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在點滴滲透英語知識的同時發揮教師機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每個英語教師都應探索的方向。自然拼讀法為學生學習記憶單詞提供了一條捷徑,為學生送上了一縷冬日里的暖陽。
一、雙拼結合,促進知識正遷移
一般人剛接觸新鮮事物時,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抵觸心理,然而一旦當其接受并融入新事物后,他便會享受其中并打破原有的局限,不斷找到一直向前的勇氣。其實,當小學生初學英語時,也存在類似心理。所以,教師就要學會授予學生適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且保持對此學科的好奇與新鮮。誠然,我們教師本就可以利用漢語與英語中存在類似的發音規則的優勢,盡量避免兩者之間負遷移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母語對學習英語的正遷移,促進知識觸類旁通。
俗話說:“好的開始即是成功的一半。”在譯林版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就會遇到很多陌生的單音節單詞。其實,單音節單詞就是鋪設自然拼讀法最關鍵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在學生有了一二年級的漢語拼音的有利基礎,這為他們學習[s]、[k]、[d]、[g]、[t]、[r]等輔音是相當有幫助的。如me:[m]-[i:]、cap: [k]-[?覸]-[p],讓學生將所示范的零散的音節拼出整個讀音,而在多次操練之下,并沒有總是說:“Follow me.”而是讀“散”他們來整合。如此一來,學生們樂此不疲地探索,并逐步了解。其實單詞讀音他們并不陌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油然而生,繼而為后續的多音節單詞鋪墊。在小學低段的拼讀教學中,應化繁為簡,嘗試從學生們熟悉的生活材料中尋找拼讀教學的素材,挖掘母語拼讀中的有益成分,以知識遷移的方法,幫助學生們順利過渡到英語拼讀中,降低拼讀教學難度,并有效提高其趣味性,讓學生們更加容易接受,樂于學習。
二、由淺入深,培養獨立音感
學習其實是漫長的過程,我們必須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進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在上述的單音節教學法中,學生們對自然拼讀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可以慢慢地滲透進多音節單詞的教法。其中較為一個重要的環節便是教會學生劃分音節來促進自然拼讀,讓他們了解到:其實多音節單詞就是由多個單音節單詞構成的。
如在教“hamburger”這個如此多音節的單詞時,不再通過展示整個單詞用分音節來讀學生來整合這種活動,而是通過調動學生的耳朵、眼睛等感官一起來參與認知,以學生們的主觀感知嵌入拼讀學習。引導學生寫出整個音節里面所囊括的字母并加以斜杠進行劃分,由此一來學生了然于心,對于這個詞匯的發音有了自己的學習體驗,發音自然不在話下。以此類推,在多次嘗試訓練之后,學生們便逐步有了自己的音感、語感,從而熟能生巧。可見,在教學多音節,尤其是音節較長的詞匯時,我們要善于以分割、遷移、發散的拼讀方式,讓學生們在多元拼讀嘗試中,充分感受到拼讀的樂趣,以此提高他們自主拼讀、有效識記的學習能力。
三、不斷鞏固,助推不斷進步
對于學習英語的小學生而言,時常的鞏固練習來得尤為重要,一來可以促進學生新知舊識的融會貫通,二來可以為學習新知識做大量的積累。我們都希望借助自然拼讀的方法來促進學生的語音語感,培養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然而這都非一蹴而就,也正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學《Unit3 My day》這一單元中的“sound time”,為了強化學生對“e、ee(/i:/)”的發音,嘗試通過韻律節拍的方式,引導學生們跟著節奏說chant:Who are we ? Tom , Jack and me. We meet Miss Li at three.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拼讀活動,激活拼讀教學,調動學習熱情,讓學生們在不斷鞏固的過程中,學會自己拼、自己讀、自己學,有效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聽說訓練,構建語言支架
對于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樣樣都不能落下。語言的聽說對學生語言的習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構建學生獨立的語言框架,在用自然拼讀法教單詞語音的時候,通常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語境,所以經常會通過“看嘴型聽音說句子”或是“找家人”來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將已知的單詞按照要求,通過集合大家的智慧整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表達,最后教師再將學生的語言歸納成一篇短文完整呈現給學生。如此的訓練,旨在一步一步促進孩子們的語用能力及其學以致用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總之,在小學生與英語邂逅時,如果教師教之初就輔以自然拼讀法,那于學生而言勢必是一次美麗的遇見,有利于消除他們對英語拼讀的畏難情緒,激發自然拼讀、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為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培養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另外,于教師本身而言,那更是成就一堂好課,展現學生生命活力的最佳契機。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徐市小學)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