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供用電系統效益化升級管理體系,從新的角度和層面分析各種效益化升級管理手段,以此建立供用電系統效益化升級管理體系并實施。
效益化升級管理是從企業實際出發,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全面從嚴從緊,迎難而上,改革創新,把應對市場變化作為降本增效、提升管理的一次機遇,使企業轉型升級邁出重要步伐。供用電系統效益化升級管理是基于工作實際,對低壓電網實施標準化改造,對電網設備進行優化運行,對用電收費系統規范化運作,使整個系統達到安全穩定、經濟高效運行。
一、實施標準化改造,夯實電網效益基礎。
標準化是提高工作質量,降低成本,創造更大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
1、結合工作實際,參照國家規范,改造立項標準化
結合工作實際,深入現場,為可行性研究提供實際資料。組織人員進行現場落實,從6-10kV的配電系統,到變壓器、低壓電纜、計量箱,進行現場分析,儀器檢查,數據分析,層層落實,并采集圖片,確保實際資料的準確性、精確性,為可行性研究提供規范的現場實際資料。
結合國家規范進行數據論證,為可行性研究提高理論依據。根據現場實際,進行分析,提煉改造項目,利用國家規范,實行數據分析,為小區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提高理論依據。通過分析結果進行小區改造可行性決策;完善小區新增變壓器容量、電纜的可靠性。充分利用低壓系統安全規定、建筑設計規范和造價進行論述,使1476戶表計下移獲中石化批準。
2、多方論證,設計方案規范化、效益化
實行投資節約化,完善小區電網布局。充分論證電網布局和容量要求進行改造的電網進行重新布局,滿足用戶的要求,提高電網供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通過電網重新布局,符合國家規范,提高供電質量,僅桃園小區減少4*185銅芯電纜1230米,增加4*95鋁芯高壓電纜210米,既減少過程費用,也減少電纜自身損耗,得到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完善重復接地,提高電網安全性。充分利用維修改造的機會進行重復接地的重新配置,確保接地電阻達到國家規范——小于的10Ω,這樣確保居民安全用電。
進行標準化設計,確保電網容量滿足性。容量的設計要結合當前電網的實際情況,同時應該預測今后5年的新增情況,最終確定變壓器的系數和容量。
3、施工驗收規范化、標準化,符合高標準高效益
實施分層管理,分級分批驗收。針對小區改造實行分層管理,上級實行分部驗收、監理單位實行分項驗收,基層實行過程驗收。根據維修改造工作計劃,針對現場作業,進行分級、分批驗收,從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及規范體系、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化要求、基本內容標準化、質量不合格處理標準化、質量驗收和組織標準化等方面進行工程施工質量驗收運作有序化運行。
協同作戰,減少停電時間提高經濟效益。外來施工隊伍,不熟悉現場實際情況,要結合施工隊,論證施工方案,優化工作流程化,壓縮工作時間,減少停電時間,確保用戶及時、安全用電,提高經濟效益。
二、進行優化運行,提高電網經濟運行水平。
結合工作實際,規范操作流程,認真開展電網分析及預測,不斷優化調整電網運行方式,充分加強設備維護,確保電網優化高效經濟運行,為電網的降本增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1、規范操作流程,使工作標準化、流程化。
完善工作流程,規范操作。為實現規范化管理,要結合低壓系統新《安規》,對低壓系統的操作程序及術語進行了規范統一,并結合工作實際,對修復電纜等工作流程進行了完善、修改;對工作票和操作票進行統一規范,確保改造工作票流程化、標準化、規范化。
實施維修改造工作“閉環”管理模式。就是在班組內實行了以隊下發派工單→做好上崗前老保穿戴、工具準備→上崗→召開班前會→安排工作、人員分工、簽發班組工作票→現場作業前對人、機、環境進行安全隱患評價→現場標準化操作→作業完工評價→派工單、工作票返回隊部為主要流程的“閉環”管理,使停送電工作流程化。
完善低壓系統工作票據,使工作票據電子化。根據新《安規》,進行工作票整理,使第一種工作票、第二種工作票、應急搶修單、操作票、現場落實等都設置為A4的電子版本。
2、設備優化運行,確保電網安全、高效、經濟運行
完善施工資料,確保設備高效經濟運行。在施工過程中,注意對新設備各種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對設備資料進行精細標準管理,建立設備資料數據庫及設備運行跟蹤資料,實現設備資料管理的微機化,隨時監控設備的健康水平。 建立設備信息檔案,懸掛于現場,對設備的運行情況熟悉了解。
抓好施工過程,確保設備高效經濟運行。由于施工過程中,停送電次數多,時間不一致,充分利用施工時間進行低壓系統的檢修,減少電時間。
完善電網設備的缺陷管理,超前控制設備缺陷。電網設備缺陷管理是電網運行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把設備缺陷作為設備管理超前控制和關口前移的基準點,使設備管理從單一的被動消缺管理擴展到設備的檢修、維護及巡回檢查、技術改造等全要素、全過程的動態管理,才能提高設備安全運行系數,實現電網設備的協同管理,確保設備高效經濟運行。
3、加強表計的維護,確保計量標準化
開展對磁卡電表故障類型進行專項研究,探究規律,研究對策,制定從接聽居民保修、指導操作、現場查看、分類處理等環節的快速處理方式及流程,實現故障的快速處理,確保計量標準化。
三、規范用電收費系統,提升電網經濟效益。
1、規范MIS系統,使二級地方戶高效規范用電。
用電MIS系統覆蓋電力管理總公司和用戶用電營業業務管理全過程。充分利用網上電量電費結算系統強大軟件功能及硬件設施,使用電管理工作真正實現網絡、信息、圖形及自動管理。
2、規范一體化聯動收費系統,使油田圓滿完成五費收繳。
完善售電系統的12項功能,每天進行賬目核對,進行費用的交割,使銷售電量、賬目核對、財務對賬、收費臺賬、資金送存戶戶對應,筆筆對應,天天對應,周周交割,月月對賬,使現金、POS、網銀等7項收費方式筆筆對應,分錢不少,提高居民售電的可靠性,加大油田五費收繳力度。
3、規范抄表及監察系統,及時分析減少電能流失。
通過《油田居民小區用電抄表及監察系統》的實施,實現報表管理、掌機授權、掌機抄表程序安裝、抄收數據項設置、掌機時間校準、掌機使用狀態檢測等功能。同時,不斷規范單機版系統,以此來提高電費的回收率,另外,進行系統的融合,使關聯數據進行導入、導出,形成系統之間的互補,減少多余的人為操作,提高速度,減少人為的損失。
通過供用電系統效益化升級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施,把“集約化、精細化、規范化、效益化”的管理理念融入企業生產管理的各個層面,使隊伍的軟、硬件建設水平的整體提高,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簡介:
孫峰(1968—),男,山東省高青(市)縣人,工程師 目前在電力管理總公司從事生產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