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創
摘 要:高中生正處在一個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藝術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多年以來一直堅持為普通高中生開設藝教課程,值得推廣。高中生正處在一個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經有關教育專家多年研究發現,藝術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本文試以筆者就讀學校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開設的藝教課程為例,從“開課背景”、“具體實施”、“未來發展”等三個方面加以分析藝術教育對于高中生成長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高中生;藝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227-01
一、開課背景
20世紀90年代初期,面對驚人的高考升學壓力,中國大陸地區的普通高中大部分均未開設藝教課程。語數兩門主科占據著高中生50%的課堂時間,而剩下的50%的課堂時間則是屬于其它幾門高考課程的。那個年代,藝術高考生基本上是不在普通高中就讀的,他們一般會選擇國內著名藝術院校的附屬中學或省市級藝術中專進行專業課和文化課的備考。1994年,是中國大陸地區實行“3+2”(語數外+政史或理化)高考改革試點工程的第一年。大部分高中針對這種試點鋪開的可能性,調整了自己的高中課程設置。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同樣于1994年對自己的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整:語數外三門主科要各占20%的課堂時間;文科或理科中的兩門高考科目須占15%的課堂時間;高一、高二開設音樂、美術兩門藝教課程且須占10%的課堂時間,高三時藝教課程暫停并將10%的課堂時間還給高考科目。如此一來,就讀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的高中生們,在兩年藝教課程的熏陶下,不僅保持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審美興趣,而且提高了個人的生活情操。筆者以為,作為一所具有近百年歷史的中國著名高中學校,能有如此前瞻性舉措,實為中國高中階段素質教育的起源之一。
二、具體實施
落實比規劃更為重要,起步比傳承更為困難。改革,就是對舊事物進行摒棄的艱難過程。課程的具體實施,受到了部分主科教師們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以應試為導向的教育成敗之根本在于成績,升學率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學校以校長為首的領導班子頂住了來自這類教師的壓力。與此同時,學生家長們的觀點則與這類教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家長們認為,學校的最新舉措值得鼓掌,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完成高考既定目標的前提條件下,進行多樣化的學習。家長們并不希望孩子成為讀書的機器,藝教課程在家長看來,是有益于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或許是這代高中生多半是獨生子女的原因,父母對獨一孩子的愛是專一且持久的。加上這代高中生的父母本身多半錯過了高考和讀大學的最佳時間,他們更愿意讓孩子毫無缺憾的去走向社會,藝術教育的向善向美,正是這種愛所期望看到的。
帶有不同聲音的具體實施開始了。高一先行開設音樂課程,每周兩節課,主要教授學生們如何欣賞中西方音樂,同時,通過播放錄音錄像,來讓學生們有試聽化的同步認知。高二對換開設美術課程,同樣是每周兩節課,主要教授學生們如何欣賞中西方美術作品和不同時代的畫作風格。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拿起畫筆去做一些自我的嘗試,但是多以自辦黑板報和課堂小習為主。大部分學生都是看電視的第一代子女,網絡時代尚未普及,學生對于藝術老師帶來的新奇和快樂的課程風格感到興奮和滿足。長此以往,學生又能通過這種有限卻有益的藝術課程開放自己的心態和舒緩高中課業的壓力。課堂上,同學們不僅彼此交流,還和老師們像平輩朋友一樣探討藝術方面的看法與觀點;課后,各種高中校園文化開展的有聲有色;成績,從第一批接受藝教課程的高中生開始算起,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多年以來的高考升學率名列全省前茅。
三、未來的發展
事物的進步,往往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多年以來一直堅持為普通高中生開設藝教課程,值得推廣。從1994年起步至今,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藝術課老師們用他們的熱情與專業知識給予實驗學子善與美的理解。當下,高考教育正在醞釀新的變革,藝術科目是否會成為高考的正式主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連續二十多年的藝術教育,給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高中生們帶來的成長價值,不可估量。高考的升學率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能因為升學率的提高就重視藝術教育,反之,因為升學率的下降就遷怒與藝術教育。學風的建設,教學的質量,都是潛移默化的客觀存在。
發展就是硬道理。時代的不同,藝教課程的內容同樣應該為時代而做出應有的改變。流行音樂的泛化、二次元宅文化的崛起,都預示著全媒體時代的藝教課程需要與時代接軌。高中生雖然課業壓力較大,但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一二線城市里,文化高考成為唯一升學路徑的現象已不復存在。生活在這些城市的高中生們,有了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多元化的成才選擇。藝教課程是應當成為引領學生們更好的理解和接納世界的重要陣地。正如當年開設藝教課程的效用一樣:讓上課的學生們更好的走向大學、走向世界、走向他們所向往的人生之路。
參考文獻:
[1]陳遷.普通高中藝術新課程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0(07).
[2]茍仙冬.淺談高中藝術教育[J].音樂天地,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