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沐薇
摘 要:書法中的空間是一種虛幻空間,是對自然世界的感受、經驗、認識中產生自然空間經驗的概括,并依照自己的審美理想創造著藝術空間。從自然生活以及儒釋道中得到的空間觀影響著書法藝術的空間。
關鍵詞:空間觀;藝術空間;書法
中圖分類號:J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042-01
“空間”最初是一個哲學概念。《辭海》解釋“空間”是“在哲學上,與‘時間一起構成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空間指物質存在的廣延性;時間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①對任何一個具體物體而言,它的長度、寬度、高度,上下、左右和前后的相對方位,這些都是物質運動的空間特征。
一、中國古代的空間觀
古代中國人在與自然世界朝夕相處中,空間觀念的形成大致經歷了如下的階段:第一階段,空間觀念是方位。據考古學家胡厚宣等人的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四方風名”的記載,這說明在當時就已有四方觀念;第二階段即空間是地理與天文之和,這種觀念起源于古代思想中的“陰陽五行”說。“陰陽”有被用來指代山丘的北面和南面兩個方位的說法。而“五行”方位則來自于殷商人的空間觀念,“陰陽”的含義不僅僅局限于表示地理和方位,其中還包括了天象和天文知識。當古人把“天地四方”納入觀察視野時,中國古代的六方立體時空觀念形成,而“陰陽”觀念更是對書法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東漢蔡邕《九勢》中說“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陰陽”觀念與由陰陽而衍變出來“形勢”觀念影響了整個古代書法的用筆、點畫、結體、墨色與章法;第三階段,空間即方位與時間之和,時間與空間交融。中國古人從“宇宙”一詞中已表現出時空交融的空間觀。《釋文》引《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是指空間,宙是指時間。這種時空交融的空間觀是在經過春夏秋冬四季流轉與農業生產相配合產生的。古人對時間意識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和節奏性,有一種循環往復的觀念。耕種與收獲依賴四時節氣,這樣就形成了以時間為主的時空觀念。如孟子所說“百畝之田,勿奪其時”。“五行”與“四時”的搭配建立了一個時空相融、以時間統領空間的空間意識。
時間與空間結合起來的空間觀在道家思想中也有體現。在《淮南子·天文訓》中說“道始于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即宇宙本初就是一元混沌之氣,化為陰陽二氣,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兩氣相感而生萬物,空間是由虛實相融的“氣”的生命之氣構成的。從這種陰陽交替變換使整個天地空間在“有無”、“陰陽”的互為體用的辯證關系中生生不息地運轉著,是充滿了生生之“氣”和節奏的一種生命空間觀。此外,道家的空間觀中往往用無形的“道”來闡釋空間概念,以無形喻示有形,是在無形中感知空間的有形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只是目的,“無”才是根本,必須突破有限的空間傳遞無限的意蘊。
道家的這種空間觀影響了中國藝術注重在空間的表現中傳遞時間的變遷,在有限的空間中傳遞無限的時間節奏。南朝梁武帝在《草書狀》中說“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淥水之徘徊。緩則鴉行,急則鵲厲。”即是一種描述書寫時的時間節奏。時間與空間交融體現在書法的點畫線條在空間中的變化使觀者在知覺中喚起的對時間的感受,是一種心理時間。
在佛教的空間觀念中,推崇“圓”、“以圓為美”,認為心物圓融一體的“大圓境”是最高的審美境界,主張自我生命與宇宙生命為統一,在“道由心悟”中求得自我佛性與宇宙法性的圓融。“譯佛典者亦定‘圓通、‘圓覺之名,圓之時義大矣哉。推之談藝正字同符。”②在佛教繪畫、造像的造型中也體現出以“圓”為審美傾向的。佛經中的“芥子納須彌”即是在微小的空間中營造自足圓滿的生命世界,每一個局部都可成為完整的構成,而又與其他局部相生相成構成另一個圓滿。
二、書法中的空間
藝術作品中的空間是一種虛幻空間,是藝術家從自然空間中得到的邏輯經驗的體現。在生活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對自身生存處境和空間感知的理性思考,在對自然世界的感受、經驗、認識中產生空間經驗的概括,并依照審美理想創造著藝術空間。古代書論中也提出書法的形態源自于自然,在描述中多以自然之物喻之,點畫橫豎都在自然空間中有可象者。東漢蔡邕《九勢》提出“夫書肇乎自然”,另其《書論》中也提出“為書之體,須入其形”“縱橫皆有可象者”。東晉衛鑠《筆陣圖》中喻為“一如千里陣云”“丶如高峰墜石””“丿陸斷犀象”“丨萬歲枯藤”,以陣云、高峰、墜石等比擬等等。這種以自然之物來擬喻更是驗證了古代人常常從自然空間中總結出對書法藝術的審美理想。
這種藝術空間的關系也表現在整體章法中,點畫、字的結構、行列間空白的布置關系。在書法作品中,每個漢字內部中形成的每一個單元空間形式都蘊含著某種張力,這屬于書法空間構成中的第一種空間;第二種空間是線條與空白切割而形成的三維空間;而第三種空間是書法空間中存在著的一種時間和空間共生的四維空間。“空間”與“時間”是一起構成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書法作品中線條的運動,是在時間和空間中展開的,毛筆在書寫時對筆的復雜運動而帶來時間與空間的互為依存的關系。這種特征使書法創作諸環節如運筆、情感都在線條的運動中有跡可循。書法作品的空間是基于點畫、字結構、布白等組合起來成的特定的形式和形式關系之上的。
注釋:
①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②錢鐘書.談藝錄(補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