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春華
天津市居民家庭教育消費問題研究
◎文/張春華
近年來,天津市不斷加大教育事業財政投入力度,優化教育資源,而另一方面居民家庭的教育消費支出逐年增長,消費現狀也越來越令人反思。本文利用2015年天津市住戶調查相關數據資料,對天津市居民家庭教育消費現狀進行描述分析,并提出有關思考和對策建議。
居民家庭;教育消費;差異化
近年來,天津市不斷加大教育事業財政投入,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不惜投入重金。據統計,2015年天津市城鄉居民人均教育費支出976元,比上年增長16.9%,大大超過了消費總支出的增長幅度。本文利用2015年天津市住戶調查相關數據資料,對天津市居民家庭教育消費現狀進行描述分析,并提出有關思考和對策建議。
(一)公共財政教育支出較快增長
教育經費支出是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天津市教育投入總體上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從2010年的229.5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507.44億元,年均增長17.2%。占全部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16.7% 提 高 到 2013年 的18.1%,2014年、2015年略有回落,2014年為17.9%,2015年為15.7%。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增加到2015年的3.1%,增加0.6個百分點??紤]到未來一段時間內因全面放開二胎因素而帶來的教育經費增長的需求,教育經費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教育資源不斷豐富,但各區縣間仍不均衡
據統計,2015年末天津市各級各類學校1503所,其中普通高校55所,中等專業學校39所,技工學校29所,職業中學22所,普通中學509所,小學849所。分區縣看,各區縣的教育資源不均衡。以百姓最關注的中小學教育為例,一是生師比相差懸殊,普通中學的生師比最高的是津南區,最低的是紅橋區,相差1.9倍,小學的生師比最高的是靜海區,最低的是天津鐵廠,相差2.4倍。二是優質教育資源相差較大,尤其是城鄉間差距更大。

表1 2010年以來天津市公共財政教育支出情況 (單位:億元、%)
(三)教育綜合改革穩步推進,更加注重教育公平
近年來,天津市教育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呈現了一系列的改革亮點。一是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構建學區內新均衡,辦好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接受優質的教育。二是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教師交流和校長輪崗。重點探索建立均衡配置師資的長效機制,讓百姓知道好校長、好老師就在身邊的學校,孩子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三是著力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出臺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等。一系列的改革、落腳點都是更加注重教育公平、普惠,通過綜合改革力求 “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破除當前飽受詬病的灌輸式授課、功利化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政府、學校、專業機構乃至其他社會力量在教育領域的分工將會更加清晰明確,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各方形成不越位、不缺位的運行模式。

表2 各區縣中小學教育資源情況 (單位:個、人、%)

表3 2015年天津市按收入五分組戶均教育費支出情況 (單位:元、%)
(一)家庭教育費支出逐年增加
2015年天津市全體居民人均教育費支出976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支出1004元,增長16.4%;農村居民人均支出847元,增長18.6%。
從有在校學生的家庭看,城鎮戶均教育費支出6074元,占這些戶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8%,占消費支出的7.3%;農村戶均支出5269元,占這些戶家庭可支配收入的7.6%,占消費支出的9.5%。越來越多的家庭不惜在教育上投重金,使得教育費支出逐年增加。把有在校學生的家庭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分成五組,最低20%收入組教育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9.6%,尤其對于一些絕對的低收入戶教育費支出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二)“囚徒困境”下許多家庭不得不付出高額的培訓費
如果將家庭教育費支出按照其所涵蓋的范圍,可分為基本教育費支出、擴展教育費支出和選擇性教育費支出三類。其中,基本教育費支出是指受教育者應支付的最起碼的教育費用,包括學費、雜費、托幼費、學前班費、學校制定的教材及參考資料費、校服費、文具費、為求學所支付的食宿費及其他費用等。擴展教育費支出是指基本教育費支出之外的家教支出、補課費、各種開發智力的培訓班支出、課外書籍費用、各種與求學有關的輔導班費用等。選擇性教育費支出是指為學生擇校而支付的贊助費、擇校費。
按照不同的教育階段劃分,2015年天津市居民教育費支出中,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階段的擴展教育費支出比重最高,分別占51.0%、43.6%和39.5%。換言之,雖然國家實施義務教育,減免課本費、學雜費等,但諸多家長經過“囚徒困境”式的思索后,作出了“功利為主,兼顧素質”的選擇,讓各類培訓費、擇校費居高不下。一方面,選了輔導班,意味著孩子自由時間的被擠占,幸福感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不選擇輔導班又意味著孩子可能會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失去美好的未來。在這種將幸福童年與成功未來對立起來的心態下,越來越多的家長輾轉反側,糾結萬分。

