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對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的效果探析
李宏偉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目的:探討對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30例胃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在這30例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我們均對其進行手術室優質護理,然后觀察其手術的用時、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經護理,這30例患者均手術成功,其手術的平均用時為(4.4±0.7)h,其術中的平均出血量為(77.6±8.9)ml,其術后均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其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高達93.33%。結論:對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提高其手術的成功率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降低其手術的風險。此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胃癌患者;手術室優質護理;效果
胃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8萬人死于胃癌,且我國的胃癌患者約占全球胃癌患者總數的40%。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在胃癌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與常規的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具有微創、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等優勢。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醫療技術的革新也對相應的護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臨床護理人員應不斷轉變護理觀念、改進護理方法。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能顯著地提高其手術的成功率,降低其手術的風險。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30例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30例胃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這3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胃癌的診斷標準,均經胃鏡檢查和病理檢查得到確診。在這些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8:12,其年齡區間為51~78歲,平均年齡為(64.4±3.9)歲。其中,有胃癌分期為I期的患者24例,為Ⅱ期的患者6例。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其臍下約10mm處做一個15mm左右的切口,置入氣腹針,為其建立人工氣腹。經穿刺孔為患者置入腹腔鏡,對其腹腔內的情況進行探查。在患者左側腋前線肋緣下10mm處、臍孔左側5cm處、右側鎖骨中線與臍孔平行處向上12mm處各做一個穿刺孔,作為手術操作的主副操作孔。置入手術器械,用超聲刀游離患者的大網膜,切除其橫結腸、胰腺和系膜前葉,離斷并結扎其胃網膜左右的動、靜脈及其胃短動脈,清掃其胃部的淋巴結。將患者的胃切除,在其上腹部正中處做一個5~7cm的切口,將其胃提出體外。對患者進行食管-空腸吻合術,最后清洗其手術區,逐層關閉其手術切口。
1.2.2 護理方法 1)進行術前訪視:手術前1d,巡回護士對患者進行訪視,充分掌握其身體的狀況和術前的準備情況,同時仔細核對其各項檢查的結果。對于存在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感受,然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地講解進行手術治療的目的、方法及術后的療效等,可通過為患者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來穩定其情緒,使其能以最佳的心態接受手術。2)進行術前的準備工作:器械護士在手術前1~2d就要與主治醫師進行溝通和協調,確定在手術的過程中是否需要使用特殊的手術器械,是否需要調整手術的步驟等,以便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同時,對手術器械進行常規消毒,檢查氣腹機、光源、監視器、超聲刀等設備的性能是否完好。另外,在對患者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過 程中會涉及到中轉開腹的問題,因此,器械護士需提前準備好相應的開腹手術器械,以確保手術的進度不受影響。3)進行術中護理:首先,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要對其基本信息進行核實,待其身份確認無誤后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并協助麻醉師對其進行麻醉。其次,器械護士要與巡回護士一起對手術刀、縫針和敷料等物品進行仔細的清點,并協助主治醫師對超聲刀進行調試。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巡回護士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并遵醫囑及時調整輸液的速度。對于術中留取的標本,器械護士要用鹽水紗布包好,并用巾鉗進行固定。在關閉患者的腹腔后,器械護士應與巡回護士一同再次對縫合針、紗布及其他的手術器械進行清點和核實。4)進行術中護理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第一,在整個手術的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第二,要盡可能地選擇患者的左上肢進行靜脈穿刺[2]。第三,在關閉患者的吻合口后,要在第一時間協助醫生取下手術器械,更換新的手術器械和消毒巾[3]。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記錄這30例患者手術的用時、術中的出血量及其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2)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這30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共發放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為100%。將問卷調查的結果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經護理,這30例患者均手術成功,其手術的平均用時為(4.4±0.7)h,其術中的平均出血量為(77.6±8.9)ml,其術后均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其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高達93.33%(28/30)。
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4],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胃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且呈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手術是臨床上治療胃癌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傳統的開放性手術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年齡過大或身體狀況差的患者無法耐受[5]。另外,患者在接受開放性手術后還極易并發多種并發癥,從而影響其預后。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在胃癌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醫療技術的革新也對相應的護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手術室護理已不能滿足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護理需要,這就要求臨床護理人員應不斷轉變護理觀念、改進護理方法。俞益君[6]等學者研究認為,對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手術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護理,這30例患者均手術成功,其手術的平均用時為(4.4±0.7)h,其術中的平均出血量為(77.6±8.9)ml,其術后均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其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高達93.33%。可見,對進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提高其手術的成功率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降低其手術的風險。此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黃智清.腹腔鏡輔助下胃癌全胃切除及其聯合臟器切除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4,7(13):13-14.
[2]劉立業,曹永寬,羅國德,周均,張國虎.手輔助腹腔鏡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15例[J].廣東醫學,2012,02:265-267.
[3]謝先木,劉荊,姜耕,王華毅.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在胃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2,22:3461-3463.
[4]張軍,任明揚,張永川.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經驗[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04:1777-1778.
[5]陳鈳.完全腹腔鏡根治性全胃切除術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2,9(11):144-145.
[6]俞益君,鄭舟軍.腹腔鏡輔助下全胃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04:378-379.
R473
B
2095-7629-(2017)1-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