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在芬蘭逗留期間,對當地的中小學教育感觸頗深:“零壓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使當地的教育事業猶如脫韁之駿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馳騁。
在走訪的幾所中小學和幾個學生家庭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便是當地的教育理念:“零壓力教育”“無競爭教育”。在國內,“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俗語非常流行,體現了學生對考試分數的看重;而在芬蘭,從不以分數決定一切,各所中小學注重的是孩子們心理素質的培養、精神的鍛造、交際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考試分數和學習成績;幾乎每所中小學都把“給孩子一個美好的人生”作為校訓。他們的教育理念是“育人”,而不是“育分”,這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微觀體現。因此,在芬蘭的教育工作者眼中,學校不單單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也是培養人才的“超級工廠”!
芬蘭的中小學中,普遍設有獎學金,而且額度不菲。但這些獎學金獎勵的對象并非像國內那樣,獎給那些尖子生、考試狀元,而是師生公認的“全才生”。換句話說,即使某個學生各科成績都很一般,但其交際能力較強、心理陽光向上、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那么他(她)一樣可以拿到數額不菲的獎學金!而且師生都覺得校方在這方面做得很公平,大家心悅誠服,這其中也包括那些未得到獎學金的尖子生和考試狀元。
芬蘭的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猶如一株植物,只有在“零壓力”的狀態下,才可以自由成長。因此,他們在堅持素質第一的同時,還在學校內采取了一系列的“減壓”舉措,如:考試不排名,無論是學生間還是學校間,均不做名次比較;學校不追求升學率,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無壓力,教師教學無壓力;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是必留的,但老師從未批改過這些作業,而是讓學生對照正確答案去“自行批改”,然后將自己在學習中的差距和存在的問題上報老師,以便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在芬蘭,國家規定:教師有免費補課的義務。如果哪個學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教育標準,那么,教師就要主動地給學生進行課外的免費補習。芬蘭教育工作者認為,只有這樣做,才能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而不使他們掉隊,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學生們的尊嚴!
另外,芬蘭的教育形式也十分靈活,這也體現了“零壓力”的教育理念。比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興趣和要求,離開課堂,到超市里去上“采買課”,到野外去上“狩獵課”,到農場去上“秋收課”,到游泳館去上“水上自救課”,甚至到火災現場去上“火場逃生課”!這些與國內某些地區教育理念相悖的做法,看似有些荒誕不經,但恰恰是這種“零壓力”“無競爭”的教育方式,才激發了孩子們的潛力和潛能,從而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寬松、愉悅的狀態和環境下,愉快學習,快樂成長。這對于完善他們的性格、心理,增強他們的生存、生活能力,也都不無裨益的。
摒棄功利思想,尊重學生個體,實行減壓教學,這便是芬蘭教育成功的三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