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煥 周萍 韓曉霞 但國梅 楊琴
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心血管介入治療致迷走神經反射的護理干預
崔玉煥 周萍 韓曉霞 但國梅 楊琴
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目的:探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致迷走神經反射的護理干預。方法對6例心血管介入治療致過度迷走神經反射患者術前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講解術中配合要點,加強術后護理及并發癥的觀察。結果經過醫護人員及時發現、及時搶救、精心治療護理,6例患者轉危為安,均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結論在護理工作中應提高認識,重視介入治療前后的觀察及護理,預防和減少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
心血管;介入治療;迷走反射;護理干預
近幾年心血管介入技術得到迅速廣泛的發展,但介入治療過程中的過度迷走神經反射又是極危險的并發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對保證介入治療的效果,挽救病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2010年 9月~2011年9月我科做介入治療后發生過度迷走神經反射 6 例。現將迷走神經反射的原因、預防、診斷、搶救治療進行總結分析。
自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在局麻放射下行介入治療患者289 例,經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支架置入術86 例,冠狀動脈造影193例,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術10例,出現迷走神經反射6例,總發生率為2.08 ﹪。其中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支架置入術 發生過度迷走神經反射的5例,占83.3﹪,冠狀動脈造影1例,占16.7﹪。6例中病人男性2例,女性4 例,年齡43 ~77 歲,平均年齡60.8 歲,多發生于橈動脈穿刺,術后拔出動脈鞘管加壓止血時及返回病房即刻。
病人突然出現胸悶、面色蒼白、全身大汗、四肢發冷、惡心嘔吐。電監護示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等癥狀。
病人由于穿刺或拔管時引起明顯的疼痛不適、恐懼等作用于人體皮質中樞和下丘心,通過使膽堿能植物神經的張力突然增加,引起內臟及肌肉小血管強烈反射性擴張,導致血壓急劇下降,心率迅速減慢、出冷汗、惡心嘔吐、甚至出現暈厥等癥狀,即迷走神經過度反射[1]
4.1 心理護理及交流溝通 術前由主管護士向病人介紹本科開展此類手術的大概情況,重點介紹典型病例,讓同病室病人談體會,根據病人的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運用鼓勵、安慰、祝愿的語言與病人談心,做好解釋工作,以消除病人緊張恐懼的心理,向病人講清手術過程,指導病人密切配合醫生進行手術,術中可能有局部疼痛,導管經過時有輕微不適,及時告知醫生以便及時給藥,減輕疼痛及不適。
4.2 征得家屬的同意及支持 心血管病人行介入治療費用較高,病人大多數有焦慮情緒,擔心給家人及子女增加經濟負擔。針對這一點,向家屬詳細交代有關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
+支架植入術的方法、預期療效,可能發生的各種并發癥及費用問題,取得家屬的理解和支持,然后由家屬再做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其后顧之憂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施行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時局部應充分麻醉,以減輕或消除疼痛刺激。如果手術時間過長,可遵醫囑給予安定10毫克肌肉注射,以消除病人的緊張、焦慮恐懼情緒。在心電監護下嚴密觀察病人的血壓、心率及生命體征。術中備有阿托品、多巴胺、地塞米松等搶救藥物以方便使用,保證靜脈通道的通暢。
6.1 在心電監護及靜脈通道的情況下拔出鞘管,注意指壓橈動脈及股動脈的指法、強度,以觸摸到足背動脈搏動為準。拔管前可以適當使用利多卡因局麻。密切觀察患者面色、血壓、心率及術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術側手、足部皮膚顏色、溫度,并與健側進行對比。拔管時出現心率突然變慢、血壓下降等異常情況,可立即從靜脈鞘快速給藥及補液。橈動脈穿刺拔管后用橈動脈壓迫止血器壓迫止血;股動脈穿刺拔管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并用1kg砂袋壓迫切口止血,6-12小時內應多觀察病情,以便及時發現如亞急性心包填塞、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護士要有心理準備,備好備足急救藥品,如多巴胺、阿托品、地塞米松和血漿代用品等。
6.2 病人返回 CCU病房,常規手術側肢體制動,心電監護、血壓監測,嚴密觀察局部穿刺點情況,及時發現皮下血腫,避免因血腫的出現引起病人的疼痛不適。
6.3 防治尿潴留:股動脈穿刺術后患者需臥床12 ~24小時,并限制術側肢體活動,有些患者不習慣床上排尿而致尿潴留,使膀胱過度充盈擴張,刺激壓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因此應積極防治尿潴留。術后1h應鼓勵患者進流質飲食及多飲水,一般最初6~8h內飲水1000~2000ml,既可防止發生低血糖反應和液體量不足,又可促進造影劑的排泄[2]。
綜上所述,心血管介入治療致血管迷走迷走神經反射是一種少見且較危險的并發癥[3],如果一旦發生,進展迅速,搶救不及時,后果極為嚴重。護士應加強健康教育,注重患者的主動參與和健康知識獲取,使患者對整個手術過程有所了解,提高其主動配合能力,增強對手術成功的信心,術中保證有效靜脈通路,加強病情觀察及護理,及時發現并處理并發癥;注意休息,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強營養支持。術后根據情況適當縮短臥床時間,減少體位不適及尿潴留等誘因。總之,在護理工作中應提高認識,重視介入治療前后的觀察及護理干預,預防和減少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
[1]曹巧元,毛莉娟,心臟介入治療術并發心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預防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10):776
[2]劉鵬,賈立新,張艷等.心血管介入治療致低血壓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1):992
[3]馬長生,蓋魯粵.介入心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430-432
R171.72+4
A
1672-5018(2017)01-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