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 鄭朝盾 周桂蘭 陳映梅 藍曉鳳 覃滟云 王琛


【摘要】 目的:探討廣州市醫務人員職業緊張和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性,為廣州市醫療決策部門提供一定的依據。方法:2016年4-10月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廣州市兩家大型三級甲等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為29.48%(135/458)。居前3位的職業緊張指標分別為工作負荷 、家庭沖突、人際關系,得分分別為(67.96±26.29)、(62.13±12.22)和(60.66±28.48)分。
其中護理人員職業緊張得分最高,達(69.77±38.46)分;職能部門人員得分最低,為(46.60±16.36)分。
職業緊張各因子與癥狀、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得分均呈顯著的正相關(P<0.05)。結論:職業緊張高的醫務人員其心理健康水平低。
【關鍵詞】 醫務人員; 職業緊張; 心理健康
Correlation Study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Staff of Class 3A Hospital in Guangzhou City/ZHANG Guo-rong,ZHENG Chao-dun,ZHOU Gui-l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5):089-09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providing a certain basis for medical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in Guangzhou City.Method:A total of 458 medical staff were selected from 2 large-scale general hospitals in Guanzhou City from April 2016 to October 2016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They were investigated by 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and Occupational Stress(OSI-2).Result:The detection rate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medical staff were 29.48%(135/458).The top three 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s were workload(67.96±26.29),family conflict(62.13±12.22)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60.66±28.48).The score of occupational stress of nurses was highest(69.77±38.46)and the functional staff was lowest(46.60±16.36).The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were all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CL-90(P<0.05).Conclusion:The medical staff who have higher occupational stress have lower mental health correspondingly.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Mental health; Occupational st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Panyu District Qishan Hospital of Guangzhou Ctiy,Guangzhou 51148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5.022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大眾的文化水平、經濟能力的提高,對醫務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對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診療水平及溝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醫患矛盾日趨緊張[1-2]。近幾年,在少數不良媒體推波助瀾下,本已緊張得醫患關系更是雪上加霜,各地傷醫事件頻頻發生,屢現極端,給醫務人員造成了很多的心理沖擊,面臨的職業緊張越來越大,醫療行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高危行業[3-5]。為此于2016年4-10月對廣州市兩家大型3級甲等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調查,揭示職業緊張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為改善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6年4-10月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廣州市兩家大型三級甲等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醫務人員需工作1年以上,無嚴重精神疾病及軀體疾病)。根據調查醫院的人數、性別、專業、職稱的構成比例來確定樣本量。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458份,有效回收率為76.33%。年齡20~57歲,平均(31.4±8.1)歲。婚姻狀況:未婚169名,已婚274名,再婚2名,同居8名,分居或離婚5名。工作年限1~36年,平均(11.0±8.6)年。學歷:小學0名,初中0名,高中(中專)16名,大專64名,本科256名,碩士114名,博士8名。護理198名,職稱:護士19名,護師90名,主管護師68名,副主任護師18名,主任護師3名;醫生140名,職稱:醫師35,主治醫師63名,副主任醫師25名,主任醫師17名;醫技62名,職能科室58名。
1.2 方法
1.2.1 一般調查 采用課題組自編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年齡、性別、科室、學歷、從業年限、職稱、專業、婚姻、收入、子女狀況等。
