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珍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關(guān)鍵點。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能夠更好地幫助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效果,改善教學方法,提升學習成效。
一、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知識點的講授和鞏固上,導致對學生自主性的忽視。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會拿著教材,對課文中作者的身份背景和寫作背景等進行講述,再讓學生進行分段和段意的概括。在進行了這樣一系列的教學后,實質(zhì)上學生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只是生硬地了解了文章。在這樣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都是作為一個被動的聆聽者,教師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也沒有顧忌學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學生學習到的只是教師對于作品文章的理解,缺少了自己對于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實際上,教師應該重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下,對文章作進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解讀,鍛煉學生閱讀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教學時,會先和學生講述一些關(guān)于詩中的知識點,再讓學生進行自行理解,在學生有不明白時,再進行一定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跨過這些障礙。比如,一些學生會問:“題目中的山東是山東省嗎?古時候的地理名詞和現(xiàn)在有所區(qū)別,具體區(qū)別在哪些地方。”教師可以再詳細解釋。除了這些知識,文章的情感、主旨及大致意思的翻譯都需要學生去閱讀、理解。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使得自身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是一種良好的閱讀教學的例子。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同時也能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要抓起。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幫助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對文章和作品產(chǎn)生深入了解,并且會隨之有一些共鳴。如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每個教師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探索的。
首先,教師在在進行教學時,要鼓勵學生閱讀,不要怕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其次,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靜下心來,不能浮躁,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的閱讀效果。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讓他們能夠更加容易接觸到作者在這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情感和內(nèi)心想法,讓學生和作品本身產(chǎn)生共鳴。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教師還需要重視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動筆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及時地將自己感覺優(yōu)美的詞句摘抄下來,在文章中做出一定的批注,并且及時地將自己的理解記錄下來,方便自己接下來的閱讀。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讀后感的續(xù)寫。這樣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對學生的素質(zhì)進一步完善。
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動力源泉。小學生還處于一個心智發(fā)展不成熟的階段,對他們而言,學習的重要性并沒有得到認同,更不用說進行閱讀教學了。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很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會覺得文章枯燥無趣,這就是沒有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表現(xiàn)。但是學生一旦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那么他們就會將讀書看成是一件比玩還有意思的事情,自然而然地會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閱讀上。學生在產(chǎn)生了閱讀的興趣之后,會積累很多的語文作品的知識點,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在嘗到了閱讀的甜頭之后,更會投入到閱讀中來,這是興趣的一種導向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會讓學生找一些相關(guān)的資料,然后在上課的過程中給學生看一些相關(guān)的視頻和電影,讓學生慢慢好奇這個故事是怎么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激發(fā)。這時再回歸課本,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進行理解。最后,為學生解決一些問題,并進行總結(jié),這對學生也是興趣的一種激發(fā)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種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的時候播放相關(guān)的背景音樂,或讓學生就文章中的某一地方展開辯論。
在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能夠幫助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在未來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容易適應教學,取得更大的進步。同時,閱讀教學的進行也能達到更高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湖城學校)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