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雯
南京曉莊學院
超星云舟數據平臺在特色館藏建設方面的實踐
——以南京曉莊學院為例
王 雯
南京曉莊學院
超星云舟域空間知識服務系統是北京超星公司近年主推的一款數據產品。它集空間、工具、平臺、資源、服務五位于一體,憑借超星公司長期積累的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專業的域編輯團隊支撐,擁有強大的域編輯工具,全終端的學術交流平臺,幫助用戶創建獨具特色的資料域,打造具有個人風格的學術域空間。該平臺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包容性強,已經被國內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采購或者試用。
特色館藏是各圖書館經過長期建設積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規模的,結構比較完整的文獻資源。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歷來重視特色館藏建設。美國高校圖書館都很重視特藏,具有類型豐富、延續時間長、學科多樣等特點。如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名校都以其獨特而豐富的特色館藏著稱。北美的東亞圖書館的中文藏書中有國內特別是大陸稀見的古籍和檔案資料,為國際漢學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國內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設有特藏部或特藏室,在特色資源建設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清華大學的工藝美術特色資源,上海財經大學的500強企業文獻資料,南通大學的張謇研究,常熟理工學院的虞山古琴研究等立足本省本校。江蘇省內90%的高校圖書館都擁有自己的特色館藏,其中部分藏品已經數字化。我校在建設特色館藏方面,進過十余年的不斷發展,除了在古籍整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之外,還自主開發了中小學教材書目數據庫,搜集整理了江蘇省民間音樂資料,并組建了陶行知資料研究室,對陶行知相關文獻進行了整理和開發,建立起富有曉莊特色的圖書館館藏。上述特色館藏都與我校的文獻積累、歷史人物和地域特色息息相關。
在長期的特色館藏建設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單純的紙質館藏和實體借閱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必須加快腳步。采取新科技、新手段,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3.1 特色館藏數字化
將特色館藏數字化,是特色館藏開發的重要舉措之一。由于大多數特色館藏年代久遠,書籍的紙張已經開始酸化、破損,有的在歷經多次搬遷之后,已經出現的書頁脫落、紙質老化變黃等問題,嚴重影響閱讀,亟待修繕。還有的特色館藏只存有書目信息,無法再版采購,需要采取復制等手段才能得以閱覽全文。還有的特色館藏屬于文物級別或者是“孤本”、“善本”,不能隨意閱覽。凡此種種,都需要通過數字化的途徑,提供電子復本,以供讀者檢索查閱。以往的方法是通過復印、購買電子書或者文獻傳遞來解決,經常遇到復印效果不佳、電子書分辨率低以及無法文獻傳遞(許多高校圖書館的珍品圖書不提供文獻傳遞服務)等問題。現代技術手段和大公司的資源整合平臺相結合,提供了按需印刷服務,能夠將早期出版物重新制作封面和內頁,且在開本、字體、排版等方面基本接近原書風貌,為圖書館補充特藏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我校通過超星公司,制作了100余冊陶行知研究資料,其中大部分是解放前的出版物,受到了廣大讀者特別是從事陶行知研究的科研人員的一致好評。
3.2 構建特色資源數據平臺
構建特色資源數據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建設與信息服務的有機融合,符合數字化圖書館建設需要。
陶行知研究一直是中國教育史研究濃墨重彩的一筆。陶行知研究全國甚至全球各地關于陶行知的研究盛行不衰,著述頗豐。在研究單位團體方面,國內比較知名的有浙江麗水學院、上海師范大學以及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重慶陶研會等,許多機構還有相對應的網站,在陶行知思想的傳播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在陶研資料的搜集整理方面,浙江麗水學院圖書館編輯的《20世紀陶行知研究資料索引》收錄了1919-2000 年底國內外報刊、論著總集上發表的陶行知研究文章以及圖書資料4907條(陶行知的論著及匯編不在收錄范圍)。通過網絡訪問和實地考察可以看出,陶行知研究資料的數字化方面還比較欠缺,在陶研資料搜集整理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還有很大拓展空間。缺少專業、完善的文獻資源數據庫和全國性的信息交互平臺。
3.3 數據平臺的選擇
超星云舟域空間知識服務系統集空間、工具、平臺、資源、服務五位于一體,打破傳統書報刊的限制,以全新的域方式將資源進行組織,按照讀者需求進行更新,提供全終端學術交流平臺。與傳統網站和數據庫相比,支持PC端及移動端等多終端交流方式,跨越了媒體和區域概念,增加了學習者與他人協作和交流的互動,提高了讀者的參與性。該平臺的推廣運用,有利于廣大陶行知研究愛好者建立學習小組,上傳研究心得,挖掘行知逸文,搜集珍貴史料,保持陶行知研究資料的活力,為弘揚行知思想做出貢獻。通過對超星云舟系統的試用,發現云舟系統相對于目前運用的其他系統更易于實現共建共享、交互對話功能,超星公司在學術搜索、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已經得到了全國各大高校的認可,而且界面友好,在校內外也擁有廣泛的用戶群,其開發的軟件更容易為陶行知研究工作者所接受。使用超星云舟可以打造全國性的陶研交流平臺,在技術保障方面比自主研發更具可操作性。
4.1 移動端
4.1.1 現有云舟移動端界面
部分截圖

4.1.2 建設體驗
通過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出,超星云舟移動客戶端,界面友好、圖文清晰,符合當前大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讀者可以構建自己的學術檔案,記錄自己以及與其他讀者、作者交流的閱讀感受、創新思想并永久保存。云舟空間實現了全終端的學術交流與互動,為讀者提供學習、研究、討論的公眾交流空間。
4.2 電腦端
4.2.1 電腦端界面設想
主要欄目。按照媒體格式分為:圖書、期刊、報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文檔、電子書等,基本按照超星讀秀的分類,為日后整合資源創造便利。
新增欄目一項--南京曉莊學院陶行知研究專欄,子欄目包括校友文庫、建校圖片、媒體報道、行知手跡。此內容與上述主要欄目在內容上會有重疊。
4.2.2 建設目標
本館紙質館藏與電子書基本對應;電腦端與移動端能分別上傳。同步更新;顏色可以設為曉莊校園主體建筑的藍灰色調。
曉莊是一部永不完稿的詩集,曉莊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也要與時俱進,體現資源與科技的完美結合,不斷創新。
