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靜+申春
摘 要:該文從筆者近年來組織編制的公司安全操作規程入手,剖析了公司安全操作規程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系統總結了公司編制安全操作規程的經驗,并從內容、資料收集、編制方法等環節提出了完善安全操作規程的改進方向,對公司做好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安全操作規程;危險源辨識;安全生產;安全管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5.205
0 前言
安全操作規程是企業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標準,規范員工安全行為,指導員工進行安全操作的最基本的安全文件。建立全面、實用、規范、可操作的安全操作規程,能夠有效的控制由人為因素安全事故的發生,促進企業實現安全生產。
1 編制安全操作規程的重要性
安全操作規程是為保障作業人員操作過程安全而制定的嚴格的程序,任何人都須嚴格遵守。在企業的生產工作中,各種作業過程均須遵循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各類事故的發生,確保企業的安全生產。編制安全操作規程是落實安全法規的需要。《安全生產法》規定,企業負責人負有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的職責。也就是說,每個企業必須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編制適用的安全操作規程,為依法治安制定依據。編制安全操作規程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需要。安全操作規程是根據各工種的特點和各作業過程的危險性,總結、提煉,甚至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它是員工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行為準則。完善的安全操作規程不僅能規范生產作業過程,還能有效防止違規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減少不必要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
2 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公司發展較快,不斷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但公司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卻未能及時更新,從而導致安全操作規程覆蓋不全,新增崗位、新增設備缺少安全操作規程,部分員工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無規可循,為事故發生埋下禍根。公司已編制的安全操作規程由于編制日期較早,內容不夠全面。一是編制過程缺少危險源辨識環節,對作業過程存在的風險心中無數,制定的安全操作程序和方法存在漏洞和缺陷;二是缺少發生緊急情況時應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員工會因平時未經應急知識和能力訓練導致無法進行針對性處理而致使事故發生。
3 完善安全操作規程
3.1 成立編制機構
公司成立編制安全操作規程指導小組,負責策劃、督查和指導。由主管領導、技環員、相關工藝人員或管理人員組成。主管領導負責布置、落實;相關工藝人員負責編制;安全管理部門編制下發《安全操作規程編寫指南》,用于指導基層單位進行編制。
3.2 明確分類
編制安全操作規程的基本原則要求全覆蓋,確保所有操作者在作業過程中有章可循。目前關于編制安全操作規程的思路有兩類,一是以工種為主,二是以設備為主。現行法律法規未明確規定編制安全操作規程是以工種還是以設備為主,在一定程度上給編制安全操作規程帶來了困惑。在實際工作中,若簡單的按照以上兩種思路編制安全操作規程,易忽略危險性較大的作業活動,從而使危險作業管理失控。
針對于此,公司在本次編制過程中將安全操作規程分為工種安全操作規程、設備安全操作規程、作業活動安全操作規程三類。首先是工種安全操作規程,以崗位工種為基本單元進行編制,一個工種對應一個安全操作規程;其次是設備安全操作規程,以每類設備編制安全操作規程,員工在作業過程中遵守本工種安全操作規程外,還需遵守相關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最后針對作業員工較多且不固定的登高、動火、拆遷安裝等危險程度較高的作業活動編制作業活動安全操作規程。
3.3 梳理范圍
在編制前,需梳理出公司崗位工種數量、設備種類,確定編制對象和范圍。首先按照公司《崗位分類與名稱》與《工種分類與名稱》、設備臺帳和常見的危險作業,初步確定工種安全操作規程清單、設備安全操作規程清單、作業活動安全操作規程清單;其次安排基層單位梳理本單位涉及的工種、設備和作業活動安全操作規程明細,經本單位領導審核簽字后上報公司主管部門;最后將清單與基層單位上報明細進行匯總、比對、篩選,確認公司應該組織編制的安全操作規程清單,確保了安全操作規程清單全面無遺漏。
