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的檢測與鑒定工作中,主要涉及到工程結構材料的檢測以及工程可靠性的鑒定與評估。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人身財產安全,也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因此,文章分別對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的結構材料狀況與構件可靠性進行了檢測與分析,并對后期的加固改造工作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民用建筑工程;檢測;鑒定
1 既有民用建筑工程結構材料的檢測
1.1 混凝土強度的檢測
混凝土構件強度決定了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整體的穩定性、抗震性以及安全性,因此,對混凝土構件強度的測試是既有民用建筑工程檢測中必不可少的檢測工序。其測試方法主要包括回彈法、超聲波法、取芯樣試驗法等方法。
1.2 構件材料缺損情況的檢測
要對構件材料的缺損情況進行檢查。對混凝土構件材料檢查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破損情況有裂縫、銹蝕、剝離、防護層損壞等方面。主要可以使用目視的方法進行輔助檢查,使用聲波檢查法以及射線照相技術進行直接檢查,使用放射測定技術以及紅外線熱檢測技術進行全方位的檢測。
1.3 鋼筋銹蝕情況的檢測
鋼筋是混凝土結構中承擔重量的主要材料之一,由于混凝土的密實度與滲水性等方面的不足,使得混凝土內的鋼筋出現了銹蝕的狀況,使其強度和韌性大打折扣,而鋼筋的銹蝕,使混凝土構件整體放入抗壓、抗拉伸能力下降,從而導致混凝土構件進一步出現破損的狀況。因此,對于鋼筋銹蝕情況的檢測評定方法主要分為直接評定與間接評定兩種。
首先,在直接評定鋼筋銹蝕技術中主要包括電阻探測器技術、半電池電位測量法、重量損失法以及截面損失法等四種方法。其中電阻探測器技術是利用銹蝕程度與薄,電阻越大的原理來對鋼筋的銹蝕程度進行檢測。該方法的優勢在于可以實現原理原位的檢測工作,缺點在于只能運用于新混凝土結構的檢測工作中,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半電池電位測量法是通過設定基準電極的極電位與混凝土中鋼筋的極電位進行比較的方法,來測量混凝土結構中,鋼筋銹蝕的情況。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操作簡單,在測量的過程中能夠確保混凝土構件不受任何破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評定當中。而截面損失法與重量損失法都需要對銹蝕的鋼筋進行取樣,然后進行試驗檢測,從性質方面來看,屬于局部破損試驗,這種試驗測試法對測試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要求較高,但結果的準確性卻很好。
其次,間接評定鋼筋銹蝕技術可以通過對混凝土質量狀況的檢測以及氣透性方面的檢測來評定鋼筋銹蝕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保護層測定儀來檢測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否足夠。而氣透性檢測法,主要用于評定混凝土對碳化和有害離子侵蝕的抵抗能力,從而間接評定混凝土構件中鋼筋銹蝕的可能性。
2 既有民用建筑工程可靠性的鑒定與評估
2.1 理論依據
關于既有民用建筑工程可靠性的鑒定是對既有民用建筑工程的可靠狀態做出的評價,可以用其結構體系出現損壞的概率來進行表示,這需要對結構中各種倒塌機制進行分析。從原理上來看,體系的失效與組成構件的失效既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也存在著區別。體系失效具有明顯的層次性,上一層失效往往與下一層有關。而單個構建失效與體系失效存在關聯時,往往對于其可靠性的分析就會顯得十分復雜。直接使用結構體系來衡量結構可靠性的困難還在于部分用于判別結構是否失效的極限狀態無法用數學方程來表示。在既有民用建筑工程檢測與鑒定中,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基于此,對于建筑工程結構可靠性額鑒定,大多使用評級的方法而不是依靠直接計算來進行研究。從我國目前頒布的房屋可靠性鑒定標準來看,并不是圍繞著一種或幾種理論而建立的,而是綜合了多種理論依據,通過不斷的探討與調整,逐漸整理出的理論成果,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還有待于逐步完善。
2.2 鑒定既有民用建筑工程可靠性的目的
第一,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的可靠性是居住者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保證,可以滿足人們居住安全性的要求;第二,對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可靠性的鑒定,可以為災區或災后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復與加固提供準確的依據,并為方案的制定提供相關數據;第三,對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可靠性的鑒定可以加強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的技術管理,對于延長建筑工程項目的使用壽命,對其破損的搶修工作提供了技術依據。
2.3 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的鑒定方法
在過去,我國主要采用傳統的民用建筑工程鑒定方法,通過建筑企業向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層層申請,有技術部門專家到現場進行調查、分析后,對鑒定申請報告進行決策處理,只有通過審核后才能實施鑒定工作。由于技術能力有限,傳統的鑒定工作通常依靠經驗來完成,沒有具體的鑒定標準與鑒定方法,結論的主觀性較強。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可靠性鑒定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關于其可靠性鑒定的標準、規章制度等相繼出臺,使我國的建筑工程項目鑒定工作越來越系統化、規范化。因此產生的全新的鑒定方法具有更廣闊的適用性,將結構可靠性理論引入了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的鑒定之中,通過其特點對鑒定的目的進行分析,并得出標準統一的結論。
3 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結構的加固與改造
在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結構經受了結構材料檢測以及構件可靠性鑒定以后,如果無法滿足使用要求,就要對其進行加固處理,使其至少能夠滿足建筑設計的最低要求。在工程項目加固與改造的過程中,要先對工程項目的結構進行可靠性鑒定,然后在根據鑒定結果進行方案設計,最后再根據方案設計與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施工。由此可見,對混凝土結構的鑒定與評價是整個工程項目改造與加固的關鍵環節之一。通過對其可靠性的檢測與鑒定分析,對已有結構的構成、材料以及使用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并根據相關標準對其目前的可靠性進行鑒定與評估,為其維修與搶修提供了一定的技術依據。
加固設計主要是對被加固部分施工部分的詳細設計,盡可能保證加固施工不與建筑工程項目的使用發生沖突,確保施工質量與施工效率達到最優化,以免意外情況的發生。加固工程技術后,需要有相關部門進行驗收通過后才可投入正式使用。從過往的工作經驗來看,加固改造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項原則:首先,在確定加固方案前,要對原結構的相關材料以及結構體系進行系統化的了解,必須對該結構的材料進行檢測,并對其可靠性進行鑒定與分析,在充分掌握了該結構的材料性能、構造體系以及結構缺陷等信息后,對建筑工程項目現有的承載能力以及荷載水平進行分析,最終,以此為基礎,制定加固設計方案。其次,在加固改造技術方案的設計過程中,要滿足技術方面的可靠性,施工方面的便捷性以及經濟方面的合理性。在加固方案的選擇方面,除了要滿足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以外,還要對工程項目的整體結構進行分析,確保加固后結構體系的力量傳到路線明確,以免發生重量失衡的情況,確保結構整體的可靠性。在新舊結構的方面,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確保新舊連接的穩固與可靠。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既有民用建筑工程結構材料檢測工作的重點在于混凝土強度以及鋼筋銹蝕程度的檢測,主要為了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安全使用。而對建筑工程結構可靠性的鑒定與評估,采用評級的方法來分析建筑工程項目,使其破損程度以及需要加固的程度顯而易見,為加固方案的設計及實施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彭雪峰.民用建筑工程質量檢測及鑒定[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1).
[2]唐瑾婷,韓百堅.民用建筑施工圖設計存在的常見問題與對策論述[J].中國建材科技,2015(2).
作者簡介:唐吉福(1965-),男,廣西灌陽人,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結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