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
全職太太回歸家庭,主要以家為中心。如果女人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善于交際,善于在孩子或持家中找到滿足感,做一個全職太太是幸福的。但是,如果女人對全職太太這個角色本身就耿耿于懷,無法全身心投入,缺乏自我調整的能力,她心靈的空間必然會越來越狹窄。與此同時,老公的活動天地卻越來越廣闊,隨著夫妻之間新鮮感的退卻,男人會因為內外世界的反差,逐漸“看到”老婆越來越多的缺點,必然會導致夫婦之間情感產生罅隙。
張女士最近有點煩,自從女兒出生后,她就辭掉工作,專心當起了全職太太。可隨著女兒慢慢長大,他們又換了大房子,每天早上在丈夫和女兒走后,張女士就覺得整個房子里空蕩蕩的。由于她性格比較內向,也不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所以除了在家看電視就是睡覺。慢慢地,她感到極度無聊、失落,稍遇不順心的事就哭,弄得一家人一言一行都要小心翼翼。而且一向睡眠很好的她開始失眠,記憶力明顯下降,終日胡思亂想,遇事總往壞處想,連看電視、看書都無法集中精力,還經常會突然出現緊張、害怕,同時伴有心悸、胸悶、氣促、多汗等癥狀。這時她必須下樓轉一圈,否則就感覺隨時要崩潰。
尤其是近來,她感覺丈夫對她很冷淡,還經常不回家。她敏感地猜測,丈夫是不是有了外遇,這讓她產生了恐慌與不平衡,就跟丈夫哭鬧,丈夫卻更加反感而不理她。張女士覺得自己很委屈,自己全心全意為了家,為了丈夫,卻得到這樣不公正的對待,而自己現在年紀大了,與社會脫節很久,即使想回到原來的職場,也很不容易。在恐懼、怨恨與焦慮中,她覺得自己前路渺茫,快要崩潰了。
一旦丈夫成了女人生活的唯一支點,她在家里數著時間,盼丈夫早點回家;而丈夫卻有自己的空間、工作,常常晚歸。這樣時間長了,很容易使在家的妻子產生怨婦心理,與丈夫也會漸漸失去共同語言。很多全職太太都有“失去愛”的恐懼心理。
社會進步的標志是職業婦女的增加,不過全職太太在我們的身邊也不少見。有段時間,社會上曾經流行的觀念是:妻子在家里照顧家庭,讓丈夫全力在外掙錢或者事業爬坡,這樣的格局可以實現更多的家庭財富。在現實中,婦女回歸家庭會帶來不少的問題,也使全職太太成為心理脆弱的一個群體。
首先,婦女回歸家庭,就使她們離開了社會,活動半徑越來越小,而丈夫的活動天地卻越來越廣,這必然會導致夫婦之間出現越來越大的反差。其次,丈夫和孩子成了她生活的唯一支點,而丈夫和孩子都各有自己的空間,這樣時間長了,很容易使在家的妻子產生怨婦心理,與丈夫孩子也會漸漸失去共同語言。此外,全職太太還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比如丈夫遲遲不回,她就要擔心他在路上的安全,更擔心丈夫在外面花心,對她的家庭地位構成威脅,于是對晚歸的丈夫懷疑、盤查。
夫婦倆距離的擴大,還必然使兩個人之間產生矛盾。最常見的情況是,她在家里等了一天,很想跟丈夫說說話,而丈夫在外勞累一天回家后,只想倒下休息,這會增加她的怨恨心理。時間長了,這樣的家庭很容易出現“家庭冷暴力”,即丈夫對妻子不理睬。
“失去愛的恐懼”這種心理,在全職主婦這個群體里是最多的,她們心里越恐懼,就越想挽回,但越難以挽回,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回家就意味著弱勢,在男性中心的文化中,丈夫會漸漸獲得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會覺得“是我養活了你”,這將導致兩人之間的距離更加擴大。
全職太太除了照顧好家庭,應該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增加一些個人的愛好,擴大自己活動的圈子。夫妻間增強溝通交流,增強信任,少冷戰,多考慮對方感受。作為丈夫也應該推掉不必要的應酬,盡量早點回家,畢竟,辛勤苦累忙最終也是為了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