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朝俠
(忻州市中醫醫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B超檢查技術在診斷子宮肌瘤方面的臨床價值分析
段朝俠
(忻州市中醫醫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目的:探討B超檢查技術在診斷子宮肌瘤方面的臨床價值。方法:將某院收治的73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本組患者分別進行X線檢查與B超檢查,然后對比觀察對其進行X線檢查與B超檢查在診斷子宮肌瘤方面的準確率,并分析其子宮肌瘤X線影像與B超影像的特征。結果:與進行X線檢查相比,對本組患者進行B超檢查診斷子宮肌瘤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25,P=0.001)。在對本組患者的B超影像進行分析后發現,其B超回聲的類型為低回聲型(占38.36%)、中等回聲型(占23.29%)、高回聲型(占26.03%)和混合回聲型(占12.33%)。結論:與進行X線檢查相比,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B超檢查可更準確地診斷其病情,能降低其病情的誤診率。
B超;子宮肌瘤;診斷;臨床價值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子宮肌瘤的生長緩慢,該病患者不會出現特異性的癥狀,其病情易被漏診。此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可發生較多的并發癥,甚至可發生不孕。研究發現,對此病患者的病情及早進行準確的診斷可顯著改善其預后[1]。B超檢查是一種無創傷性、操作簡便快速的檢查方法,是診斷子宮肌瘤的有效方法[2]。本研究主要探討B超檢查技術在診斷子宮肌瘤方面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73例患者均為某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這些患者的年齡為21~45歲,平均年齡為(34.6±4.7)歲。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①有性生活史。②經手術探查或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子宮肌瘤。③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對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④進行術前X線檢查和B超檢查的記錄較為完善。在這些患者中,有9例患者無自覺癥狀,有7例患者的腹部出現包塊,有15例患者有經期延長、月經周期縮短或經量增加的癥狀,有34例患者有腰背酸痛、下腹墜脹、陰道分泌物增加的癥狀,有17例患者因長期、持續地月經量偏多而出現心悸、全身乏力、面色蒼白及氣促等癥狀,有2例患者不孕。
1.2 方法 對本組患者分別進行X線檢查與B超檢查。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的方法是:使患者取仰臥位,使用X光拍片機(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型號為MULTIX Compact K),對其進行腹部X線檢查。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的方法是: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前2h內囑其飲用500ml的水,并讓其憋尿,以便在進行檢查時其膀胱保持充盈的狀態。使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其恥區。使用超聲診斷儀(日本日立醫療器械株式會社生產,型號為EUB-405B,探頭的頻率為3.5MHz)對患者進行檢查。在探頭上涂抹一層耦合劑,將探頭置于患者的腹部,從其恥骨部位開始對其盆腔進行斜向、橫向及縱向等多切面、全方位的掃查。在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時需重點觀察其子宮的形態、子宮肌瘤邊緣的情況、子宮肌瘤內部回聲的特征、子宮肌瘤的大小、厚度、子宮附件的情況及子宮內膜線的位置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對本組患者進行X線檢查與B超檢查在診斷其病情方面的準確率,并分析其子宮肌瘤X線影像與B超影像的特征。
1.4 統計分析 采用統計軟件SPSS21.0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本組患者的病情進行X線檢查與B超檢查結果的分析 在對本組患者進行X線檢查后,有57例患者被確診患有子宮肌瘤,有5例患者的病情被誤診為卵巢腫瘤(OT),有8例患者的病情被誤診為子宮腺肌病(AM),有4例患者的病情被漏診,診斷的準確率為78.08%(57/73)。在對本組患者進行B超檢查后,有70例患者被診斷患有子宮肌瘤,有1例患者的病情被誤診為OT,有2例患者的病情被誤診為AM,其診斷的準確率為95.89%(70/73)。與進行X線檢查和診斷相比,對本組患者的病情進行B超檢查和診斷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25,P=0.001)。詳情見表1。

