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若蘅++關飛++王夢醒+++趙麗萍


[摘要] 目的 分析社區嬰幼兒口腔健康狀況,探討干預方法。 方法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北京市豐臺區萬年花城社區嬰幼兒503名,作為干預組,對其建立口腔健康檔案,包括牙體情況、口腔黏膜及相關軟組織結構、牙齒咬合、喂養習慣、口腔不良習慣等個體化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相關知識指導,進行早期疾病診斷,追蹤1.5~2年。選取同社區同年齡入幼兒園的未建立檔案兒童502名,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嬰幼兒家長的嬰幼兒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兩組嬰幼兒的患齲率、齲均數以及口腔不良習慣情況。 結果 干預前對照組嬰幼兒家長的嬰幼兒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為76.10%(382/502),干預組為76.93%(387/50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經過建檔護理干預后,干預組嬰幼兒家長的嬰幼兒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上升為86.08%(433/503),對照組為71.71%(361/5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在口腔疾病方面,研究初期兩組嬰幼兒的患齲率、齲均數均為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經過建檔護理干預后,干預組嬰幼兒的患齲率為30.02%(151/503),齲均為0.62,對照組嬰幼兒的患齲率為43.03%(216/502),齲均為0.98;干預組嬰幼兒的患齲率、齲均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在口腔不良習慣方面,進行護理干預后,干預組存在口腔不良習慣的嬰幼兒比例為17.10%(86/503),對照組為32.07%(161/502),干預組的不良習慣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采用建立檔案管理的方式可以明顯降低嬰幼兒口腔疾病的發生率,改善嬰幼兒的口腔健康狀況,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 嬰幼兒;口腔健康;檔案管理
[中圖分類號] R7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1(b)-0066-04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of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SHAO Ruoheng GUAN Fei WANG Mengxing ZHAO Liping LI Yuehua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Methods 503 cases of infants in Wannianhuacheng Community of Fengtai District in Beijing City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ir individual oral health records including dental conditions, oral mucosa and the related soft tissue structure, teeth, feeding habits, oral habits were established. The guidance of family related knowledge was carried out, and diagnosed the disease in early stage. All infa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5 to 2 years. 502 cases of children in same age as the infant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kindergarten, who didn't have oral health records.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and bad oral habi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10%(382/502), which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76.93% (387/5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levated to 86.08% (433/503), which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1.71% (361/50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erms of oral diseas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infa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aries rate was 43.03% (216/502) and DMFT was 0.98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30.02% (151/503) and 0.62 respectively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In field of bad oral habi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17.10% (86/503),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2.07% (161/502),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Establishing the oral health records to manag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n infa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oral health status, which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fants; Oral health; Records management
