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源

人的身高70%取決于遺傳因素,30%取決于后天因素,那么,后天因素都有哪些呢?研究表明,后天因素包括營養、睡眠、運動、情緒、疾病等。本文從營養、睡眠和運動這三個最重要的方面,具體談談如何讓孩子長得更高。
吃得“好”可長高
大量的研究證明,蛋白質、鋅、鈣、磷、維生素A、碘等對長高有明顯的作用,其他一些營養物質,如鐵、核黃素等則通過影響兒童食欲和免疫功能,間接影響兒童的身高。因此,孩子在生長發育期加強營養非常重要,既要適當攝入瘦肉、禽蛋、牛奶、魚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要攝入豆類、雜糧、水果、蔬菜等富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
飲食定時、定量,對消化系統就會產生良性刺激,消化系統就會形成條件反射,使胃腸的工作、消化酶的分泌節律化,否則會引起消化系統的紊亂,導致消化不良,影響青少年長高。
細嚼慢咽可使唾液分泌量增多,其與食物充分混合后,能夠充分發揮唾液中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反射性地促進胃腸中消化液分泌的增多。細嚼慢咽為食物進入胃腸消化做準備,可以提高消化吸收營養素的效率。細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率為85%左右,而不細嚼者只有72%。
偏食和挑食違背了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的要求,孩子因缺乏某些營養素而導致生病或者發育遲緩,因此,忌偏食和挑食。
人在睡中長
研究表明,人在睡眠狀態下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特別是在深度睡眠時分泌最多。充足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長高。
人在睡眠時,脊柱、下肢中與身高有關的骨骼,都擺脫了體重的壓力,處于非緊張狀態,因此,關節得到了增長的機會。早晨起床時,身高比夜晚臨睡前要高0.5~1厘米。所以,睡在適當的床上,舒展脊柱及下肢關節,有利于身高的增長。
在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情況也不一樣。剛出生的嬰兒,每天的睡眠時間都在20個小時以上,他們一天24小時都會分泌生長激素,且血中生長激素的濃度水平相當高。從兒童期開始,只有在睡眠時才會分泌生長激素。進入青春期后,睡眠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直線上升。青春期過后,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逐漸減少。一般來說,年齡越小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時間越長。少年兒童的睡眠時間應在8~10小時,且最好能在晚上10點以前就睡。
運動促進長高
經常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骨骼的血液供應,使正在生長的骨骼獲得更多的養料,從而加速其生長。
合理的運動可使骨骼承受適宜的壓力,這種壓力是促進骨骼生長的良好刺激。尤其是戶外運動,對長高很有幫助,因為一方面能呼吸新鮮空氣,另一方面,陽光的照射可提高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促進鈣和磷的吸收,加速骨骼的生長。
適度的運動能刺激大腦處于興奮狀態,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有利于身高的增長。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持續90分鐘左右,體內生長激素的含量可增加2倍。
那么,什么運動更有利于長高呢?處于生長期的兒童、青少年應多參加一些輕松活潑、自由舒展的運動,尤其要選擇那些有利于四肢拉伸的跳躍性、伸展性的運動,如跑步、跳(摸)高、跳遠、投擲、懸垂等,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跳繩、踢毽、體育游戲等身心愉悅類運動,等等。
另外,應盡量避免讓孩子過早進行那些負重、收縮或壓縮性的劇烈運動,如舉重、摔跤、長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