上接(第3 2頁)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提升企業競爭力。
最后,提高企業經營利潤。人力資源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與人力資源管理自身的發展,建立適合本企業特點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促使人力資源管理更好的服務于企業。制定具有戰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有助于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看清市場發展形態,引導企業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與管理措施,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任務,有效提升企業經營利潤。
經過前文分析,可以了解到企業發展戰略與企業人力資源兩者之間的關系,同時也進一步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因此,就需要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將人力資源管理滲透于其中,凸顯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制定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戰略性人力規劃的制定是在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制定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企業的發展狀況,其中就包含人才的需要和人才配置的最佳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企業穩定健康的發展。要想在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人力資源的各項職能,并將企業發展戰略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就需要在戰略實施的最初階段,將人力資源管理滲透于企業發展戰略中。具體地,就需要企業管理人員清醒地意識到人力資源在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作用,并將兩者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建立健全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企業在建立發展戰略體系時,需要分析企業戰略中的效益能力與可勝任能力,然后對其進行有效地分解,將人力資源管理中應具備的基本職能與可勝任能力相互結合,進而形成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與此同時,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人員應當與上級領導保持協調合作,建立完整的規范性標準,促使企業員工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工作職責與內容,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目標,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價值,促使人力資源為企業發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采取激勵措施,實現戰略性目標。針對企業員工,通過激勵約束措施,可以將人力資源管理具有的控制職能充分體現出來,提高管理水平。與此同時,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人力資源應當充分挖掘企業內部人才,促使其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從某些方面來說,通過激勵約束手段可以促使人力資源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發展戰略。激勵約束手段,并不同于程序創新與組織變革,其主要是通過個體來提升人力資源效能。激勵措施的制定,企業可以通過兩方面來實現。一方面,制定管理目標。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無論是哪方面的業績都會影響企業的發展。針對此,企業應當設定明確的發展目標,以明確員工的個人績效目標,促使員工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相一致,進而充分發揮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效提升企業業績。另一方面,提倡員工參與。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通常僅僅是強調員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根據勞動結果獲取報酬,并未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發展中。將人力資源管理滲透于企業發展戰略中,就是要讓員工參與企業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提升員工參與企業發展戰略落實的程度,以有效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
總而言之,在市場經濟高速發達的今天,企業在實行發展戰略的同時,將人力資源管理滲透于其中,將有助于企業發展。同時,將兩者相互融合,有利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不偏離企業發展方向。
[1]徐梅鑫.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績效關系研究的演進――基于企業環境的變化[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1):23
[2]向欣,徐梅鑫,歐結敏等.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的契合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3(10):36-37
[3]袁炎林.促進知識管理實施的人力資源管理措施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2(14):36
[4]蔡燕.探究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的契合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3,17(7):78
[5]溫小同.人力資源管理措施研究[J].企業文化策,2013,12
[6]王飛一.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發展中起的重要作用[J]經濟與發展,2015(12)
類內容較多,可先按
進行分類,并依照圖書館檢索標準確立檢索關鍵詞、主題詞、字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