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靜+羅思敏


摘要:
本文按照國家標準GB/T 3920—2008《耐摩擦色牢度試驗》對燈芯絨梭織布料進行色牢度測試時發現:當色牢度較差時,燈芯絨梭織布料的經緯向摩擦級數存在差異,特別是耐濕摩擦色牢度經向結果至少比緯向結果差半級以上,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并總結了產生差異的原因。
關鍵詞:燈芯絨;耐摩擦色牢度;經緯向;級數
1 引言
燈芯絨因質地厚實、保暖性好而成為秋冬服裝、鞋帽、窗簾、沙發等的主要面料,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耐摩擦色牢度是考核紡織品內在質量的重要物理指標之一,分為干態摩擦和濕態摩擦。在實際檢測中作者發現,因經緯向不同,耐摩擦色牢度級數存在差異,相對普通梭織布料而言,燈芯絨梭織布料的耐濕摩擦色牢度指標,差異尤為明顯。鑒于此,本文通過試驗對該現象進行了驗證。
2 試驗
試驗設備:Y571F型號摩擦色牢度儀(具有長方形摩擦表面的摩擦頭,適用于絨類織物,摩擦頭尺寸為19mm×25.4mm)
試驗材料:符合GB/T 7568.2規定的標準白棉布貼襯,大小為(50±2)mm×(50±2)mm。符合GB/T 251規定的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
試驗樣品:14塊符合試驗大小的燈芯絨梭織布料。
試驗原理:耐摩擦色牢度試驗是模擬紡織品在穿著使用過程中因相互之間或與其他物體間發生摩擦而沾色的情況。在GB/T 6529規定的標準大氣條件下,將紡織品試樣分別與一塊干摩擦布和一塊濕摩擦布摩擦,用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評定摩擦布的沾色程度。
干摩擦試驗操作:試樣平整地固定在水平摩擦臺,將調濕過的棉布固定于摩擦頭上,使摩擦頭的運行方向與試樣平行。摩擦10個循環,運行速度為每秒1個循環,直線往復動程為(104±3)mm,摩擦頭施以向下的壓力為(9±0.2)N。試驗結束后,取下試樣并去除試樣上可能影響評級的散纖維,在標準光源D65下評級。
濕摩擦試驗操作:將調濕過的棉布浸于蒸餾水中,稱量保證棉布含水率在95%~100%之間,然后按照測試干摩擦的步驟進行操作,測試結束后待棉貼襯布干后在標準光源下評級。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14塊樣品按照GB/T 3920—2008測試后,由兩位評級人員對摩擦結果進行評級,試驗結果見表1。
通過表中數據,可以看出14塊樣品的經緯向濕摩擦都存在至少半級的差異,其中6#和12#的差異達到一級,而干摩擦的差異現象并不明顯,僅6#有半級差異。分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與燈芯絨的織造工藝相關,燈芯絨是由一組經紗和兩組緯紗織成,其中一組緯紗(地緯)與經紗交織成固結絨毛的地布,另一組緯紗(絨緯)與經紗交織構成有規律的浮緯,割斷后形成絨毛,因此其表面會形成縱向絨條,也就是經向絨條,這使燈芯絨布料在摩擦時絨條方向即經向摩擦頭承受的摩擦阻力大于緯向摩擦頭承受的阻力。第二,濕狀態下的白布相對于干狀態下的白布更易被沾染上色,由于水溶性染料與水分子有較大的親和力,染料與纖維的化學鍵合能因水分子而降低,使得染料分子更易脫離和轉移,所以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紡織品的濕摩擦會比干摩擦差。以上兩個方面使得燈芯絨梭織布料濕摩擦的經緯向會存在差異。
此外,色牢度的好差直接受評級時人的觀感影響。當紡織品色牢度級數小于4~5級,即紡織品的色牢度比較差時,人的目光對色差的觀感會比較強烈,此時布料的沾色級數差異很容易看出來。但當色牢度級數等于或大于4~5級,即紡織品的色牢度很好時,人的目光對色差的觀感因達到上限而比較困難,此時目光很難看出色差。所以當燈芯絨布料的色牢度較差時,再綜合上述兩個方面,那么摩擦經緯向級數便會有差異,特別是濕摩擦的差異現象尤為明顯。
4 結語
通過試驗證明當色牢度較差時,燈芯絨梭織布料的經緯向摩擦級數存在差異,而由燈芯絨制作的面料在市場中又廣受消費者的喜愛,因此生產商應重視燈芯絨的這一特性,選擇合適的染料和染色工藝,盡量保證燈芯絨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以消除或減小這種摩擦差異,從而更好地保障消費者權益和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GB/T 3920—2008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摩擦色牢度[S].
[2] GB/T 251—2008 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S].
(作者單位: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