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正式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并于10月1日起實施。為保障企業的生產銷售連續性以及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供應,國家總局給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一定過渡期,即2018年1月1日前,經批準在我國境內生產銷售或已向我國境內出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可銷售至保質期結束。
現在距離2018年1月1日的節點,不到一年的時間。從這個時間點倒推一下:根據要求,企業遞交申請注冊材料后,審評機構“自收到受理材料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評工作”,國家總局“20個工作日內根據審評結論作出準予注冊或者不予注冊的決定”,以及抽樣檢驗、核查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說,即使在企業無須補正材料且一次性通過審評的最理想情況下,留給他們的準備時間也已經不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總局于2016年12月7日發布《關于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簽標識規范和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食藥監辦食監一〔2016〕168號)(以下簡稱《通知》),對整個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顯得意義尤為重大。因為遵照《通知》內容,企業做好標簽標識自查整改,正是其進行產品配方注冊申請的基礎性一步。
行業積極響應
《通知》稱,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要對照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自《通知》下發之日起3個月內開展自查自糾。在自查過程中,如發現標簽標識明顯不符合新修訂《食品安全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企業要立即停止生產經營,做好相關記錄,并及時向生產經營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對于產品標簽標識不符合《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和要求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提出整改計劃和方案。
《通知》下發后,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立刻積極響應。去年12月26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召開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清潔行動工作會議”,對《通知》要求進行落實,來自全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40多位代表參會。會上,國家總局食監一司相關負責人指出,各地監管部門在對市場的監管過程中,發現產品的標簽存在不規范的問題,為此,國家總局下發《通知》對產品標簽聲稱的內容提出更高要求,這是有意識地維護消費者利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該負責人表示,新修訂《食品安全法》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推動行業誠信建設。這次“標簽清潔”行動體現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責任感和維護產業健康發展的使命感,希望企業及早動手,保證生產不斷、不亂。該負責人對企業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產品標簽要“干凈”,不誤導消費者;二是共同維護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秩序,有利于產業發展;三是共同努力樹立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社會形象,有利于恢復消費信心。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劉美菊表示,去年12月初,中乳協就已經在行業培訓中自發開展了“標簽清潔”行動。《通知》下發后,相關企業對自查自糾行動非常重視,主動將《通知》中規定的3個月自查自糾時間壓縮到1個月完成。中乳協嬰幼兒配方乳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彪還特意設計了標簽模板,使協會成員單位對標簽的規范化有更直觀的了解。
同時,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按照《通知》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專題會議宣貫《通知》精神,并對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簽標識規范和監督檢查工作進行部署。如內蒙古、黑龍江、天津、安徽等地都已經公布了工作方案:1月1日~3月8日,企業自查階段,各市、區局監督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經營者開展自查;3月9日~6月15日,監督檢查階段,各區局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經營者開展監督檢查;6月16日~6月20日,各市、區局全面總結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簽標識規范和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并向省級監管部門報送書面總結報告。
標簽規范的乳粉品牌寥寥無幾
在《通知》中,生產企業自查自糾的內容包含了7個方面,其中涵蓋了原輔料來源、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標示內容、含量聲稱、功能聲稱等,以及在標簽中存在的夸大、誤導或未經證實的其他方面問題。此外,標簽上不得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術語表達。對照《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記者在線上線下的母嬰店對乳粉罐體進行調查后發現,符合規范的乳粉品牌寥寥無幾。其中,功能聲稱方面的違規堪稱“重災區”。按規定,功能聲稱方面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護腸道等功能。然而,有的品牌在包裝上寫著“智健”配方或是“智顯非凡表現”;含有DHA成分的則標上“智賦因子”或是“親智營養”;含有核苷酸的則聲稱是“免疫因子”“親體保護”……原輔料來源方面也是問題多多,《通知》規定不得使用“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生態牧場”等模糊信息,然而在乳粉罐體上打出“100%進口奶源”的比比皆是。
“按規定,這些標識以后都不能出現在乳粉罐上。”國家總局食監一司二處負責人看到記者出示的罐體照片后表示。他拿出一份企業遞交的“清潔”后的標簽設計樣稿,在這份樣稿上,記者看到標注在主版面上的產品中文名及英文名后面都標有標識,表明這是注冊商標;“較大嬰幼兒配方乳粉(6~12月齡,2段)”則是通用名稱,字號比商品名稱更大,位置居中。“這份樣稿基本符合規范,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商標名中含有‘金裝字樣。事實上,‘金裝‘白金‘超級等浮夸字眼出現在標簽標識中,同樣處于違規之列。”該負責人表示,“此外,如果乳粉的主要原料確屬國外進口,應清晰標上‘××國奶源或‘××地區奶源,而不能含糊標為‘進口奶源。”
每個企業都希望自己的產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簡單查看一下現有的品牌名稱,很多企業的產品名稱都“踩了線”。事實上,以往的產品名稱能否保留,是目前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對此,該負責人表示,這個問題相關部門正在討論研究。因為有的企業品牌已經被注冊成為商標,而商標的更改比較復雜。近期將會出臺一個更為細化的文件,對標簽標識做出指導性規范。
同樣拿到這份樣稿的劉美菊認為,綜合考慮各方意見建議后,即使現有的這類“踩線”注冊商標被允許使用和標注,但具體位置、面積大小也會受到嚴格限制。她表示,中乳協會盡力幫助企業開展標簽規范工作,企業設計好新的標簽方案后,如有疑問,可以將方案發給協會,協會將在適當時候組織相關專家為新方案“會診”“治療”,將以幫助企業達到注冊要求。
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進行含量和功能宣傳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不少行業專家都曾指出,中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民族品牌應通過分析中國媽媽的母乳成分,對中國寶寶的營養、體質特性、臨床營養狀況進行研究,持續專業、專注地服務于中國寶寶。目前,開展母乳研究、建設中國人母乳成分數據庫、研究中國母乳的營養結構、試圖模擬母乳營養成分來研發適合中國寶寶乳粉的企業已有若干家。而在乳粉罐體上聲稱“科技還原母愛”“母愛呵護系統”或是直接打出“媽媽的味道”的產品,為數不少。按照規定,用近似術語表達“人乳化”“母乳化”都是被禁止的。那么,參與母乳化研究的企業進行創新研發的積極性是否會受到影響?
對于這個問題,去年10月19日國務院法制辦網站公布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第九十五條中明確提出:“嬰幼兒配方食品的產品名稱、標簽應當真實規范、科學準確、通俗易懂、清晰易辨,如實標注原料的具體來源,不得含有虛假、夸大或者絕對化語言,不得進行含量聲稱和功能聲稱。嬰幼兒配方食品的廣告不得進行含量和功能宣傳。”“不能標注在包裝上,不能打廣告,并不代表企業就可以對研發這一塊放松要求,因為企業的研發能力是順利通過配方注冊的基礎。”國家總局食監一司二處負責人進一步解釋,按照《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而按照配方注冊的相關文件要求,“申請人申請注冊兩個以上同年齡段產品配方時,應當說明申請注冊的產品配方與申請人其他同年齡段產品配方相比具有的特點及明顯差異性”。那么,產品配方明顯差異性如何進行說明?相關文件要求:產品配方及其差異性的基礎應為母乳研究、營養學研究成果。
該負責人表示,“明顯差異性說明”應提供相應科學證實材料。科學證實材料包括與母乳數據的比對或相關營養學研究成果,還可同時提交嬰幼兒喂養試驗(或針對性動物試驗)或其他相關研究文獻。也就是說,只有企業拿出有力證據證明“產品配方明顯差異性”,才能獲得“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