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昀 張偉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遼寧大連 116011
老年患者在腹腔鏡輔助下直腸癌根治術皮膚的管理
徐昀 張偉通訊作者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遼寧大連 116011
腹腔鏡為主的微創手術技術,在臨床上應用日趨廣泛,與傳統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切口小、創傷小、出血少、患者恢復快等優點。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是復雜的內鏡手術之一,時間較長,體位要求較高,而直腸癌患者多為老年男性,術中的皮膚管理就是重點,預防壓瘡的發生。
腹腔鏡;直腸癌;老年患者;皮膚
1.1 腹腔鏡輔助下直腸癌根治術對體位要求較高,多采用仰臥位,兩腿分開40-60o,手術要經肛門進行直腸的吻合,臀部要求超出手術床背板下緣 3~5cm,而骶尾部,且無肌肉、脂肪織保護,手術床邊緣對骶尾皮膚產生垂直壓力,容易造成壓瘡的發生。術中根據術者的要求調頭低足高位,右低左高位,再右側髂嵴處上側托,雙肩部上肩托,而術中要多次變化體位,皮膚和床單之間的摩擦力和剪切力也是發生壓瘡的主要原因。
1.2 老年患者營養缺乏,血液循環慢,皮膚彈性差,局部缺氧缺血,加之又是惡性腫瘤的患者,患者多半較消瘦,這也是壓瘡發生條件之一。
1.3 術中進行經肛門作直腸吻合時,碘伏、液體石蠟以及糞便和分泌物污染床單,造成床單潮濕,大大增加了壓瘡的發生。
2.1 加強術中體位管理,術中要妥善安放患者的肢體,多聽清醒患者的主訴,老年患者不要過度牽拉肢體,以免造成脫位。患者臀下安放防壓體位墊,防壓體位墊是由高分子凝膠制成,可以最大程度釋放壓力。在側托和肩托處放置硅膠墊。床單要平整,在術中多次更換體位后,要調整受壓部位,減少剪切力和摩擦力,減少壓瘡的發生。
2.2 老年患者要對骨突處多加保護,減少壓瘡的發生。
2.3 吻合時,在臀下墊無菌防水治療巾,吻合結束后撤出,可以防止體液碘伏等污染床單。撤出治療巾時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皮膚。
巡回護士要有責任心,安排手術體位,術中定期對體位進行評估,認真填寫壓瘡評估表,術中觀察肢端溫度 顏色,按摩受壓部位。
[1] 劉春蘭,孟鑫,高嵐.腹腔鏡術后腹脹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09. 8(9):1200.
R714.22+3
A
1672-5018(2017)01-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