
1.2.1 對這些患者進行經腸鏡引導下支架置入術 進行經腸鏡引導下支架置入術的方法為:1)治療的工具包括:造影管、超硬導絲、軟頭親水的超滑導絲、富士能腸鏡、腸道金屬支架。2)在進行手術前,先對患者進行清潔灌腸處理。3)將腸鏡插至患者腸道狹窄的位置,在X線的引導下經雙腔造影管將超滑導絲從其腸道狹窄的位置通過,確定其腸道狹窄部位的中心及其腸腔的入口,然后對導絲的插入方位進行合理調節,以使導絲能夠快速地進入到已經完成擴張的腸腔之中。④慢慢地沿著導絲將造影劑注入到患者的腸腔中,待造影劑完全進入到擴張的腸段后用導絲維持腸道的擴張。最后,在退管的同時對患者的腸腔進行造影劑注射。⑤在確定患者狹窄腸段的尺寸、造影劑未出現滲漏的現象和導絲的方向后,將導管重新插入到其擴張后的腸段中。⑥用超硬導絲代替超滑導絲,并根據患者狹窄腸段的實際情況,在其狹窄的腸斷設置相應的金屬支架。在為患者置入小直徑的支架時,需將造影管撤出,再通過腸鏡的活檢孔置入支架工具,然后在X線的引導下釋放支架,同時仔細觀察其腸道通暢的情況。在為患者置入大直徑的支架時,需將腸鏡退出,然后在X線的引導下沿著導絲的方向將支架慢慢的置入,在確定支架已經從其狹窄的腸段穿過時,慢慢地撤出外鞘,保留導絲,然后釋放支架,同時密切觀察支架釋放的情況。
1.2.2 對這些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 在置入支架的1周后,對這50例患者均進行一期切除吻合術,其中有25例患者使用腹腔鏡乙狀結腸癌根治術進行治療,有10例患者使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進行治療,有15例患者使用腹腔鏡左半結腸切除術進行治療。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2)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經臍旁Trocer孔置入腹腔鏡,全面探查其腹腔內的情況并確定其病變的部位。根據患者病變的部位,為其設置其他操作孔。3)所有術中操作均需遵循無瘤原則。4)用超聲刀游離患者腸系膜下動脈和靜脈的根部,再用可吸收鈦夾夾閉其腸系膜下動脈和靜脈的根部并離斷。用超聲刀清掃病變部位周圍的淋巴結,并對其腸系膜內的淋巴組織進行徹底清理。5)用超聲刀游離患者的降結腸、脾結腸韌帶及胃結腸韌帶的左半部分;切除乙狀結腸時需游離患者乙狀結腸的兩側及直腸的后間隙;用超聲刀對患者的全直腸系膜進行游離。6)經患者下腹部左側旁正中做一個長約6厘米的縱切口,在恥骨聯合的上方做一個4厘米的橫切口。將患者的病灶包裹并提出到手術切口外,裸化腸管,使用直線切割閉合器切除其腸管,用吻合器在其腹腔內完成結-結腸、結-直腸的吻合。7)在檢查無誤后,對患者進行常規的關閉腹腔處理。8)術后,使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3~5天的抗感染治療。
使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再將數據轉化為SPSS16.0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進行正態分布檢驗及齊性檢驗分析。
這50例患者均在結腸鏡的引導下成功置入支架,且均未出現穿孔的現象。這50例患者在進行一期切除吻合術后,其腸道功能均恢復正常。術后,這50例患者腸道恢復通氣的時間為28~54h,其住院的時間為9~16d。在這50例患者中,沒有患者發生吻合口瘺等并發癥。在這5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的現象,其主要癥狀為肺部濕啰音、咳嗽及發熱等;有1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現象,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后恢復正常。
以往,臨床上常用梗阻近端造瘺的方式對結直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進行治療,但需在其接受首次治療的2~3個月后進行二期手術治療[1]。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治療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微創手術不僅給患者帶來的創傷較小,還能夠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這5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且未出現穿孔的現象。這50例患者在進行一期切除吻合術后,其腸道功能均恢復正常,且未發生吻合口瘺等并發癥。這說明,在腸鏡的引導下在患者狹窄的腸腔內置入支架,能夠有效地解除其腸梗阻的癥狀,并可保持其腸道內環境的穩定,減輕其腸壁水腫的程度。在患者的支架成功置入后,再對其進行腹腔鏡根治性手術治療,不僅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還可顯著降低其腸瘺的發生率[3-5]。
綜上所述,用經腸鏡引導下支架置入和腹腔鏡手術對結直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
[1] 楊雪峰,何金艷,謝銘,等.不同部位高齡結直腸癌伴腸梗阻患者的治療及預后[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41-343.
[2] 謝永康,王學群,孫慰軍,等.三種方法引導下放置支架治療結直腸癌伴腸梗阻的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5):21-22.
[3] 王育和,陳京華,費克平,等.老年結直腸癌伴梗阻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3):15-17.
[4] 曾雪云,林水泉,徐天生,等.腹腔鏡聯合腸鏡治療梗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研究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5,22(6):1121-1122.
[5] 盧欽榮,李思榮,吳青松,等.經腸鏡下支架置入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并腸梗阻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 2014(11):227-228.
R735.3+7
B
2095-7629-(2017)7-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