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儀娟
摘 要:學區教研活動具有“就近靈活,貼近實踐,規模小,花費少,易于操作”等明顯優勢,增加了教師專業引領和同伴互助的機會,提高了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促進了學校教研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均衡發展。以委員會為載體,完善教研管理機構;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學區教研聯系;以培訓為載體,促進教師業務提升;以同步為載體,保障學科教研時間;以工作室為載體,發揮名師輻射作用;以課題為載體,帶動學科教學研究等六個策略,是有序開展學區教研的有效保障。
關鍵詞:均衡發展 教研活動 學區教研管理
所謂學區校,就是為了便于統籌區域內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根據中小學分布情況所劃分的教學管理區。目的是辦好每所學校,促進每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學區是學校教育機構,不是行政機構。學區教研活動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點紅面廣,組織松散;教研活動時間難以保證,對學區教研活動的理解還存在偏差;學區專業引領不夠,教研活動流于形式;學區教研組成員間聯系少,感情淡漠;等等。
一、以委員會為載體,完善教研管理機構
在學區校之間成立管理委員會,成員們定期參加學區校行政會議。同時根據學區教研活動要求,形成學區教研中心組,通過組建管理機構,保證管理到位,做到行政管理和教學管理雙管齊下。在學區主體校開展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充分挖掘不同學校的潛力和資源,從而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條件比較差的學校,通過學區聯動來挖掘各所學校相對優勢的教育教學資源,利用成員校教師的優勢資源,成立不同學科工作室或者設立學區學科教研組,進行跨校的教研活動,比如公開課、研究課、競賽課、學科教學評比課、某些學科教學的學術交流活動等等,共同展開學術研究活動。學區管理委員會的領導定期在開學初和學期結束時召開例會。每學期制訂詳細的學區活動計劃,也可以開展成員校主題活動月,每一個活動月包括列席校務會、行政聽課、專題教學研討、學區同課異構等活動,學區主體校的活動月增設業務培訓、送教下鄉等活動。學區管理委員會為確保學區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保駕護航。
二、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學區教研聯系
活動是學區管理的載體,活動的生命在于活動的質量。要求每個活動安排必須做到“四定”:定主題、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活動中做到“四有”:有組織、有計劃、有記錄、有小結,保證活動計劃得到有效落實。利用學區教研QQ群進行教研通知、教學討論和上傳優質教學資料共享教學資源,打破時空限制,輻射學區化教研活動影響。分步推進實現校際之間共享、共贏、共同發展的目的。
三、以培訓為載體,促進教師業務提升
學區主體校組織學區成員校參加教學教研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學區教育科研氛圍。例如可以組織學區校教師參加各類學區校本培訓、觀摩教學競賽總結、學區校教師基本功競賽成果展示等。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教育專家高屋建瓴的引領,利用走出去、引進來的優勢,創造條件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交流活動,學區校可以聘請專家舉辦專題講座,與兄弟學校交流開展互學互研活動。并通過聽專家講座、觀看優秀課例等活動,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新課程的要求,領會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對外出學習或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師,教研組要求他們除認真做好記錄外,回學校上一節學習匯報課,并把學習體會在學區校教研活動中和組員進行交流。通過培訓、學習、體驗、反思、交流、總結等一系列過程,進一步加強學區聯系,實現學區教育資源共享,進一步輻射學區化教學教研活動影響。
四、以同步教研為載體,保障學科教研時間
為更好地促進學區教師專業成長,保障各學科教師有充分的教研時間,學區校達成學區教研同步的共識,開學初制訂詳細的學科教研計劃,統一學科教研時間,固定教研地點,提前制訂教研計劃,確定教研主持人,活動做到“四定”“四有”,讓各個學科深度交流溝通,特別是學區內小學科的專業教師有限,集中教研有利于互相促進提高。學區通過學科教研同步、學區同課異構、名師送教下鄉、專家主題講座、骨干引領示范、開展課改研討等多種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動,促進學區間教師相互學習。骨干教師送課涉及學科盡量全面,要求參加聽評課的教師積極參與,點評建議。定期邀請各學科的教育專家到校進行評課指導和舉辦專業講座,學區成員校均要派出教師參與,專家們的講座和評課獨具匠心,教師業務能力能有效提高,學區教研氛圍也會日益濃厚。經過各種形式教研活動的滲透,由最開始的學區主體校單方引領示范,到學區活動月主題活動的互動交流,最后形成了學區教研活動以學區主體校為主體,實現教研同步,開展名師送課、學區校青年教師同課異構、名師專家講座等學區校本培訓等系列活動,形成教學、教研、培訓相結合的教研系統,完善“橫向滲透”“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教研體制。
五、以工作室為載體,發揮名師輻射作用
“強校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根據學校的定位和教師隊伍的現狀,以名師興名校為目標,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原則,創建各種學科的名師工作室或者教育管理類型的名師工作室,為學區校這些骨干學科帶頭人搭建了“名師工作室”這個發展平臺,整合學校優質資源,為教師提供成長、成才、成功的平臺,使優秀教師感受職業的幸福,積極促進學校的發展壯大。名師工作室可以由學區校主體校直接管理領導,有專門的領導小組組織保障,教科處協助工作室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室根據一定的管理辦法,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作用,通過名師送教、名師講座、與名師同課異構、與名師師徒結對等形式,深化學區的優質資源的整合,有效促進教師的幫、傳、帶的作用,這樣學區校的教師成長發展就有學區教研中心組和名師工作室兩個抓手,兩個平臺相輔相成。
六、以課題為載體,帶動學科教學研究
首先,在教科處的引領下,有計劃開展學區教師科研成果研究方面的系列培訓,要讓教師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是推進課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學的客觀要求;是提高教師素質,發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徑。讓科研意識滲透到教師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其次,在平時的教學教研過程中,要讓教師意識到教育科研源于素質教育,源于課程改革,課題源于教學實際,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就是搞科研,逐步形成“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同伴即專家”的科研思想。最后,讓教師對課題研究從行政取向和任務取向向教育價值的取向轉變。每個教研組根據本學科組的實際情況都有自己學科研究的個人課題,通過課題研究提升學科組的教學水平、研究能力和內在品質,促進學科組內涵發展。通過這三個方面讓學區校的課題研究日趨規范,從而帶動學科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京東學校)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