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陽光體育”活動的根本訴求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所謂“陽光”,就是讓學生走出教室,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形成體育鍛煉習慣,提升學生幸福指數。和智商(IQ)、情商(EQ)、意商(AQ)一樣,“陽光體育”也能發展學生的健商(HQ)。在豐盈學生“健商”的過程中,開掘學生體能,發展學生體技,完善人格。
一、營造氛圍,增強“陽光健體”意識
在“陽光體育”教學中,要增進學生的“陽光健體”意識,積極營造良好的健體氛圍,樹立學生“健康第一、強健體魄”的體健觀。陽光健體,應當與學生的成長偕行。積極宣傳“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站、“家校通”平臺、“班級微信群”等宣傳“陽光健體”,形成全校性的“陽光健體”氛圍。積極推進“體藝2+1”“體育大課間活動”,實施“跨界教學”,引入美術、音樂、舞蹈、武術、太極等文化資源,如抖空竹、投沙包、花樣跳繩、滾鐵環、民舞等,豐富學生的“陽光健體”形式,充實學生的“陽光健體”內容,形成學生“我健體,我快樂”的價值觀。由此增進學生的體質,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為學生“終身健體”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以玩促學,提高“陽光競技”技能
“陽光體育”不僅包括“陽光健體”,而且包括“陽光競技”。但學生的“陽光競技”應當是“有意思、有意義、有意味”的活動。在“陽光競技”活動中,“趣”與“樂”應當是核心元素。一切“陽光競技”教學都應當從“學生興趣”出發,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筆者在“陽光競技”教學中以“玩”為載體,讓學生在“趣”中獲得體育技能的提升,“以玩導學”“以玩促學”。例如教學小學二年級“擲壘球”,筆者首先給孩子們提供乒乓球,讓他們將乒乓球向下甩,進而提出問題——“怎樣才能讓小球跳得高?”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甲說:“甩球時出手要快。”學生乙說:“甩球時要使快勁、猛勁。”……接著筆者讓學生按照要求甩球,小球果然跳得高很多。然后筆者讓學生玩皮筋彈硬紙火箭的游戲,提出問題——“怎樣才能讓火箭飛得遠?”并讓學生從三個方向(向前方、向上方、向前上方)體驗“火箭的飛行”,在“比較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向前上方”(大約45°角)火箭飛得最遠。據此,筆者言歸正傳,問道:“那么擲壘球要注意些什么呢?”孩子們豁然開朗,原來我們“擲壘球”時一是出手速度要快,二是要向身體的前上方擲。在隨后的“擲壘球”活動中,學生輕松習得了“擲”的技能,在“玩”中明晰了技術要領,在練中強化了運用技能。
三、平等對話,生成“陽光活動”智慧
長期以來,體育教學一直是“一言堂”,教師把持著話語權,學生的學習受到教師話語的制約。“陽光活動”教學要求師生之間展開平等的對話,在“我與你”的對話中生成學生的“陽光活動”智慧。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原地運球”時,筆者和學生展開平等對話。
師:原地運球要拍球的正上方。(學生練習拍球。)
生1:老師,為什么不能拍球的后上方或前上方呢?
師:問得好,請同學們一起來拍球的后上方,體驗一下拍的效果。(學生拍球的后上方。)
生2:老師,我懂了,拍球的正上方是原地運球,球乖乖地聽話,而拍球的后上方球要往前走,拍球的前上方的話,球往后走。
師:原地運球還要注意什么呢?(學生練習拍球。)
生3:老師,我覺得拍的時候手掌張開,球更穩些。
生4:我覺得手的掌心要空出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球。
師生、生生之間平等、高質量的對話猶如流淌著的溪流,匯入學生的心田。孩子們邊實踐、邊對話,漸說漸懂,逐漸理解了“原地運球”這一陽光活動的本質內涵。
四、涵養品格,提升“陽光體育”精神
“陽光體育”精神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一種不懈奮斗的精神,其核心是更高、更快、更強。在“陽光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涵養學生的精神品格,提升學生的“陽光體育”精神。在學生體育活動懈怠時,筆者時常給孩子們講一些體育明星的故事,增強他們活動的信心。例如六年級進行的“800米跑”活動,有學生還沒有跑到一半就停下來。結束后,筆者用牙買加運動員奧蒂的故事激勵學生。“同學們,牙買加有一位運動員名叫奧蒂,她在運動會上多次獲得獎牌,但始終未獲得一枚金牌,為此她一直堅持比賽。因此奧蒂被人們稱為‘永遠的伴娘,盡管到了40多歲,但她仍然堅持奔跑在競技場上,她是一位‘失利者,但不是‘失敗者。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懈怠下來,那我們就很容易被自我擊倒。在體育活動中,我們應當努力戰勝自我。在奧蒂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體育的一種‘不放棄、不妥協、不低頭的精神。”勵志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責任意識,用不屈不撓、積極有為的“體育精神”為學生加油,讓學生經受住挫折,戰勝失敗,激發和促進學生意志品質的養成。
“陽光體育”是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能夠彰顯學生的本質力量。因此,“陽光體育”應該陪伴學生的成長。在“陽光體育”中,學生不僅掌握健體知識,形成體育技術技能,生發體育活動智慧,而且學生的個性、能力、態度、習慣以及品質、心理等都能得到很好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北城小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