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進
(重慶市涪陵區中醫院 重慶 涪陵 408000)
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復雜骨折的效果探析
周 進
(重慶市涪陵區中醫院 重慶 涪陵 408000)
目的:探討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復雜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重慶市涪陵區中醫院收治的24例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為這24例患者均應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觀察這些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這24例患者的手術切口均為甲級愈合,且未發生術后感染。對這24例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發現,其骨折處愈合的時間平均為(7.6±1.2)周。進行末次隨訪時,他們的腕關節背伸角均在40°~60°之間,其腕關節掌屈角均在45°~80°之間,其腕關節旋前角均在60°~90°之間,其腕關節旋后角均在60°~80°之間。對他們腕關節疼痛的癥狀進行VAS評分的結果顯示,有1例患者的感受為中度疼痛,有6例患者的感受為輕度疼痛,有17例患者的感受為無痛。對他們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的結果顯示,其治療效果的優良率為91.7%。結論: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復雜骨折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緩解患者腕關節疼痛的癥狀,促進其骨折處的愈合和腕關節功能的恢復。
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腕關節掌屈角;臨床效果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骨科的常見病。此病的發病率較高,約占骨科疾病總發病率的17%[1]。過去,臨床上常采用傳統的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復雜骨折,但效果一般。相關的臨床研究指出,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復雜骨折的臨床效果較好[2]。為了進一步探討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復雜骨折的臨床效果,筆者選取重慶市涪陵區中醫院收治的24例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臨床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間重慶市涪陵區中醫院收治的24例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患者。這24例患者中有男13例,女性11例;其年齡在24~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4.8)歲;其受傷至手術的時間為2~10d,平均時間為(5.2±0.7)d;其中致傷原因為發生交通意外的患者有11 例,為從高空墜落的患者有7例,為跌倒摔傷的患者有4例,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2例;其中有左側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患者13例,有右側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患者9例,有雙側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患者2例;其中有C1型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患者8例,有C2型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患者13例,有C3型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患者3例。
1.2 研究對象的入選標準 1)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骨與關節損傷》(第4版)中規定的橈骨遠端復雜骨折的臨床診斷標準[3],且均經腕關節正側位X線檢查得到確診。2)在入院時,這些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腕部腫脹、疼痛、掌屈活動受限等癥狀。3)知情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 1)合并有嚴重的肝、心、肺、腎功能障礙的患者。2)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為這24例患者均應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1)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對其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2)將空氣止血帶環扎于患者患側上臂的近端,并將其患側手臂外展于手術臺上。3)在患側手臂前臂遠端的掌側做一個長約7cm的縱向切口,并切開橈側腕屈肌的腱鞘。4)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腕管松解術,然后將其橈側腕屈肌向尺側牽拉,使其橈骨莖突和舟狀窩充分暴露。在牽拉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患者的肘正中神經。5)向尺側牽拉拇長屈肌,使旋前方肌充分暴露。6)在橈側起點處切斷旋前方肌,并向尺側牽拉旋前方肌,使橈骨遠端的骨折處充分暴露。7)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對骨折處的游離骨碎片進行清理。8)對橈骨的斷端、關節面進行復位,必要時可采用克氏針對骨折處進行臨時固定。9)在確保復位效果良好后,于橈骨遠端“分水嶺”近側放置掌側鎖定接骨板,并于接骨板近端橢圓孔內對橈骨進行鉆孔。10)應用皮質釘對接骨板和橈骨進行固定。11)對骨折處進行正側位X線透視檢查,并觀察接骨板的位置是否發生偏移。12)在確保接骨板的位置正確后,用3枚鎖定螺釘對接骨板和橈骨進行固定。13)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添加鎖定螺釘,以確保其骨折處的穩定。14)在骨折處留置引流管,并逐層縫合手術切口。15)在術后的第1d,觀察患者掌指關節、指間關節的活動情況。16)在術后的第2d,為患者撤除引流管。17)從術后的第3d起,循序漸進地對患者進行主動式關節功能鍛煉和被動式關節功能鍛煉。
1.5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Dienst功能評估標準對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判定[4]。1)優:患者腕關節掌屈角、背伸角減小的幅度均小于15°,握力與健側相同,其腕關節功能恢復正常,無疼痛感,且活動不受限。2)良:患者腕關節掌屈角、背伸角減小的幅度均在15°至30°之間,握力趨于正常,其腕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偶爾有輕微的疼痛感。3)可:患者腕關節掌屈角、背伸角減小的幅度均在31°至50°之間,握力較治療前有所提升,其腕關節功能明顯改善,但常有疼痛感。4)差:患者腕關節掌屈角、背伸角減小的幅度均大于50°,握力未提升,其腕關節功能未改善,日常活動嚴重受限。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這24例患者的手術切口均為甲級愈合,且未發生術后感染。對這24例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發現,其骨折處愈合的時間在5周至12周之間,平均愈合時間為(7.6±1.2)周。進行末次隨訪時,他們的腕關節背伸角均在40°~60°之間,其腕關節掌屈角均在45°~80°之間,其腕關節旋前角均在60°~90°之間,其腕關節旋后角均在60°~80°之間。對他們腕關節疼痛的癥狀進行VAS評分的結果顯示,有1例患者的感受為中度疼痛,有6例患者的感受為輕度疼痛,有17例患者的感受為無痛。對他們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的結果顯示,有15例患者(占62.5%)的治療效果為優,有7例患者(占29.2%)的治療效果為良,有2例患者(占8.3%)的治療效果為可,其治療效果的優良率為91.7%。
橈骨遠端復雜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上肢骨折類型。此病患者常伴有嚴重的軟組織損傷,且在治療的過程中常會發生并發癥。近年來,隨著骨科內固定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復雜骨折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學者指出,在橈骨的掌側放置接骨板既能滿足張力側的固定要求,又能防止接骨板刺激肌腱。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應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進行治療的24例患者其治療效果的優良率為91.7%,其手術切口均為甲級愈合。上述研究結果與王春喜[5]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用掌側鎖定接骨板固定術治療橈骨遠端復雜骨折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緩解患者腕關節疼痛的癥狀,促進其骨折處的愈合和腕關節功能的恢復。
[1] 彭文平,沈是銘,李戩.三柱理論在手術治療橈骨遠端完全關節內骨折中的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8):916-917.
[2] 鮑飛龍,劉濤,高偉,等.三柱理論在治療橈骨遠端復雜骨折中的指導作用[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1,26(1):32-34.
[3] 石宇,賈宗海,智豐,等.三柱理論在 C3 型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5):56-57.
[4] 張志偉.三柱分型理論在尺橈骨遠端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工程,2015,12(6):124-125.
[5] 王春喜,劉建峰,宗慧凱.三柱理論在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24):11-13.
R683
B
2095-7629-(2017)4-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