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霞
摘 要: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在蓬勃發展的同時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本文首先總述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然后分四個方面詳細分析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不均衡狀況,最后為促使這些狀況的改觀和問題的解決提出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 區域 均衡發展 問題 對策
一、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職業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保障和加快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國家制定頒布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法規。同時,國家及各地方政府還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扶持,增加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從而擴大職業教育的規模、改善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我國職業教育的確得到了很大發展,但從目前狀況來看,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相比來說,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較高,而中西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較低。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影響到了國民教育體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因此構建區域均衡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當務之急。[1]
二、我國職業教育區域均衡發展存在的問題
縱觀我國職業教育區域發展現狀,其不均衡問題主要表現在教育基礎資源、經費投入、師資水平以及辦學理念尤其是校企合作條件方面,這些已經成為制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問題。
1.區域間職業教育基礎資源不均衡
多年以來,我國職業學校的辦學基礎資源區域間差距很大。 2009年,東、中、西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人均校舍建筑面積分別為13.3平方米、 10.8平方米和10.7平方米,人均校舍建筑面積超過15.5平方米的4個省份集中在東部地區,而不到10 .5平方米的11個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同年,東部地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人均儀器設備值為2961元,比上一年增長11.6%,中部則為1563元,比上一年下降了2.5%,東、中部相差近一倍。[2]
2.區域間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水平不均衡
有關部門在不同區域職業教育辦學經費上的投入差距明顯。2007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人均預算教育經費平均值為3122.7元,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四個城市的學生平均教育經費達到了5500元,遠遠超過了全國平均值;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3個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區。2008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人均預算經費增長為3811.3元,北京、上海已超過10000元,比位居第三的海南省要高出3800多元;江西、河南不到3000元,湖北不到1800元,學生人均預算經費最高省區是最低省區的6.3倍。
3.區域間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發展水平不均衡
在教師資源方面,東部與中、西部地區也呈現出明顯差異。從師生數量比來看,2010年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其中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師生比例要達到1:20。據調查顯示,此項《標準》頒布前東部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的師生比例已基本達標,而中、西部地區師生之間的比例是1:26,在青海、西藏、四川等地方這個比例僅達到1:30。另外,從教師的學歷水平來看,2009年,東部地區中等職業學校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為86.1%,上海、浙江和北京已超過90%;中、西部地區分別為78.2%和76.9%,而青海等省份尚不足70%。
4.區域間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條件不均衡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要“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 ,由于各地社會經濟和企業發展情況不同,應該參與其中的各方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導致校企合作缺乏條件保障。由于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市場運行機制相比中西部更加成熟完善,職能部門的改革意識和企業的經營理念相對中西部也更加先進,所以東部地區在校企合作方面容易走在中西部的前面。
三、解決我國職業教育區域均衡發展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宏觀指導與放權相結合,實施分類指導、分區域推進的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戰略
建議把各地區根據自身特點發展職業教育的策略上升到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戰略高度加以推進,同時鼓勵不同區域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發展職業教育。在發達地區,指導鼓勵其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做精、做特、做強職業教育。推動其進一步凸顯“職業”特性,加強工學結合、進一步拓展職業教育的多元辦學和服務功能。在中部地區,要擴大專業設置權限,引導職業學校以就業為導向,貼近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變化,靈活調整專業,優化結構。在西部地區,進一步轉變政企觀念,逐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鼓勵實施“送出去”與“引進來”并舉的發展戰略,要更多地利用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資源優勢,尤其對一些運營成本高、技術要求高的專業要實行聯動發展。在與發達地區聯動發展的同時,實現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雙贏。[3]
2.加大經費投入和保障力度,實施標準化建設
中央和地方財政在加大經費投入的同時,可以完善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標準為抓手,努力推進區域間職業教育要素的均衡分布,促進區域間職業教育規模發展與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強化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資源配置、條件保障等的統籌管理,促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如:設定職業學校校舍建設、維修以及設備配置等的最低標準,防止區域間職業教育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加大職業教育執法檢查力度,建立科學的決策與評價督查機制;建立區域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達標水平的年度公報制度。[4]
3.進一步加強東、西部地區職業教育領域交流和對口支援
在地域聯系上,針對東部地區優質資源相對充足的條件,積極探索建立與外省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資源共享的管理平臺模式,逐步改善原辦學模式相對封閉的狀況。在辦學體制上,逐步探索多種模式的中、高職貫通辦學模式等。適當增加對中、西部地區的職業教育專項經費,重點支持人才緊缺專業、農業和艱苦行業、貧困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研究制定職業學??缡?、跨地區的招生辦法,特別是要為西部和農村地區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
參考文獻
[1] 楊海華,梅琳. 試論區域職業教育公平——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J]. 當代職業教育. 2015(04)
[2] 張小軍. 甘肅省職業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的微觀對策思考[J]. 職業時空. 2015(04)
[3]鄭雁. 浙江省職業教育區域均衡發展實證研究[J]. 職業技術教育. 2015(12)
[4]馬樹超. 教育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