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勝
(浙江科技學院 體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
普通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
戴東勝
(浙江科技學院 體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
俱樂部教學改革是體育教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為了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以浙江科技學院籃球俱樂部為例,運用文獻資料法、實踐法、理論歸納法,分析了浙江科技學院籃球教學的現狀,根據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實踐和積累,提出以教學實踐為基礎,從制度、職責、組織機構、課程體系、“1+1”模式、積分指標五個方面構建籃球俱樂部的教學模式,以便為全國普通高校推行籃球俱樂部教學改革及健康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構建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貫徹落實,體育教育改革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確立了新的目標,使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向著注重培養當代大學生自主化、個性化,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教學模式邁進[1]。為了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得以蓬勃開展,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訓練的平臺,有機地將課內教師指導教學和課外學生自主活動結合。由于各個高校的情況各不相同,如何構建符合自己校情的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成為實踐界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為此,本研究以浙江科技學院為例,探討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為各高校的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建議。
1.1 研究對象
浙江科技學院籃球俱樂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根據本研究的需要,通過中國知網以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閱了“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相關文獻資料,通過浙江科技學院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寧波圖書館查閱了相關的文章和專著,為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參考和理論依據。
1.2.2 實踐法。構建“1+1”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即每周“課內”教師指導時間不少于1小時,“課外”學生自主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課內”以教師傳授籃球的技術、技能、專項技戰術、整體配合、專項理論為主,“課外”以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訓練,即“三自主”為主,主要通過籃球俱樂部的助理教練以點名簽到的形式對課外參加自主活動的學生進行管理,并組織舉辦籃球俱樂部的各種方式的比賽。
1.2.3 理論歸納法。通過對浙江科技學院籃球俱樂部的教學模式實踐運行,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同時咨詢、征求同行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歸納,了解到新型的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一種方向,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構建的好與壞,也直接影響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失敗。
從目前查閱有關構建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相關文獻資料來分析,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以理論研究為側重點的教學模式,從性質、宗旨、依據、意義、制度、體制、具體實施措施上來構建籃球俱樂部的教學模式。第二種以實踐經驗的總結為側重點的教學模式,即從指導綱要、師資力量的現狀、籃球場館的利用、課程體系的組成等來論述構建籃球俱樂部的教學模式。第三種以實現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即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的教學模式。浙江科技學院體育部對每個俱樂部的總體要求和框架是:每個俱樂部每周主教練指導和開展教學活動時間不少于9小時,活動天數安排大于或等于兩天。籃球教學師資配備情況:專職籃球教練7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講師4名;從學歷分布來看,博士1名、碩士3名、本科3名。籃球場地實際狀況:小和山校區共計9個籃球教學場地,其中包括一個室內場地,有3名籃球教練進行教學,服務對象為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和留學生,2015學年3 983名大二學生中選籃球俱樂部的學生共計618人,占15.516%,2016學年4 036名大二學生中選籃球俱樂部的學生共計646人,占16.001%。