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家銘
[關鍵詞]電視編輯;思維轉換;方法
媒體競爭迫使電視編輯更新思維觀念與思維方式已經是大勢所趨。一直以來,報紙、廣播與電視的競爭始終沒有停止過,“第四媒體”網絡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對電視生存空間和發展前景構成強大的沖擊。面對其他媒介及其電視媒介間的多重競爭壓力,電視如果不及時從思維觀念和思維策略上加以突破,其傳統的優勢地盤將難以維持。
北京廣播學院的丁海宴先生曾以紀錄片的編輯為例:“紀錄片編輯的過程,就是整理的過程。紀錄片在前期拍攝的時候經常是模糊的,而在編輯臺上才能理出頭緒。在記錄事實的過程中,主觀的理解與客觀的事實,時常是相悖的,這種矛盾的統一同樣需要在編輯臺上完成。許多感情階段無法理解和解釋的事實,往往需要在理智階段來分辨和澄清。如果說,紀錄片的前期制作是一種即興的感情創作,那么后期編輯則應該是理智的思維創造。用個形象的說法,攝影機是感情的機器,編輯機(包括剪刀)則是理智的工具。”思維在編輯階段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
面對緊迫的實踐形勢,理論顯得相對滯后,這是當前電視界面臨的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盡管“操作和思維是平等進行的”,但“兩者是兩個高低不同的層次和系統,人的思維和認識永遠指揮著操作”。這也是建構電視編輯思維的另一重要動因。
一、電視節目=信息(視音頻信息為主,包括其他文字、圖表、動畫等信息) 思維工具
節目是思維的最終體現和目標,信息是思維的作用對象,工具是思維的實現手段。我們先看這樣兩個鏡頭:鐵鋤和火箭,表面上毫無關聯,如果給予客觀和感性的描述,則是:從時間上看,一個是遠古的生產工具,一個是當代的頂尖技術;從空間上看,一個在古老的文明部落,一個處于現代高科技城。當建立起某種理性認識時,就會產生直觀明了的聯系。通過人們的思維使之產生某種關聯,或對比技術的進步,或隱喻歷史的變革,這就是一種創造,一種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基礎上的創新。在這里,畫面鐵鋤和火箭是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是歷史照片記錄,也可以是現有實物的展示;它們的對比或隱喻則是一種基于辯證思維的合理對接。
電視編輯思維的重要功能之一即在于將這些直觀上無關聯的畫面組織起來。畫面隱含的延伸性是電視編輯實現思維概括性和創造性的重要基礎,在普多夫金和庫里肖夫看來:“剪輯的過程不僅僅是講述一個連續的故事。通過適當的組接并列方法,可以賦予鏡頭過去從未具有的意義。”他們甚至把它作為一條“美學原則”:“對于一種藝術來說,首先是材料,其次是組織運用這些材料,使其適合這種藝術的特殊要求的方法。”
二、電視編輯思維包括的四個基本環節
1.選擇信息。調動電視編輯的注意力、觀察力,對感性材料的捕捉能力、認知程度和理解程度選擇信息,這是電視編輯思維的準備階段。攝像師從俯拾皆是的生活現象中尋找出用以傳情達意的最直接、最真切的對象物;電視編輯則從這些視聽形象中選擇和提煉信息,用以構造屏幕形象,可以說,是電視攝像工作的延續階段。當然,電視編輯選擇信息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受眾的需要,這是制約創作者選擇信息的客觀因素。
2.加工信息。發揮電視編輯的想象力、抽象力和創造力,加工組合信息,這是電視編輯的主體階段和核心。
3.存儲信息。運用恰當的記憶方式和認知規律組織協調信息,這是主體階段的延續。這兩個階段是信息的創造階段,蒙太奇形象的塑造,電視獨特時空的構造,都是通過電視編輯對信息的加工與組織實現的。創作者的認知能力、認知動機等在此得到體現,其思維觀念、思維習慣也對之產生影響,相應地,受眾的需求和認知方式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和遵循。
4.輸出信息。基于電視編輯與受眾的交互能力,將存儲的信息輸出給受眾,這是整個電視編輯思維的完善階段和最終檢驗階段。
三、形象思維是電視編輯思維的第一層次
著名導演謝晉在談到電影、電視的本性時,曾用一句話來概括:“形象高于一切”。的確,電視攝像捕獲的是視覺化形象,電視編輯塑造的也是形象,“電視是直觀、形象信息的窗口”,形象的選擇與建構是電視思維的第一要義和最基礎層次。
創造思維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創造性結合,是兩者互補、互促的過程,是人們通過豐富的聯想并結合以往的知識經驗,在想象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創作人員運用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大量的信息儲備去實現創造思維。“從某種程度上說,電視紀錄片剪輯是一種創造性的匯集工作,所以它更強調剪輯的作用,靠新穎的手法吸引人,靠視覺聯想的確切性和創造性以及有目的的剪輯使影片生動起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節目編輯中運用橫向思維、逆向思維、逆向思維等開放性、立體性、層次性、深刻性的思維方法,不斷用新的視角去審視各種現象,用新的方法去表述各種內容,用新的手段去傳播各種信息,這是時代賦予當代電視節目創作者的重要內涵。
參考文獻:
[1]高振強. 全球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03年l月第
一版.
[2]鐘海帆. 走進美國廣電傳媒. 南方日報
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3]曹璐,胡正榮等. 衛星電視傳播.北京廣
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4]喻國明. 解析傳媒變局. 南方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5]郭慶光. 傳播學教程. 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1999年第一版.
[6]張海鷹,騰謙著. 網絡傳播概論.復旦大
學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