表1 對本組患者的病情進行X線檢查與進行B超檢查結果的分析(n)
2.2 對本組患者子宮肌瘤影像的分析 1)對本組患者子宮肌瘤X線影像特點的分析。本組患者子宮肌瘤的中心位置會出現密度增高、呈結節狀的鈣化點,其子宮肌瘤的邊緣可出現弧形或蛋殼樣的鈣化影。2)對本組患者子宮肌瘤B超影像特征的分析。本組患者在進行B超檢查時,有28例(占38.36%)患者子宮肌瘤部位的回聲低于子宮壁的回聲,其子宮肌瘤內的回聲呈結構緊密的團塊形,回聲團內部的光點較微弱,回聲團與周圍組織的界限清晰。在本組患者中,有17例(占23.29%)患者子宮肌瘤部位的回聲與其子宮壁的回聲相等,其子宮肌瘤內的回聲呈結節形,回聲結節與周圍組織的邊界清晰。在本組患者中,有19例(占26.03%)患者子宮肌瘤部位的回聲高于其子宮壁的回聲,其子宮肌瘤內的回聲呈密集的結節形,回聲結節與周圍組織的界限清晰,回聲結節的內部有高回聲光點。在本組患者中,有9例(占12.33%)患者子宮肌瘤部位的回聲為混合型回聲。
B超檢查具有可重復操作、無創傷性等優勢,是診斷子宮肌瘤的有效方法[3]。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B超檢查可初步分析其病因及類型。在對患者進行常規腹部B超檢查時需使其膀胱保持足夠充盈的狀態。但患者的膀胱若過度充盈,在進行B超檢查時其診斷結果的準確性也會受到影響。此外,患者若存在局部瘢痕組織、體型肥胖、腸管內有氣體等因素,其進行B超檢查的準確度也會受到影響。在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B超檢查時若觀察到典型的聲像圖特征可準確診斷其病情,若觀察到特殊的聲像圖特征則容易誤診其病情[4]。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進行X線檢查和診斷相比,對本組患者的病情進行B超檢查和診斷的準確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25,P=0.001)。在對本組患者子宮肌瘤的B超影像進行分析后發現,其回聲類型分為低回聲型(占38.36%)、中等回聲型(占23.29%)、高回聲型(占26.03%)和混合回聲型(占12.33%)。可見,在采用B超檢查技術對子宮肌瘤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時,應注意將其病情與其他疾病進行鑒別診斷[5]。
在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B超檢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6]:①患者病灶中的纖維組織在被擠壓時可能會形成假包膜,進而可減弱回聲的強度。②患者子宮肌瘤的體積一般不受其月經情況的影響。③患者的宮腔線會產生偏離,其子宮體積可明顯增大,其腫瘤的形狀較不規則。④患者的腫瘤病灶內可出現4種不同的回聲類型,且回聲的強弱與其腫瘤內纖維組織的分布情況有密切的關系。⑤應注意分辨OT、AM等與子宮肌瘤有相似影像學特征的疾病。
綜上所述,與進行X線檢查相比,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B超檢查可更準確地診斷其病情,能降低其病情的誤診率。臨床醫師在對子宮肌瘤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時,應根據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及其他檢查的結果、患者的病史及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以盡可能地降低其病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
[1] 姚鈺敏.經陰道與經腹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肌瘤的診斷價值[J].山西醫藥雜志,2014, 43(6):650-651.
[2] 王桂華.B超診斷子宮肌瘤的臨床價值及其超聲學表現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2): 106-107.
[3] 趙波.B超在子宮肌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7):21-22.
[4] 陸月鳳.子宮肌瘤診斷中B超的應用探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4,1(7):18-20.
[5] 方軍平.探析B超在婦女子宮肌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8): 123.
R737.33
B
2095-7629-(2017)4-0078-02
段朝俠,女,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現任職于山西省忻州市中醫醫院彩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