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童 劉坤
摘 要:伴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對自身居住環境要求的提升,園林綠化工程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鑒于此,文章就當前園林綠化工程及特點進行簡要說明,并對園林綠化工程的相關施工技術進行簡單探討。
關鍵詞: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注意事項
在現今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園林綠化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而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好與壞,將直接決定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成敗。所以,為保證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品質,采取切實有效的施工技術,提升苗木成活率,是十分關鍵的。
1.園林綠化工程概述
園林綠化工程,一般包含園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園林理水工程、園林筑山工程、綠化工程以及鋪地工程等,其是借助工程技術來表達園林藝術,且讓地面上的工程構筑物與園林景觀有機結合,繼而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1]。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綠化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部分;綠化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態環境,而且還能影響人的審美觀。
該類工程的建設具有三大特點,具體表現為:一,綜合性強。在整個城市建設過程中,園林綠化工程是其中一個十分關鍵的部分,與其他部分一同構成了整體園林環境,因而,在對其建設過程中,必須與其他專業相配合,綜合考量多方面的問題,且從整體大局出發,以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二、藝術性強。從某種層面上而言,園林綠化工程就是一種藝術品,當人們處在這一環境中,不但能夠放松身心,同時還能在休息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2.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技術
2.1測定土質與改良土壤
在完成土方造型,且開展細平前,依據相關規定對提取土壤樣本,且對其土質進行檢測,檢測項目有有機質含量、PH值以及EC值等;假使有機質含量大于等于10g/kg,PH值小于等于8.3,EC值介于0.12~0.50ms/cm之間,即可開展下一工序――綠地細平[2]。假使土質沒有達到上述標準,那么就必須對其予以土方改良,比如采取腐熟有機肥、香樟等;經改良后,再次檢測,達標后即可進入下一環節。
2.2苗木種植前的準備工作
第一,種植前的準備。在苗木種植之前,必須對土壤進行相應的處理,如確保綠化種植翻土的深度,一般情況下,地被或草坪的深度是20~30cm,灌木的深度是50~70cm,喬木的深度為60~100cm;對于種植喬木的穴,在其穴底施加適量的有機肥,且在上面鋪上土層,土層厚度大于5cm;在種植地被的土壤上施加足量的基肥,且進行翻耕,深度控制在25~30cm,將其中的雜物去除,且確保土壤的坡度與平整度。
第二,苗木規格與運輸。依據相關設計,選取合適的苗木,預防苗木規格誤差大于5%。在對所選擇的苗木進行運輸的過程中,必須以蒲包、草繩處理好;對苗木的枝葉,可進行適當的修正,以防止苗木在運輸期間水分大量流失,繼而影響其成活率。
第三,定點放線。依據所種植苗木的具體情況,開展定點放樣工作,如針對自由曲線形塊狀喬木或灌木,最初沿林緣線展開放樣工作,以防止發生鋸齒狀林緣線;針對片狀灌木,可按照設計種植密度,開展定點放樣,通常是采取“品”字形種植;針對如紅楓、盆景樹等點植苗木的放樣,可依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綜合所需種植苗木的蓬徑,對其間距予以恰當調整。
第四,植穴開挖。依據苗木土球的實際規格與根系,決定植穴的大小;針對帶土球植物,其植穴必須大于土球,即大20~30cm,深度也大于土球的高度,即高20cm,以防止后期由于植穴過小,而對植物根部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穴的形狀一般為圓形,且需確保上下口相同。
第五,苗木的修剪。在種植前,需對苗木進行適當的修剪。對于根系,一般是將斷裂根、病蟲根以及比較長的根系予以去除;對于樹冠:在修剪過程中,需依據植被的具體品種而定,如植籬的灌木,一般不進行修剪,而對生長速度較慢的花灌木或樹木,需對其實施短截、疏枝處理,將比較密集的枝葉、病枝、枯枝予以剪除,將比較長的枝條,剪除30~50%[3]。
2.3苗木的栽植
針對不同的植被,其栽植方式與施工要點是不同的。在栽種草坪植物時,必須先對坪床進行處理,保證土層的厚度,且將其中的各種垃圾、雜物予以清除;在對草坪進行鋪設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其疏密度,且在完成鋪設工作之后,以滾筒進行滾壓,保證土層和草皮能夠完全粘結。鋪設草皮的具體方式為:草皮與草皮間需預留一定的空間,大約為2~3cm,以確保成活后交界處的平整度;完成草鋪鋪設之后,以原土(曬干碾細)對草皮縫隙予以填補,且碾壓,以保證土壤和草皮之間的粘結;針對地塊高低不齊的情況,需去高補低,確保種植面處在同一水平面上,之后澆足水,三日后實施碾壓,隨后每隔七天澆水、碾壓一次,直至種植面的平整[4]。
針對喬木、灌木,在其種植過程中需把握一些要點:①工作人員必須依據相關設計圖紙,對苗木的規格、種類以及栽種位置進行核實;依據不同的種植方式展開種植,如自然式,即隨機種植,但需確保林緣線的自然化。②針對樹木胸徑大于15cm的,在樹根處安放四根塑料透氣管,每根長度大約為6cm。③在樹木栽植過程中,以種植土對樹穴進行填充,以使其比安放土球底面高度高,把土球置于頂土面之上,定向選擇觀賞面,將土球的包裝物拆開。若發現土球比較松、散,可將其包裝物留在土球上,之后由坑槽邊緣朝土球周圍培土,且進行分層次搗實處理;當培土高度在土球深度三分之二后,進行圍堰,并充分澆水。④針對部分不適應堿土的樹種,可進一步擴大樹穴,且在其中添加原土,以保證根系的正常生長,最終提升成活率。
3.養護技術
在完成植被的栽種之后,還必須對其進行后期的養護,否者植被無法得到良好的生長;而后期養護通常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施肥與殺蟲。首先,就植被的施肥而言,一般所選用的肥料為氮肥、鉀肥以及磷肥等。為保證所施肥料能夠發揮其作用,必須掌握好施工的時機,且量需適中,特別是對即將成果的林木,需施加更多的肥料,從而滿足樹木對養料的需求。另外,樹木在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蟲害,對此,工作人員必須做好預防措施,定期對植被的生長情況進行檢查,假使發生蟲害,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處理。通常情況下,植被蟲害的高發期主要集中在兩個月份,即三月份、十月份,因此,在這兩個月內,應加強對植被的檢查,以便能夠及時發生蟲害,及時進行處理,進而保證樹木的生長。對于蟲害的處理,一般會使用殺蟲劑,而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注意對殺蟲藥及其劑量的選擇,以便對植物的生長與人類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另外,還可采取藥物與生物防治有機結合的手段,全面掌握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形成的時間,之后選擇最理想的時機用藥,從而獲得最好的殺蟲效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現代化城市而言,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具有極為重大且現實的意義,而其中的園林綠化施工技術,直接決定著該項工程建設的成與敗,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園林綠化工程建設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施工技術,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施工速度,縮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價,并且還可提升工程的質量,確保工程的順利完成。只有如此,方可保證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正常發展,方可實現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生態效益的最大化,最終為現代化城市的建設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郭純愛.園林綠化大樹移栽后的養護管理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14,12(20):213-213,214.
[2]譚奕為.低碳理念與技術在園林綠化建設中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4,13(14):2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