安吉校區共有19個室外的籃球教學場地,有4名籃球主教練進行教學,服務對象為大一的新生,2015學年4 052名大一學生中選籃球俱樂部的學生共計830人,占20.484%,2016學年4 083名大一學生中選籃球俱樂部的學生共計905人,占22.165%。截止到2016年年底,浙江科技學院體育部共計有35名體育專職教師,承擔著15個不同項目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活動。經過走訪和調查發現,籃球作為一門廣受學生喜愛的體育課程,自有它的魅力之所在,籃球運動不僅包含著投籃、運球、傳球、配合和掩護等許多技巧,而且能把運動鍛煉、增強體質、競爭娛樂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培養學生一種拼搏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因此,近兩年從學生選籃球俱樂部的現狀來看,學生喜愛籃球人群的比例相對還是比較高的。基于浙江科技學院籃球俱樂部的基本情況,構建出側重于以實踐經驗總結為主的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依據校訓“崇德、尚用、求真、創新”,與原先籃球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出具有浙江科技學院特色的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
3.1 制度、職責的構建
制定切實可行的籃球俱樂部相關制度是保證普通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構建的重要前提。在高校籃球課程教學改革中,立足本校,構建出可操作的普通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相應的制度和職責,是實行俱樂部教學改革順利與否的重要保障。
籃球俱樂部性質:在校體委和體育部的領導下,在體育俱樂部要求的指導下,按照學校“學以致用、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和“優化基礎、強化能力、提高素質、發展個性、鼓勵創新”的教學改革要求,以選修籃球的同學為主體的同時兼具體育教學和學生社團性質的校內籃球俱樂部。
籃球俱樂部宗旨:堅持“以人為本”, 積極培養學生對學習籃球的興趣和愛好,努力使學生掌握一些籃球的技術和技能,盡力使學生籃球整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校園籃球運動,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籃球運動的整體水平,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籃球俱樂部會員的資格要求 :凡是喜愛籃球俱樂部活動,承認本章程并遵守體育俱樂部規定的本院學生和教師均可申請加入籃球俱樂部,每學年開學初以選體育俱樂部的形式,統一組織在規定時間內自由選擇申請加入籃球俱樂部新會員的活動,原則上其它時間不進行招取。
結合選課的情況,根據籃球運動的技術水平可以把選修籃球俱樂部的會員分為3個層次:高級會員:籃球運動的整體技術水平較高、對團隊具有較強的責任感,良好的默契和團隊合作精神,組織能力較強,能代表學院參加各種重要比賽或表演的同學;中級會員:有一定籃球運動的基礎,能參與一般比賽或表演能力,能參加本個籃球俱樂部內部比賽的同學;普通會員:對籃球運動有興趣,希望通過學習籃球項目,提高籃球運動技術水平的同學。每次籃球俱樂部活動的人數控制在60人之內。同時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規定籃球俱樂部的會員享有的權利和義務。
3.2 組織機構的構建
3.2.1 主教練和助理教練的職責。每一個俱樂部設主教練1名,助理教練若干名,助理教練配備的人數以每30∶1的比例進行設置,助理教練報學校同意納入勤工助學的范疇。主教練負責籃球俱樂部的技術指導,教學安排,確定俱樂部教學時間,制定參加人數等任務。助理教練服從主教練的工作安排,在自主活動時間,內容以及規定人數內開展工作,為籃球俱樂部的其他同學提供服務和技術指導。
3.2.2 助理教練的產生。每個籃球俱樂部的主教練由體育部委派的教師擔任。助理教練由主教練所在的籃球俱樂部內的學生擔任,可以由主教練通過一定的考核途徑產生,也可以通過競聘、選舉產生。
3.2.3 助理教練的要求。必須嚴于律已,嚴格遵守校紀校規,遵守籃球俱樂部一切規定,積極配合好主教練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堅決服從籃球俱樂部管理中心的安排,宣傳和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推動校園“陽光體育工程”,提高俱樂部同學的身體素質和籃球運動的技、戰術水平,普及體育知識、增進同學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2.4 主教練負責制。主教練負責全權管理和處理籃球俱樂部內外各種事務,對籃球俱樂部的每位同學負責,同時又受同學的監督。在條件和活動經費許可的情況下,可以成立相應的策劃部、秘書部、財務部、教練部等機構。策劃部:負責日常宣傳和活動策劃,包括本俱樂部的形象策劃、競賽海報、宣傳橫幅、啦啦隊組織以及新聞報道;秘書部:負責比賽的聯系,處理對外的交流,比賽的組織,招收新會員以及爭取活動贊助經費;財務部:在學校允許的經費內,負責財務的管理;教練部:負責籃球俱樂部課外自主活動的組織、開展、輔導、成績記錄、后勤服務以及開展比賽的裁判工作等相關事宜,同時也負責籃球等活動器材的管理、場地安全檢查、比賽的器材租借等相關工作。策劃部、秘書部、財務部、教練部的相關人員由助理教練擔任。
3.2.5 制定授課計劃,做好總結和評估。通過制定籃球俱樂部的訓練、競賽、輔導等教學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組織俱樂部的各種籃球活動,引導學生科學地健身,增強俱樂部團隊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制定俱樂部學年授課計劃,每學期結束時對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問題與不足,及時向體育部進行溝通和交流,對主教練的指導活動進行評估。
3.3 課程體系的構建

圖1 課程體系
3.4 “1+1”模式的構建