3.4 確定內容
為確保安全操作規程內容具體且有可操作性,公司主管領導、技環員、工藝員等相關人員討論規定安全操作規程內容。安全操作規程內容包括:適用范圍、危險源辨識、工藝安全作業程序和方法、緊急情況的處置措施。
安全操作規程內容首先說明了該其適用的設備、崗位工種、作業活動的范圍;其次將操作過程可能遇到的危險源(以及可能導致的風險)羅列并進行辨識,作為編制工藝安全作業程序和方法的主要依據;再次按照作業(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順序,規定安全操作方法指導員工正確操作,避免誤操作、操作不當而導致事故發生;最后列出了操作者在面對發生緊急情況時應采取的措施。
4 編制安全操作規程
4.1 前期準備工作
安全操作規程涉及的內容需依托于現有標準、規程所規范的內容,且不能脫離實際生產。因此在編制安全操作規程前去相關行業單位進行調研,參考其編制的安全操作規程。并收集相關材料作為編制安全操作規程的依據。主要材料包括:現行的國家、行業安全技術規范標準規程等、設備(設施)操作規程及設備(設施)使用說明書、工藝說明書、設備操作規程和設備、工具使用說明書、類似工種或設備(設施、工具)過去的安全操作規程、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以往發生的同類事故案例。
雖然各個工種、各種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實際內容不盡相同,但其主要要素,結構和格式是相同的。為解決編制人員的困惑,提高編制效率,安全管理專職人員事先編制了典型安全操作規程(模板)供編寫人員參考。
4.2 編制安全操作規程的主要步驟
(1)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須由工藝人員、班組長、操作者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小組,按照各崗位的作業活動或操作設備進行危險源辨識,運用頭腦風暴法、是非判斷法、預先危險性分析(PHA法)等辨識方法,充分辨識崗位危險源,使其不漏項、不缺項。(2)確定工藝安全作業程序和方法。工藝安全作業程序一般與工藝流程、操作順序相一致,既方便編制,又便于員工學習掌握,分為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三個階段。此項工作建立于危險源辨識基礎之上,針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源,逐項分析制定適用的、可操作的防范措施和安全操作方法。(3)編寫規程。由熟悉操作過程和設備的工藝人員為主編制,班組長和部分技術骨干配合完成。安全操作規程草稿完成后發至相應的班組,由班組長組織操作人員進行討論,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編寫者收集班組意見,合理的予以采納,不合理的向班組解釋說明情況,定稿后報車間負責人審查,審查后將初稿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4)審核發布。基層單位上報初稿后,安全管理部門專業人員對初稿嚴格把關,統一進行文字校對、修改、規范、完善,檢查結構、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格式是否規范,是否存在錯誤、漏洞或不適當之處,并與編寫人員充分溝通后進行修改、完善。技環部織安全操作規程評審,公司主管安全領導,設備、生產、保衛、消防、動能相關部門主管、工程技術人員、操作者參加,確保編制的安全操作規程合規、有效、實用和可操作。評審通過的安全操作規程(共計747個)由公司總經理批準發布,以顯示其重要性和權威性。
5 規程的落實與貫徹
安全操作規程發布后,只有貫徹落實下去才能發揮其作用。因此,需要各基層單位在篩選出本單位適用的規程后,通過重要性認識、學習及考核等系列措施確保員工深入了解規程的重要性,通過系列手段操作人員了解崗位危險源,掌握安全操作程序和方法,達到遵守強制性規程,避免自由行為,預防各種傷害事故的目的。
6 結束語
安全操作規程頒發后,隨著生產線的調整、生產工藝的變化、新設備的使用、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操作的方式和方法也會發生變化,要及時根據以上情況的變化進行危險源的再辨識,并修訂相應的安全操作程序和方法,完善應急處置措施,使安全操作規程更加完善,更為有效,真正發揮安全操作規程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建立安全長效機制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企業安全操作規程編制探討[J].2004(04).
[2]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教材[K].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1(01).
作者簡介:冀靜(1982-),女,陜西西安人,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