WHO對109個國家12歲兒童牙齒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指出當今世界兒童的牙齒狀況仍然不容樂觀,因此,建議各國制訂和推廣有效的預防政策和方案。我國近年來對嬰幼兒口腔疾病的相關因素和疾病的早期干預多有研究,得出口腔健康早期干預是一項重要措施[1]。與發達國家相比,社會大眾對嬰幼兒口腔保健認知程度不高,甚至一些非口腔專業的其他領域醫護人員對兒童口腔相關疾病的預防、健康習慣的養成、兒童口腔患病后病情進展對相關生長發育的影響既缺乏概念也不夠重視[2]。因此,加強對嬰幼兒口腔健康狀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嘗試采用對嬰幼兒建立口腔健康檔案的模式介入兒童的口腔保健,旨在為提高嬰幼兒的口腔健康狀況提供研究資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北京市豐臺區萬年花城社區的嬰幼兒503名作為干預組,男254名,女249名;胎齡38~42周,平均(39.51±5.19)周;出生時體重為2285~3852 g,平均(3075.16±954.61)g。干預組嬰幼兒6月齡~1歲時建立口腔健康檔案。通過1.5~2年的追蹤后,干預組嬰幼兒平均年齡(2.71±0.42)歲。選取同社區同年齡入幼兒園的未建立檔案兒童502名作為對照組,平均年齡(2.83±0.57)歲;男256名,女246名;出生時胎齡36~41周,平均(38.47±5.22)周;出生時體重為2300~4017 g,平均(3015.13±973.64)g。干預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分布、胎齡及出生時體重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避免了由于早產、肥胖等原因對后期實驗的影響,具有較好的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出生時口腔健康狀況良好;②無先天傳染性疾病;③無先天性認知障礙等精神疾病。排除標準:①追蹤期間失訪者;②先天性兔唇嬰兒;③家長有認知障礙難以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干預情況 在干預組嬰幼兒6月齡~1歲時建立口腔健康檔案,包括牙體情況、口腔黏膜及相關軟組織結構、牙齒咬合、喂養習慣、口腔不良習慣(吮手指、吐舌頭、舌舔牙等)等個體化資料,以及嬰幼兒口腔清潔開始時間、方式、工具的使用和頻率,嬰幼兒父母的自我飲食習慣、口腔清潔情況、口腔就醫和保健等情況。并在社區開展針對家長、社區醫生、幼兒園保健醫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建立檔案時,包括針對嬰幼兒展開的口腔檢查以及針對家長展開的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健康行為、個人特征、健康知識、家庭環境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相關知識指導,進行早期疾病診斷。通過1.5~2年的追蹤,期間根據幼兒口腔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對所建立的檔案進行追蹤記錄,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干預方式進行適當合理的調整。
1.2.2 嬰幼兒家長口腔保健知識問卷 包括以下問題[3]:①齲齒是由于細菌利用糖產酸腐蝕牙齒而引起的嗎?②小頭軟毛刷是適合兒童使用的保健牙刷嗎?③幼兒應使用兒童牙膏嗎?④患了齲齒的乳牙是否及時到醫院補?⑤最容易引起齲齒的壞習慣是睡前吃零食嗎?⑥少吃含糖粘性食品是預防齲齒的好習慣嗎?⑦齲齒對身體最重要的危害是引起心、腎等全身性疾病嗎?⑧窩溝封閉是預防齲齒的口腔保健措施之一嗎?⑨每次刷牙的時間是否少于3分鐘?⑩豎刷法是正確的刷牙方法嗎?
1.3 觀察指標
檢查兩組嬰幼兒干預前后的相關牙體疾病(包括患齲率、齲均等)和口腔不良習慣等指標,討論建立嬰幼兒口腔檔案的積極意義。以WHO推薦的齲齒診斷標準[4]作為本研究的齲齒檢查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兩組嬰幼兒的患齲率及齲均比較
在口腔疾病方面,在研究初期兩組嬰幼兒的患齲率、齲均數均為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經過建檔護理干預后,干預組嬰幼兒的患齲率、齲均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兩組嬰幼兒的口腔不良習慣及家長的嬰幼兒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
干預前兩組家長的嬰幼兒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經過建檔護理干預后,干預組家長的嬰幼兒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在口腔不良習慣方面,干預前,兩組嬰幼兒的口腔不良習慣出現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進行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的口腔不良習慣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專業兒科醫生嚴重缺乏,兒科口腔醫生比兒童比例更是嚴重不足[5-7]。大部分專業兒科醫生已經超負荷應付門診中疾病的治療,無暇在有限的工作時間中去大力開展預防,使得不預防患病率高成為惡性循環。本研究嘗試由專業兒科口腔醫生協助社區基層口腔醫生以家庭兒童口腔醫生的模式介入兒童的口腔保健,建立涵蓋口腔行為習慣和疾病家族史、現有口腔詳細檢查以及檢查后有針對性的保健指導乃至必要治療的內容全面的口腔檔案,除了對于常見齲病的防控,還可以及時發現和終止嬰幼兒早期口腔不良行為習慣,有效避免或減輕相關頜面部發育畸形的程度,并通過對干預組嬰幼兒進行建立涵蓋口腔行為習慣、家庭各種因素等內容全面的口腔檔案,有效降低了嬰幼兒的患齲率與齲均,改善了嬰幼兒的口腔行為習慣,具有較高的現實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進行建檔護理干預后,干預組嬰幼兒的患齲率以及齲均的顯著下降,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有力證明了對嬰幼兒進行早期干預護理對其口腔健康的重要意義。由此,將嬰幼兒口腔健康早期干預推廣的呼聲一直不斷。由于我國兒科口腔醫生的嚴重不足,同時兒科牙醫忙于應付各種常見疾病的治療,且基層社區口腔醫生的兒科口腔保健知識和兒科口腔疾病辨別診斷能力較弱,導致嬰幼兒口腔牙病早期無法得到有效干預,進一步出現兒童的重度齲病導致頜面部蜂窩織炎、乳牙早失乃至牙合咬合紊亂恒牙異位萌出等一系列發育異常[8-10]。本研究結果還表明,建檔護理干預后,干預組嬰幼兒家長的嬰幼兒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表明在研究初期對嬰幼兒家長進行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有效提高了家長對相應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在沒有專業醫護人員指導的情況下,家長自身可以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嬰幼兒口腔健康的日常護理,對嬰幼兒的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結果還表明,在干預1年后,對照組家長的嬰幼兒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不增反降,這說明隨著嬰幼兒年齡的增長,家長對其口腔健康的關注度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在嬰幼兒的生長過程中,家長對嬰幼兒給予穩定的關心,可明顯改善嬰幼兒的口腔健康狀況[11-13]。
