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琦
[關鍵詞]利哈諾夫;作品特色;啟迪
中國兒童文學經過了10年黃金發展期,呈現出作品數量大、內容形式更加豐富、優秀作品和作者不斷涌現的可喜局面,但同時也暴露出作品表現的年齡段在下降的問題,尤其是讀者對象為14-18歲的優秀文學作品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談一下俄羅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利哈諾夫的作品帶給我們的啟迪和思考。
2015年,我們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引進了利哈諾夫七部兒童文學作品,現在已出版了其中的五部。在編輯這些作品的過程中,編輯們深深地被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和文學性所震撼,由此也期待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也能寫出與其比肩的優秀作品,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承擔應盡的責任。
一、作者有深厚的積淀,寫出的作品立得住,真實可信,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利哈諾夫曾長期在蘇聯共青團系統工作,對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理有較多的了解和研究。蘇聯解體后,他創立了俄羅斯兒童基金會,并任主席。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創作,多年以來,他更多地關注青少年心靈層面的成長,其作品多以青少年性格及其道德觀念的形成為題材,通過描寫青少年與成年人的關系,提出成年人對青少年的命運應負責任等當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作品既符合青少年閱讀口味,又具有相當的深度和思想性,因此深受讀者的歡迎并多次獲得各種獎項,包括“俄羅斯聯邦國家文學獎”“全蘇共青團獎”“社會主義國家青年題材優秀作品高爾基國際獎”等,迄今為止已經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海內外累計發行3000多萬冊。
二、作品充滿著人文主義情懷
利哈諾夫認為,孩子的美好心靈是在痛苦的熔爐中鍛造冶煉出來的,寫出這樣的鍛造冶煉過程,是作家的社會責任,因為青少年就是我們的明天。因此他在創作此類題材的作品時,絕不受一些作家偏低幼化、娛樂化的影響,而是將真實的生活展現在讀者面前,啟發青少年可以通過自我選擇達到心靈的成長。
現在筆者以其作品《母親的欺騙》為例進行說明。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14歲的謝廖扎,母親告訴他,他出生時身為飛行員的父親在試飛新型飛機時犧牲了,所以他立志要當飛行員,并參加了航模小組,想象父親那樣成為英雄……
可以說,這個故事的設置有普遍的現實意義,在離婚率高發的現代社會單親家庭的孩子是越來越多,父母如何處理好離婚后與孩子的相處是一個大問題,將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減至最低也考驗著他們的愛與智慧。謝廖扎的母親就為兒子編織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將孩子的父親描繪成一個英雄,以至謝廖扎夢見的父親就是航天英雄加加林的形象。后來,母親和尼柯季姆相愛了,尼柯季姆送謝廖扎禮物、陪他參加航模比賽、為他過生日,并決定在母親生下新生命后和他辦理收養手續,正式成為他的父親。謝廖扎感覺生活太美好了,到處都充滿著希望。可當母親因生產不幸去世后,這一切都破滅了。尼柯季姆丟下一句“咱們現在得各奔東西,把房子分一分。我還年輕,還想把生活弄得像個樣子”,便離開了謝廖扎。不久,謝廖扎又發現自己的親生父親還活著,他憤怒地將父親寄來的生活費退了回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14年的生活中都沒有父親這個人,今后也不需要。”后來,為了還給尼柯季姆給的300盧布房差款,以擺脫和尼柯季姆的所有聯系,謝廖扎走上了偷竊的路。在逃跑的火車上他問自己:“難道能靠謊言生活下去嗎?不,不能在關于自己的正直和忠誠上騙人。那樣,有可能將自己的一生都變成一個大騙局。”謝廖扎最終完成了自我救贖,他投案自首,接受了審判。作者在文中這樣寫道:“仿佛他面前是一條大河,一條湍急的大河。他走進這條河,要游過去,可是大家都知道,只有成人才能游到彼岸。但他在游,他得游過去。”
作者通過這個作品向小讀者傳遞出“生活里有幸福,也有苦難,更有希望;正確面對苦難,就是心靈的成長”,并通過反面事例說明“孩子的成長會受環境所迫,要想擺脫這種環境,他本人是無能為力的,也缺乏生活經驗,這就需要成年人對他進行正確的引導”,即成年人對青少年的成長負有責任。
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中,我們總能找到渾身散發正能量的人物形象,也許作者在他們身上著墨不多,他們只是配角,但他們帶給人們希望,指引主人公走出困苦,走向新生活。
三、作品所具有的文學藝術性令人驚嘆
作者構思奇巧,往往在有限的篇幅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在《我的將軍》中,他描寫了二戰的殘酷及戰爭帶給人們的傷害,也寫了為建設國家努力付出與奉獻的人們和個別揩公家油的人,但故事主線是刻畫了小安東在爺爺的影響下,從愛慕虛榮到開始自我審視和自我檢討,再到正視和改正錯誤、走向成熟的內心成長歷程,展現了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對青少年思想道德上的啟迪。
而且,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心理活動描寫特別到位,無論是男孩、將軍、女大學生,還是退役軍人、鄰家大媽,他們情感和思想的表達讓讀者深信不疑,因此作者筆下人物的命運能牢牢抓住讀者的心。
綜上所述,利哈諾夫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人文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能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希望它們能帶給我們思考和啟迪,為我國兒童文學的蓬勃發展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