表4 各教育階段不同類別教育費占比情況 (單位:%)

表5 按收入五分組戶均培訓費支出情況(單位:元、%)
(三)“寒門”與“豪門”學子在教育上的投入相差甚遠
從五等分組看,最高20%收入組的戶均培訓費2803元,是最低20%收入組的7.3倍;培訓費占其教育費支出的比重,最高20%收入組為近三分之一,而最低20%收入組僅占8.8%。最低20%收入組中沒有家庭為孩子上學交納贊助費或擇校費,而最高20%收入組戶均支出290元。
從城鄉地域看,受教育觀念及培訓機構地域分布的限制,城鄉之間培訓費支出呈顯著差異。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培訓費支出264元,農村居民人均61元,城鄉之比為4.33∶1。城鄉間小學到高中教育階段培訓費合計支出分別占該階段教育費支出的51.4%和8.7%。
與其他消費不同,教育費支出的特點在于,教育選擇與受教是分離的,是家長選擇、孩子受教。教育費支出只是提供一種機會,效果怎樣還要看這種選擇與孩子匹配的程度。雖然教育上的投入不一定與自身成才存在絕對的必然聯系,但對其自身發展應屬有益助力,而 “寒門”學子與“豪門”學子在教育上的投入相差甚遠,尤其是農村貧苦孩子,有可能因貧困而讓貧困代際傳遞。
(一)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2015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4.3%,連續四年超過4%。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僅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更是有質量的教育;切實解決地區間、學校間差距較大的問題,提高教師工資或創造晉升機會,擴充優質教育資源到相對落后的地區和學校;推動教育市場化,繼續鼓勵以盈利為目的的民營資本進入教育市場,加快民辦學校辦學,為百姓的精英教育需求提供有益補充;在公平優先的情況下兼顧效率,讓群眾對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更有獲得感,共享改革紅利。
(二)深化教育體制綜合改革
教育體制改革一直在摸索中前行,但由于長期欠賬,教育資源不均衡發展的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天價學區房、培訓班、限制生源自由流動等問題依舊存在。從本質上看,這是教育資源并沒有滿足百姓需求,才讓百姓“用腳投票”另謀出路的表現。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完善教育行政管理 “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探索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落實改革實施方案,加強宣傳引導,完善配套措施;促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積極承接首都優質教育資源增量向天津市轉移。
(三)大力發展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
一是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大對學前教育設施的提升改造、新建擴建和扶持規范力度;深化中小學生素質拓展課外活動計劃,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實施義務教育學?,F代化標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學校通過驗收;加強高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指導學校逐步建立完善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業、生涯等方面的輔導,推進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化管理平臺建設,細化綜合素質評價具體操作辦法,指導強化實踐教育環節;落實農村教師支持計劃,鼓勵城區教師到邊遠農村學校支教。二是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發展。推進高等教育多樣化科學選才的改革,提出對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鼓勵高校建立招生、培養聯動機制,組織高校深入研究辦學特色、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努力形成招生改革和高校教學改革的良性互動;探索建立高校分類管理、分類指導、分類評價體系;采取“一校一策”的投資方式,重點建設一批對接服務天津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色學科專業;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三是推動職業教育高標準領先發展。推進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應用技術大學建設,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加強職業院校校長人才梯隊建設,加大“雙師型”職教師資培養力度;支持職業院校開發技能“培訓包”,推進“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提升社會培訓水平;強化服務功能,加強專業群與優勢產業群對接,提高職業院??蒲谐晒D化率,為天津市發展提供技術技能積累和智力支持;推進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創新,加強國際深度合作,提升職業教育實力。
[1]何苗.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擴展教育消費研究 [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0).
[2]魏新,邱黎強.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負擔率研究[J].教育與經濟,1998(4):1-10.
[3]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編.天津統計年鑒-2015[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孟 力
F08
A
1006-1255-(2017)02-0020-05
張春華(1982—),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郵編:3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