根據浙江科技學院的實際情況,我們采用“1+1”模式的教學方式,即每周教師在課內指導學生籃球教學時間不少于1h,每周學生在課外時間段,在助理教練的組織下,自覺參與籃球活動時間不少于1h;“課內”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的主導作用,傳授籃球的技術、技能、專項技戰術、整體配合、專項理論,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和愛好,通過示范和互動,向學生灌輸健康、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課外”以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訓練即“三自主”為主,主要通過助理教練以點名簽到的形式對課外參加自主活動的學生進行管理,培養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籃球學習、訓練的過程,為學生“終生體育”的養成奠定一定的基礎,并組織舉辦籃球俱樂部的各種方式的比賽。
3.5 積分指標的構建
俱樂部積分指標或籃球成績指標,包括考勤指標、校內或者俱樂部比賽成績指標、體質測試成績指標、誠信慢跑數、籃球專項成績指標、對外比賽成績指標。會員積分制實際上是一學期以來,對籃球俱樂部每個學員的一次考核,依據積分的多少來考核和評定每個學員一學期籃球總評成績。

表1 籃球成績指標——俱樂部會員積分
注:慢跑超者可加分
出勤次數:一般來說每次缺席籃球俱樂部活動的扣0.5分,占據籃球俱樂部總評成績的10%,每學期缺席超過1/3課程的同學,這學期不給于籃球俱樂部的評價成績;體質測試成績:每學期把體質測試成績計入本學期籃球俱樂部成績,通常來說,有參加學校規定的體質測試全部項目的這學期,占據籃球俱樂部總評成績的30%,不參加體質測試全部項目的這學期,則選取體測的三個項目,分別是50m、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也占據總評成績的30%;誠信慢跑數:按照每5km積1分的比例來計算,每學期慢跑的里程數達到125km(即獲得25分),占據總評成績的25%,里程數超過125 km的,特設5分附加分,按照每10km積1分來計算,最大值是175 km(即30分),每位俱樂部成員通常選取下載一個手機跑步動力軟件來進行評價;籃球專項成績:是學生經過一學期籃球的學習、練習和訓練,掌握籃球技術、戰術、和整體水平體現的一個評價,列入俱樂部積分,占據總評成績的35%;對外比賽成績指標一般為在校生參加浙江省大學生運動會或浙江省大學生錦標賽獲得比賽名次的,可以考慮給予適當的加分。
4.1 結果
從制度、職責、組織機構、課程體系、“1+1”模式、積分指標五個方面構建了籃球俱樂部的教學模式,通過籃球教學的改革,實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由被動接受型教學向主動參與型學習的轉化,提高了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籃球訓練、交流、互動的平臺,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推動了課外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實現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為培養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思想和理念打下了基礎。
4.2 建議
在籃球俱樂部教學改革中,以浙江科技學院為例的普通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在實施和操作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
4.2.1 迫切需要提升籃球教練的業務能力和素質。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打破原先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安排時間,指定籃球老師上課的慣例,改由學生選老師、選項目、選時間,這種“三選”的規定,迫使主教練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業務水平,培養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地提升學生選課的吸引力。在實踐操作和實施過程中,學生選體育俱樂部,各個俱樂部教練之間、相同的俱樂部不同教練之間,存在著選課人數的差異性,甚至會出現比較大的結果,這種現象從客觀上講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理論上講,存在著體育教師“下崗”的可能性。
4.2.2 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平衡參與人數。安排籃球俱樂部教學時間、選課人數存在困惑。當選體育俱樂部項目結束后,需要商議對選籃球俱樂部同學的活動時間,活動人數統一編排,明確上課時間和人數。在“民主和商量”的前提下,在商定“活動時間和人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主教練決定上課時間與活動參與人數嚴重不足的矛盾、學生提出的活動時間和主教練無法滿足的矛盾、各個活動時間段之間參與人數差異性大的矛盾。安吉校區相對表現的尤為突出,兩個校區相距1.5h的車程,學生較為理想的活動時間段是每周一到周五隨意選擇,而主教練則喜歡在兩天時間內確定6個時間段讓學生選擇,由此會出現一個活動時間段內只有幾個學生,而另一個時間段內的學生往往會超過60人,這一現象違背體育俱樂部的原則,而參與人數多會給主教練教學活動帶來一定難度。
4.2.3 加強監管,落實實施過程。“課外”以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訓練即“三自主”為主的自主活動,缺乏監督和管理,從時間和內容上看,流于形式;學生的自覺性不強,課外的學生自主活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于部分學生“點名簽到就走人”的現象比較常見;“代簽現象”時有發生。
4.2.4 強化學科地位,杜絕“退選”現象。對于已經確定活動時間段的學生,因公“請假,換課”比較頻繁,在學校教務處的課表上,查不到籃球俱樂部的上課時間表,而選課來自全校的各個學院的學生,有教師在活動時間段內出現補課,或加課的現象,這個“補課”班級的學生會出現集體“請假,換課”,上“補課”的課程去了,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形成了籃球俱樂部同樣是必選課的地位在不斷下降。對于國際合作辦學的學生來說,選修“籃球俱樂部”的同學出現隨意退選的現象,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模式以及國籍的差異, 體育作為一門必修課對于聯合培養的國際班學生而言,成了一門“選修課”,出現可選可不選的隨意現象,第一學期選了體育俱樂部,第二學期可隨意退選,甚至干脆可以不選體育俱樂部。
