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作禮
2015年10月22日黑龍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2016年3月1日實施。《條例》共分六章五十一條。
200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人大決定》)出臺前,我省曾有一部關于司法鑒定的地方立法。《人大決定》出臺后,這部地方立法被廢止了。但根據該地方立法審批成立的法醫類、物證類和聲像資料“三大類”外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仍然存在并由我廳繼續監督管理。這形成了“三大類”外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監管無法可依的局面。《條例》出臺后,將“三大類” 外(年初最高法、最高檢、司法部已將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納入到統一登記管理范圍)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納入備案管理,我省初步形成了以司法行政機關為主體的司法鑒定統一管理體制。《條例》是我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實際步驟;從法律法規層面上,填補我省司法鑒定管理領域的空白;對于規范全省司法鑒定活動,促進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條例》所稱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是指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經省司法行政部門登記或備案,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機構和人員。
本省行政區域內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從事司法鑒定業務,適用本條例。
從事法醫類、物證類和聲像資料等法律規定的司法鑒定業務的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實行登記管理制度(年初最高法、最高檢、司法部已將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納入到統一登記管理范圍)。
對從事會計、道路交通事故、資產評估、產品質量、建設工程、食品、藥品、知識產權等訴訟活動中經常使用的司法鑒定業務的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實行備案管理制度。
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由省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對符合條件的,應當予以登記或者備案,編入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名冊并公告。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省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省行政區域內司法鑒定監督管理工作。市(地)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司法鑒定監督管理工作。
省、市(地)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就下列事項,對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監督、檢查:
(一)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
(二)執行司法鑒定程序、標準和技術規范的情況;
(三)業務開展和鑒定質量情況;
(四)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情況;
(五)制定和執行管理制度情況;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執業、收費、公示、鑒定材料、業務檔案、財務、投訴處理等管理制度;
(二)在登記或者備案的業務范圍內接受司法鑒定委托,指派司法鑒定人并組織實施司法鑒定,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時限完成司法鑒定;
(三)有權拒絕不合法、不具備司法鑒定條件或者超出登記或者備案業務范圍的司法鑒定委托;
(四)管理本機構人員,監督司法鑒定人執業活動;
(五)為司法鑒定人執業活動提供與司法鑒定業務相適應的辦公場所,設置案件受理室、司法鑒定室、鑒定檔案室和必要的鑒定實驗室等;
(六)依法開展司法鑒定法律援助;
(七)組織本機構人員的業務培訓;
(八)接受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檢查,按要求提供有關材料;
(九)協助、配合司法行政部門調查、處理涉及本機構的舉報、投訴;
(十)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司法鑒定機構統一受理司法鑒定委托,司法鑒定人不得私自接受司法鑒定委托。
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其他工作人員不得私自接觸當事人,如因鑒定需要會見當事人的,應當有委托人在場。
司法鑒定委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不得受理:
(一)委托事項超出本機構業務范圍的;
(二)鑒定材料不真實、不完整、不充分、取得方式不合法;
(三)鑒定事項的用途不合法或者違背社會公德的;
(四)鑒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鑒定執業規則或者技術規范的;
(五)鑒定要求超出本機構技術條件和鑒定能力的;
(六)委托人要求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按其意圖或者特定目的出具鑒定意見的;(下轉26頁)
(上接9頁)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情形的。
對不予受理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書面說明理由并退還鑒定材料。
司法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委托后,應當指派本機構兩名以上具有相關專業司法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實施法醫病理司法鑒定,應有一名以上司法鑒定人具有副高級以上法醫專業技術職稱。
實施醫療損害司法鑒定,應有一名以上司法鑒定人具有與被鑒定主要疾病所屬學科相關的專業經歷和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
司法鑒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一)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委托人、當事人、委托鑒定事項或者鑒定事項涉及的案件有利害關系的;
(二)曾參加過同一鑒定事項的鑒定或者為其提供過咨詢意見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回避的其他情形。
司法鑒定人自行提出回避的,由其所屬的司法鑒定機構決定;委托人要求司法鑒定人回避的,應當向該司法鑒定人所屬的司法鑒定機構提出,由司法鑒定機構決定。委托人對司法鑒定機構是否回避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撤銷鑒定委托。
司法鑒定的收費標準,按照省價格主管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共同制定的標準執行。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在辦公場所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方式。
司法行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對司法鑒定機構執行司法鑒定收費規定情況予以監督管理。
司法鑒定利害關系人認為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在執業活動中有違法違規行為,有權向司法鑒定機構或者司法鑒定人執業機構所在地縣級以上司法行政部門投訴。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材料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做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并書面告知投訴人,不受理的還應當書面告知投訴人理由。投訴材料不齊全的,應當及時告知投訴人補充,所需時間不計算在規定期限內。
司法行政部門受理投訴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辦結;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辦結的,經本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并應當將延長的理由告知投訴人。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將查處結果書面告知投訴人和被投訴人。
鑒定機構接受仲裁機構、行政執法機關等委托進行的鑒定,參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基于舉證的需要委托鑒定的,鑒定機構可以參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