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連—帕普鐵路將促使烏茲別克斯坦成為連接中國、中亞和歐洲的堅固橋梁。
“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初步完成規劃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
中烏兩國都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兩國農業生產有著較大的相似性,同時雙方農業經濟又有很強的互補性。
2016年2月27日,由中國政府優買項目、中鐵隧道集團承擔的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至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在隧道出口舉行全隧貫通剪彩儀式。卡姆奇克隧道作為中烏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早期成果,將兩國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中國駐烏使館孫立杰大使表示,卡姆奇克隧道是“中亞第一長隧”,在短短兩年內實現貫通,在中烏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進程中立下了重要里程碑。
多方面取得積極成果
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UTY)主席拉馬托夫表示,烏茲別克斯坦自獨立起便非常重視發展和加強同中國的合作,中國伙伴幫助我們完成了馬拉康德—卡爾西以及卡爾西—鐵爾梅茲鐵路電氣化改造,而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項目又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卡姆奇克隧道是絲綢之路重要國際運輸走廊中國—中亞—歐洲的組成部分,施工難度可排進世界前八,長度排在世界第13位,深度則是獨聯體內絕無僅有的。我們的中國伙伴克服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重重困難,專業、及時地完成全隧貫通。安格連—帕普鐵路將促使烏茲別克斯坦成為連接中國、中亞和歐洲的堅固橋梁。
烏茲別克斯坦地處中亞交通要沖的十字路口,是絲綢之路古國,歷史上通過“絲綢之路”與中國有著悠久的聯系。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烏茲別克斯坦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自2012年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以來,中烏兩國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政治互信、經濟互利、人文互鑒的合作新格局全面形成。2013年以來,兩國領導人實現互訪并多次會晤。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6月22日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演講時強調,“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在多個方面取得積極成果。截至目前,共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方制定出臺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并同30多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中國同20個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協議,同“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共同建設了46個境外合作區,中國企業累計投資超過14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6萬個就業崗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運營,57個國家積極參與其中;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順利組建。2015年,中國同“一帶一路”參與國雙邊貿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25%;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49個國家的直接投資額近150億美元、同比增長18%;“一帶一路”參與國對華投資額超過82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初步完成規劃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
中烏農業互補性強
農業也是中烏兩國合作的紐帶之一。烏茲別克斯坦夏季充足的光照熱量,沙質的土壤,平坦的土地和四通八達的灌溉水網等都為烏茲別克斯坦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烏茲別克斯坦棉田約占耕地面積的1/2,主要分布在錫爾河谷地,阿姆河下游沿岸以及南部地區。全國棉花平均年產量達400多萬噸,僅次于中國和美國。
農業是烏茲別克斯坦傳統產業,有數據顯示,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30%,出口創匯額占60%,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據了解,烏茲別克斯坦現有農業用地2237 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03.4 萬公頃,牧場面積1285 萬公頃。近年來,烏茲別克斯坦糧食產量基本保持在600-650 萬噸左右,主要產品有小麥、大米。烏茲別克斯坦還是中亞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產地,年產瓜果約250 萬噸,各種蔬菜約400 萬噸。當地畜牧業有著悠久的歷史,以生產毛、肉為主,生產和出口大量羔皮。
中烏兩國都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兩國農業生產有著較大的相似性,同時雙方農業經濟又有很強的互補性。
就農業機械方面的合作而言,相對于歐美國家的農業機械來說,價廉物美是中國農業機械的最大優點。烏茲別克斯坦農民土地經營規模并不大,如棉農棉花種植面積一般僅為135 畝,而美國平均達2800 畝。因此,中國的小型農業機械更適合烏茲別克斯坦國情。同時,中國企業將農業機械推廣到烏茲別克斯坦市場,也利于其推向其他中亞國家市場。
因此,卡姆奇克隧道的建成,推動了中烏兩國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兩國農業方面的相似性和互補性又為兩國的農業合作奠定了基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烏兩國將會迎來進一步的合作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