通過2年左右試點社區人群的檔案建立和規范,完善了檔案建立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培訓基層社區口腔醫生兒童口腔常見多發疾病診治方法和預防保健知識,使大多數嬰幼兒口腔疾病可以在常規社區體檢中被及時發現、干預和治療,綜合統計后得到有效降低齲病及不良生活和喂養習慣導致的頜面部發育異常的比例和治療費用,為嬰幼兒檔案建立加入基層嬰幼兒常規保健項目打下基礎,預期計劃的完成情況較好。但研究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建立檔案人群的選擇和長期隨訪的依從性難以保證,或者對建檔內容的規范性和健康指導的準確性保證落實情況等,因此在今后的在實際操作時,應著重注意以上問題,將建檔管理的效用最大化。反觀目前的兒保門診,針對嬰幼兒的口腔方面只局限于對乳牙的萌出情況,缺少更為細致、具體的檢查內容和教育內容[14-16]。且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政府部門對4~18周歲人群進行的口腔健康普查投入了較多的資金與人力,但對新生兒的投入較少[17-18]。且一旦口腔出現疾病,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基本醫療的治療定價較低,尤其兒童的很多手工操作相關治療費用僅為成人的一半[19-20]。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就開展對嬰幼兒口腔健康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將嬰幼兒的口腔保健工作前移,不僅可以節約政府在較大年齡兒童的口腔疾病治療中的費用支出,還可以有效控制其患齲率,對保證嬰幼兒的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嬰幼兒的口腔健康狀況進行建立檔案管理的方式可以明顯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生率,改善嬰幼兒的口腔健康狀況,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曹采方.對牙周病和齲齒患病率的思考——如何解讀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3,48(5):257-259.
[2] 馮惠芬,鐘春儀,巢楓榕,等.從化市小學生口腔健康觀念知曉率的性別差異[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2,28(2):246-249.
[3] 侯慶中,劉壽桃,何靜,等.幼兒家長口腔保健知識與行為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7):658-659.
[4] 王偉健,王左敏,俞艷平,等.WHO兩種齲病診斷標準的臨床應用研究[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02,16(1):46-47.
[5] 顧育盈,孫嵩,李莉,等.幼兒家長口腔健康知識教育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 19(19):174-175.
[6] 蔣寶鳳,蔡蔚,張蓮華,等.嬰幼兒口腔健康3年干預模式與效果的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7] 姚林潔,林非歐.嬰幼兒口腔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23):3631-3632.
[8] 曹軼婷,祝策,徐瑋,等.上海市11~14歲兒童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上海口腔醫學,2015,24(3):345-350.
[9] 陳周煥,劉建國,張劍,等.嬰幼兒齲病防治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4):11729-11732.
[10] 王國珍,羅云綱,魏洪濤,等.兒童齲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8):1545-1548.
[11] 李何,曾曉娟,李秋忠,等.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29(2):309-311.
[12] 嚴黎吉.對老年口腔疾病患者進行口腔修復治療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9):232-233.
[13] 鐘俊華,曾念彬.家長口腔健康素養在學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J].西部醫學,2014,26(9):1204-1206.
[14] 曹駿瑤,葉瑋.兒童口腔健康相關生存質量量表在臨床中的應用[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5,31(8):507-509.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辦公廳.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3,14(4):251-256.
[16] 蔡楠,王桂茹,侯丹丹,等.小學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現狀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6, 31(9):2002-2004.
[17] 阿依努爾·阿不都熱衣木,趙今.嬰幼兒齲病預防方法研究回顧[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4,25(2):74-76.
[18] 梁翠媚,趙霞桂,容林惠,等.江門市區學齡前兒童齲病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8):761-762.
[19] 辜雙嬌,林居紅,王孟宏,等.重慶市4~17歲孤兒口腔健康現狀調查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4,32(4):378-381.
[20] 金潔琪,吳紅崑.肥胖與口腔健康關系的研究[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5,33(4):428-430.
(收稿日期:2016-09-23 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