1.2.2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由9個維度90個條目組成。采用5級評分制,從0~4分別為沒有、輕度、中度、偏重、嚴重,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癥狀越明顯。總分≥200分和/或有1個因子≥3為有心理衛生問題[6]。
1.2.3 職業緊張指標問卷(OSI-2) 采用中文版職業緊張指標第2版中的壓力感受分量表[7]。分別為工作負荷、家庭沖突、管理角色、個人責任等8個維度,該量表采用6點記分,1代表“從不”,6代表“非常頻繁”,各維度的得分為本維度的得分總和,分數越高表示工作壓力越大。經檢驗,使用該調查表所獲得的數據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Cronbachs α為0.86,可信度較高。
1.2.4 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為雙盲設計,由經過心理測量專業培訓的精神科醫師及心理治療師完成本測試。測量方法為問卷調查法,每份調查問卷中均包含知情同意書,闡明了此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和內容及隱私的安全性,取得其密切合作。經過醫院工會、護理部、醫務科、后勤部等相關領導的協調,主要利用職工的集體活動時間及微信群為補充,講解調查表內容,及相關的填寫要求,對于缺項大于50%的問卷予以剔除。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錄入計算機,制成SPSS數據庫文件,并抽查部分調查表對錄入質量進行估計,以確保數據錄入和資料分析的準確性。根據數據的不同特點分別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檢驗水準為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衛生狀況 據SCL-90分析,有心理問題的醫務人員占23.58%(108/458)。其中各因子維度得分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軀體化、焦慮和強迫,分別為(2.66±0.45)、(2.51±0.70)、(2.46±0.49)分,見表1。
2.2 職業緊張狀況 OSI-2顯示,職業緊張來源主要有工作負荷、人際關系及組織氣氛。不同崗位的從業人員中,其中護理崗位職業緊張平均得分最高,職能部門得分最低。在各項因子得分比較中,護理崗位人員各個因子分得分顯著高于職能、醫技崗位人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生崗位人員在工作負荷、家庭沖突、人際關系得分超過醫技人員及職能工作人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崗位人員與醫生崗位人員各個因子分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職業緊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分析 OSI-2各因子分除與精神病性相關無統計學意義外,與SCL-90總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關(P<0.05)。其中,工作負荷與軀體化,強迫、焦慮呈中度相關、家庭沖突、人際關系與人際敏感,敵對、抑郁、焦慮呈中度相關、管理角色與焦慮呈中度相關,其他項目與SCL-90總分呈弱相關。見表3。
3 討論
在我國古代,素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醫者父母心”的傳統古訓,醫生的培養主要是師承為主,傳承的不僅僅是救死扶傷的本領,傳承的更是一種悲天憫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普通大眾對醫者具有非常高的道德期待,而醫者也享有非常高的職業地位。新世紀以來,醫院和各個醫學院校的成立,醫學生大批量的培養,畢業后進入各級醫院工作,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成為眾多職業群體的一種,承擔著我國救死扶傷、維護人民大眾的健康的重大責任。醫學是一個復雜、多變而充滿未知的世界,因此,相對于其他的職業,從事醫療職業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也具有較高的職業風險[8]。目前,迫于輿論的外部壓力,醫療管理部門對診療技術及醫患關系的溝通、協調及防范等加強了內部考核,面對內外壓力,從業人員長期處于應激狀態,易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問題。本次調查顯示,廣州市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SCL-90各因子分數均高于全國常模,這與國內文獻[9-11]研究的結果基本相符,但也有學者認為醫務工作者無論是SCL-90總分,還是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國常模[12],這可能與研究樣本、醫院級別、研究時期及地域等差異有關。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關注增加,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醫學模式也逐漸轉變,從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轉變,醫護人員角色也趨向于多元化發展,這種轉變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及心理壓力。而且,廣州市作為我國的華南地區的經濟中心,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醫療體制不斷變革,患者自我保護和法律意識的日益增強,醫療糾紛明顯增多,使醫護人員臨床工作中,在承受繁重診療任務的同時,又要承受超常的責任風險及醫患矛盾的壓力,生理與心理負荷明顯增加,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國外也有大量的研究對醫務人員的職業緊張進行調查,近50%的從業人員處于職業緊張狀態[13],并且進一步發現工作負荷、醫療風險、醫患矛盾、職業發展等因素是醫務人員職業緊張的主要來源[14]。本文對醫務人員的職業緊張來源的測量顯示,工作負荷、家庭沖突和人際關系是排名前3位,是主要的職業緊張來源。其中工作負荷對醫務人員的壓力來源遠超過其他的因素,可能與本文調查對象來自于三級甲等醫院的醫務人員有關,三級甲等醫院是我國最高等級醫院,病員多,疑難雜癥多,科研、教學壓力大,內部競爭大[15],這些因素無疑導致醫務人員壓力增大;同時,因為工作任務重,時間長,無法很好的照顧家庭,無法參與家庭活動,家庭沖突明顯增高;目前醫患關系緊張,面對不同疾病,不同患者,醫務人員需要面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的考驗,無疑自我保護意識增強[16],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成為影響職業緊張的因素。數據顯示,醫生、護理人員的職業緊張明顯高于醫生、醫技等其他職業,由于護理人員工作繁重,又長期和患者及家屬直接打交道,作息時間不規律,付出與報酬失衡,得到家屬的尊重少[17],故其所面臨的壓力最大,但與戴敏等[18]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存在樣本量、研究方法的差異。