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喜劇作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電視熒屏上呈現出了火爆的局面,讓觀眾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劇“盛宴”。然而多家電視臺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來競爭這一陣地的時候,是不是會有更多的藝術精品奉獻給觀眾?對于喜劇本身的發展是不是只有喜呢?本文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喜劇 新勢力 主角 好作品
喜劇作為以詼諧、幽默、諷刺等為主的藝術表演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以小品、相聲為主要代表的喜劇綜藝節目在電視熒屏競相上演,特別是2016年每逢周末《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跨界喜劇王》《今夜百樂門》《喜劇總動員》等等多檔喜劇綜藝節目熱鬧開場,讓觀眾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劇“盛宴”。甚至幾檔節目幾乎同時播出,觀眾可以“奢侈”地在幾個臺間挑來選去,可以更過癮地看到自己喜愛的喜劇明星一場場地出現,還能看到新興的喜劇人帶來的意外驚喜。
現在的觀眾比以往更“需要”笑嗎?有人說,唱歌比賽無論是草根還是明星都已經以各種火爆的形式呈現了,舞蹈比賽也進行過了,于是各家電視臺就把目光投向了以小品、相聲等為主的喜劇綜藝節目上來,與唱歌比賽相比喜劇不用引進國外成型的模式,本土文化更接地氣似乎更容易操作。然而,喜劇類節目的集中“綻放”,對于喜劇本身及其發展真的只有喜沒有憂嗎?
新面孔成為喜劇新勢力
每當一提到相聲、小品等喜劇節目,觀眾的腦海中立刻會浮現出那幾張熟得不能再熟的面孔,他們通常是每年春晚中萬眾矚目的笑星,他們的許多段子觀眾都能背得下來,甚至作品中有感染力的句子還成了當時的流行語,可見人們對喜劇的喜愛程度。從2013年開始,隨著喜劇人才選秀的節目《笑傲江湖》等喜劇節目的出現,這種格局才逐漸被打破,一撥撥新人成了喜劇舞臺上的新星。三季《笑傲江湖》挖掘和打造出孫建弘、劉亮、白鴿、盧鑫、玉浩三屆冠軍,有近百位喜劇人登上舞臺,奉獻出600多個段子。
“冷面笑匠”孫建弘以其京劇科班出身的功底和善于模仿搞笑的特長,在首季《笑傲江湖》中奪得冠軍。他模仿易中天在《百家講壇》的聲調和著裝開設了《百家笑壇》,用吃辣椒的夸張表情表演拉丁舞,用拍蒼蠅打老鼠上下翻飛的動作演繹現代舞,用手叉到腋下顯 “大長腿”的姿勢模特走秀……他用無厘頭的表演亦正亦邪轉換自如。評委馮小剛說:“我覺得你真可以演戲?!?/p>
第三季參賽選手周云鵬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他牽著“三哥”那個塑料的玩具小馬,在“送你送到小村外”的歌聲中歡快地出場。他用磕磕絆絆的說話方式“撲盲子”,說著說著就話鋒一轉出乎意料地拋出個不挨邊的包袱,現場笑聲爆棚。在自我介紹時說:“我是周星馳的周,劉青云的云,劉德華的鵬”……評委宋丹丹難以抑制興奮的心情說:“太棒了,真是個稀有動物,你就是這屆的冠軍?!?/p>
場景喜劇綜藝秀《今夜百樂門》中,吸引眼球的是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演員玩轉一個個豐富且又精干的節目。其中青年演員張海宇和蔣易這對搭檔,相生相殺的表演受到觀眾的熱捧。在《低價航空》節目中張海宇扮扭捏的空姐、蔣易演乘客,兩人你來我往引發笑點頻頻,比如在客艙服務時用繩子來當安全帶,用脖上的毛巾當濕巾,乘客看小品、聽歌曲、看韓劇都是那個矯揉造作的空姐魔性地現場演繹。“可樂雪碧咖啡茶,親愛的鄉親要喝啥”,一開口就爆笑全場。另外,張海宇“青島大姨”的招牌角色,在《今夜百樂門》中和許多明星大伽過過招兒,風頭甚至蓋過了節目中的明星。
喜劇新面孔的涌現,豐富了喜劇內容和表演形式,讓人們對喜劇有了更多的向往和期待,為喜劇的繁榮和發展以及質量的提升帶來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變換的舞臺不變的主角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欣賞水平和欣賞口味都在發生著變化,和之前相聲、小品、脫口秀這樣單一的節目形式相比,現在的喜劇作品在創作編排上、在燈光舞美和造型上都有了新的變化。從舞臺的設計上看,原來小品舞臺最常見的道具就是一張桌幾把椅子,而現在發展到寫實的背景屏幕和舞臺實景融為一體的宏大場景,在聲光等特效的配合下,喜劇的舞臺能夠呈現出大片一樣的效果,十分震撼逼真。比如在喜劇表演中應用過的:冒著青煙的戰場、海水拍岸的度假海濱、金碧輝煌的皇宮,甚至年代的更替都在分分鐘完成。除了現在科技手段的應用外,像《今夜百樂門》在喜劇的表演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它以現場轉場的方式,實現喜劇作品的無縫連接,甚至演員的現場化妝,攝像師和工作人員的跟拍跑位,都在節目中出現,現場感和帶入感增加。
