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麗
(山東省蘭山區人民醫院,山東臨沂 276000)
宮頸癌是一種婦科惡性腫瘤,40歲以上的女性發病率最高,目前臨床上對宮頸癌治療的主要方式為手術治療,經過手術治療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60 %~80 %之間[1]。本文中對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宮頸癌患者心理狀況、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結果如下。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進行治療的宮頸癌患者共60例作為研究分析對象,使用隨機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30例,年齡41~65歲,平均年齡(47.64±2.31)歲,腺癌3例、鱗癌22例、黏液癌5例;對照組30例,年齡42~66歲,平均年齡(48.25±2.47)歲,腺癌2例、鱗癌24例、黏液癌4例。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本文主要對心理護理干預進行研究,因此不對常規護理進行闡述。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方式如下,(1)因患者對自身病情了解后非常容易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針對這類患者通過心理暗示、溝通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幫助患者建立起治療的信心;(2)對患者家屬之間溝通要加強,叮囑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我,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以及照顧,通過家屬與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鼓勵,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3)對患者的真實想法、需求進行了解,對患者在住院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4)在進行手術、化療前對患者進行講解相關疾病的健康知識以及在手術、化療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根據患者的不同理解情況,通俗易懂向患者解釋所存在的疑問,進而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緒。
將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生活質量進行對比,在心理狀況調查表中,分值越高,表示心理狀態越差;在生活質量調查表中,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將本研究結果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學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x±s),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HAMA以及HAMD評分分別為(16.21±2.95)、(20.24±4.36) 分,對 照 組 分 別 為(11.79±3.27)、(15.24±3.84)分,t分 別 為 5.497、4.714,P=0.000;觀察組生活質量中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宮頸癌是是因為乳頭瘤病毒而引發,發病早期不會有任何癥,同時對宮頸癌致病原因的理解錯誤,女性患者會有巨大的心理負擔,導致患者對疾病治療有悲觀想法,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嚴重時出現對治療不配合的情況,嚴重影響治療效果以及患者預后[2]。
出現心理疾病的患者大多數均為癌癥患者,因此在進行護理時,要根據患者的情感、心理、生理等各個方面全方面的進行護理,經過相關統計,癌癥患者的需求重點主要為心理健康、經濟收入以及生理健康,除了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關注以外,對家屬造成的經濟負擔也是患者主要考慮的問題[3]。因生命受到威脅而出現的各種負面情緒屬于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在癌癥患者中最為常見,必須要及時的進行心理疏導,否則會直接影響到后期的治療效果,嚴重時會出現江降低機體的免疫力進而導致癌癥病理進程的加快[4]。本文研究中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其心理狀況、生活質量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改善宮頸癌患者心理狀況以及生活質量中,心理護理干預有顯著的效果,降低、緩解患者的各種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質量,在臨床護理中值得推廣應用。
[1] 劉迎春.綜合護理干預對子宮癌患者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J]. 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8):75-77.
[2] 劉彥丹.強化心理護理對年輕宮頸癌手術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的影響 [J]. 醫藥前沿,2015,5(27):254-255.
[3] 張立華.心理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4):165.
[4] 王艷.心理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