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健康的內涵認識有個全新的認識,不再認為生物性因素是造成健康損害的唯一因素,社會-心理因素也會造成健康的損害。長期的職業緊張,會對軀體、精神、行為造成影響,已成為與傳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因素相同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間接威脅職工心身健康、工作能力[19]。過度的職業緊張會導致焦慮、壓抑等不良情緒,甚至導致工作能力受損,發生職業倦怠、過勞致死等嚴重后果[20]。本研究職業緊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表明,OSI-2各因子分除與精神病性相關無統計學意義外,與SCL-90總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關。其中,工作負荷與軀體化,強迫、焦慮呈中度相關、家庭沖突、人際關系與人際敏感,敵對、抑郁、焦慮呈中度相關、管理角色與焦慮呈中度相關,其他項目與SCL-90總分呈弱相關,說明職業緊張是影響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與國內文獻[21-22]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醫療從業人員職業緊張較大,導致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目前,社會各界也逐漸重視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但是大部分醫院仍主要采取以行政干預為主的方式,具有專業體系的干預方式較少,由心理醫生牽頭開展的以提升醫生心理成長、緩解職業緊張為導向的巴林特小組等方式相對較為新穎,目前較少醫院開展。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將探索這些學者的學術空白,對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職業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新慶,劉延錦,涂玲,等.當前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狀況總體評價[J].現代醫院管理,2014,12(4):6-9.
[2]李瓏,工曉燕,工辰,等.醫患不信任問題對醫方醫療行為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12,32(1):56-58.
[3]李娟,鄒建芳,王麗,等.醫務人員職業緊張的現狀研究[J].職業與健康,2013,29(5):631-633.
[4] Jiang Y,Ying X,Kane S,et al.Ending violence against doctors in China[J].Lancct,2012,379(9828):1764.
[5]高潤森,陳新石.期待和諧的醫患關系,結束醫療暴力[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1):1-2.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31-34,123-125.
[7] Lu L,Cooper C L,Chen Y C,et al.Chinese Version of the OSI:A Study of Reliability and Factor Structures[J].Stress Med,1995,11(1):149-155.
[8]王香平,花蕾,王建敏.北京市2460名醫務人員心理健康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9):779-781.
[9]孫洪濤,張明元.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評結果的研究報告-黑河市第一人民醫院部分在職職工心理測評結果研究[J].黑河學刊,2014,6:141-144.
[10]冀永娟,衡中玉,項紫霓,等.青島市551名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5,31(6):577-580.
[11]鄒志禮,黃雨蘭,汪瑾宇.綜合醫院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2(6):78-81.
[12]張新慶,王洪奇,陳曉陽.中國醫務工作者從業狀況調查[J].科技導報,2009,27(18):118-119.
[13]李娟,鄒建芳,王麗,等.醫務人員職業緊張的現狀研究[J].職業與健康,2013,29(5):631-633.
[14]苗雙虎.醫務人員工作壓力調查及其原因剖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8(5):339-340.
[15]周江瑾,徐玲,郭岸英.三甲醫院醫務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問題分析[J].醫院管理淪壇,2013,30(5):51-53.
[16]漆雋瑋,苗元江.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綜述[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25(2):126-128.
[17] Zeng Y.Review of work-related stress in mainland Chinese nurses[J].Nursing & Health Sciences,2009,11(1):90-97.
[18]戴敏,周朝當.醫務人員職業緊張水平及與自我效能感、應付方式的關系[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53):5-6.
[19] Steenland K,Fine L,Belki? K,et al.Research Findirigs linkingWorkplace Factors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J].The Work-plac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2000,15(1):67-68.
[20] Koleck M,Bruchon-Schweitzer M,Thiebaut E,et al.Job stress,coping and Europeanreviewof applied psychology[J].Burnout Among French General Practitioners,2000,50:309-314.
[21]冀永娟,賀莉娜,匡桂芳,等.醫務人員職業緊張和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職業與健康,2015,31(24):3393-3395.
[22]劉文娟,葉塵宇,季建林,等.綜合醫院醫師巴林特小組案例的質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2):91-95.
(收稿日期:2016-11-29) (本文編輯: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