然而不管舞臺和表演形式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喜劇表演的演員才是一部作品的靈魂。如果說《笑傲江湖》是素人選秀節目的話,那《歡樂喜劇人》是為活躍在舞臺上的中國喜劇明星打造的節目。宋小寶、沈騰、小沈陽、賈玲、潘斌龍、崔志佳、岳云鵬、王寧、艾倫等眾多實力笑星,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分別在兩屆的比賽中大展身手?!犊缃缦矂⊥酢贰断矂】倓訂T》在表演形式上很相似,都是以喜劇明星加跨界明星聯合競演的方式呈現。高曉攀和乒乓球冠軍鄧亞萍打“花式”乒乓球,自帶喜感的洪荒少女傅園慧和李菁說相聲,孫楠和白凱南演攬活的農民工,宋小寶和袁姍姍牛郎織女凡間相會……
雖然重在“跨界”,但從參與劇本創作到協助演出,臺前幕后喜劇人都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盡管各路明星大伽的加入和賣力的表演,吸引了更多觀眾的目光,但是不難看出他們與同臺喜劇人表演還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喜劇臺詞特有的功力、語言節奏的把握、抖包袱的技巧還是差了那么一點點。因此,有人說在喜劇的舞臺上其他的明星大腕只是一個噱頭,還是喜劇明星更有魅力,他們常年在這個舞臺上磨練出來的本事和絕活兒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掌握的。喜劇的舞臺是喜劇人的主場,他們才是永遠的主角兒。
喜劇表演的舞臺不斷以不同的方式和名目搭建,但是喜劇明星還是屈指可數的那幾位,像宋小寶、賈玲、沈騰、小沈陽等活躍在舞臺上的喜劇人都會受到多家電視臺的競相邀約,或是主演或是助演或是主持人。從一張張熟悉面孔的頻繁登場,到演出形式和內容的雷同,甚至主持人的相同,讓觀眾看得云里霧里,很難分清是哪個節目。
喜劇高產好作品卻鳳毛麟角
喜劇節目看似門檻低,但要做出有品質的好作品并不容易。在各臺節目熱鬧火爆的現象背后,是創作者、表演者和制作者冥思苦想,甚至要榨干自己后的呈現。往往這次的節目剛剛出爐,還沒來不及喘息就又得準備下次的節目。每個喜劇作品的背后,都是十幾或幾十人團隊辛苦付出的結果。
好的喜劇綜藝節目離不開社會的生存環境,特別是與當下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引起觀眾更多的共鳴。像潘粵明、李玉剛、黃小蕾等表演了電信詐騙的題材這個人們普遍關注的內容;張亮、白凱南等表演的交通擁擠造成的種種誤會,被主播直播、人肉、上頭條等,都是當下熱議的話題;還有表現娛樂圈的現象,明星大腕三部戲一塊拍,結果三方演員絞在一起搶戲,變成了一出鬧劇。
而最能打動人的作品不是只一笑而過,而是能夠觸動心靈又令人回味。這樣的作品往往需要作者有堅實的生活積累和豐富的創作激情。
像《你好,李煥英》是為了緬懷賈玲的媽媽而創作的。賈玲穿越到80年代媽媽年輕時的歲月,變成了隱形人在媽媽看不見的家里,和媽媽有了珍貴的相處時刻,她淚流滿面地默默注視著媽媽忙碌的身影,用心聲和她對話來抒解思念之苦?,F場觀眾流著淚與賈玲一起經歷了和媽媽的短暫重逢,同時也觸動了內心對親情的感悟。
樂嘉和黃曉蕾表演的《手機綜合征》,被樂嘉自稱為可以被傳頌二十年的作品。它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現在人們對手機的迷戀程度,什么刷朋友圈、搖一搖、自拍等等,“張嘴網絡,閉嘴充電,醒時自拍,睡著了還能現場直播”,站個隊能站出手機信號,看到扇子就問WIFI密碼,形象地反映了手機控的現狀,讓觀眾印象深刻又引人反思。
從播出的幾檔喜劇節目中可以看出,喜劇人才資源有限,遼寧民間藝術團、德云社、開心麻花團隊成為喜劇舞臺的主要力量。多臺競爭的結果和播出周期的限制,需要在短期內生產出大量的作品,這必然會造成作品的倉促和局限,看似熱熱鬧鬧的喜劇,有時看著看著笑聲卻少了,甚至產生了喜劇不好笑的感覺。幾乎參加了所有喜劇綜藝節目的宋小寶,在2016年年底突然宣布:因身體透支嚴重需要進行好好的休整,一段時間內不再接綜藝節目了。他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因為節目表演頻率太高,很多作品來不及好好打磨而影響了創作的質量?!缎Π两返目倢а葜旎厶寡?,喜劇類選秀節目是最難做的,因為國內喜劇產業還遠未形成系統的產業鏈,不論是尋找選手還是培訓乃至賽后推廣都舉步維艱。這位做過十年選秀節目的導演有感而發。
喜劇離不開喜劇的創作和表演人才,只有喜劇人有了生根發芽的沃土和茁壯成長的環境,才可能有喜劇的真正的繁榮和發展。只有喜劇人才基礎不斷擴大,才可能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作品呈現出來。
(作者單位:鞍山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 楊雯 東方衛視將喜劇進行到底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 2016年9月21日;[2] 鄭帥 喜綜江湖:一片前途未卜的新大陸 瞭望東方周刊2016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