4.2.5 完善考核方式,優化評價體系。“誠信”跑步在制度、政策的推行過程中,指導思想和出發點是好的,大力提倡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活動時間內進行身體鍛煉。但事實上,在具體的操作和執行過程中,特別是每學期期末來臨之際,在統計“誠信”跑步的實際公里數時,學校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實施細化的可操作依據,憑借每位教練各自的責任心和“誠信”跑步執行總體思路來進行操作,有的教練通過“助教”進行統計、有的教練自己直接進行統計,“誠信”跑步的統計軟件各式各樣,對那些不太“誠信”的同學來說,因缺乏管理和監督,產生“弄虛作假”的方式,故規范和細化“誠信”跑步的制度和手段迫在眉睫,通過誠信跑步正真到達強身健體的目的,為主教練在統計學生誠信跑步的實際公里數時,提供可操作性比較強的跑步平臺,杜絕或減少“弄虛作假”的現象。同時,通過專家和同行的咨詢和交流,調查發現,占據考核成績30%的“誠信”跑步,比例過高,需合理調整。
普通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是現階段高校籃球教學的主要模式,反映了時代的需求,在籃球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學模式的構建往往停留在理論上,在實際的實施和運作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它的構建是多種多樣的,因人、因校而異,只有立足本校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籃球場地、籃球教師的師資配備情況,以及學生選擇籃球俱樂部的人數等實際因素,積極有準對性地選擇和構建籃球俱樂部的教學模式才是上策。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從指導思想出發, 不斷開拓新的教學方式, 通過浙江科技學院為例的普通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從制度、職責,組織機構,課程體系,“1+1”模式,積分指標五個方面來改革、創新現有模式,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盡力使學生籃球整體水平有較大提高為目標, 最終構建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1] 鮑偉.我校“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2-3.
[2] 陸躍琴.高校體育特色項目教學俱樂部的構建[J].浙江體育科學,2014,36(1):46-47.
[3] 熊鋒.我國高校籃球教學改革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81-82.
[4] 牛文君.我國普通高校積分制體育俱樂部構建與管理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6,38(3):86-89.
[5] 郭大勇.高校籃球實施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0):140-141.
[6] 陳曉虎.高校俱樂部制籃球公共課實行主體性教學模式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2011(5):76-77.
[7] 徐峰.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8(18):38-39.
Construction Research on Ordinary University Basketball Club Teaching Model
DAI Dong-sheng
(Sports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The club’s teaching reform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buil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mode, takes the basketball club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example.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practice method, theory of induc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asketball teaching i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basketball club teaching mode and accumulation, the model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system,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e "1 + 1" mode, integral index . It carries out the national ordinary university basketball club teaching reform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provides referential ide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ketball club; teaching mode; build
2015年度浙江科技學院教學研究項目(體育俱樂部改革專項項目)(2015-t4)
2016-12-28
戴東勝(1968-),男,浙江慈溪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
1004-3624(2017)02-0102-05
G8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