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紫薇 馮天
摘 要:中式傳統美學是我國人民從古至今秉承的一大超乎世界其他國家的思想,而本土建筑設計作為建筑設計的一個新要素,在設計建造中多少會有些失去建筑之于中國美學的沉淀,所以有必要研究本土建筑設計該如何與中式傳統美學相結合。
關鍵詞:中式傳統美學;意境;本土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184-01
一、中式傳統美學概述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曾對境界有過獨到的見解“境界之生于吾心者見諸外物者,皆須臾之物”意在提醒我們詩詞的境界在于個人的內心,這些作詞的境界源于對中式傳統美學的理解。在中式傳統美學看來人和人與自然界是不分離的,是和諧的,正如在意象世界所說的“如所存而顯之”中,世界即是它本身的樣子呈現給世人的,這是對中式傳統美學最深刻的理解。美感有不同層次,最常見的是對一個具體事物的美感,再高一層次的是對人生的認識與感受,即人生感;最高層次的是對宇宙無限整體與絕對美的感受,即宇宙感。
我們所熟知的中式傳統文化與音樂在我看來都是中式傳統美學涵蓋的范疇,中國傳統美學認為:(1)美在意象,審美活動就是要在我們的自然世界之外構建一個意象的世界;(2)美學之于中國是存在的“真”,而并非邏輯的“真”,是意象世界并非完全是真實的自然世界;(3)其審美活動是人的超理性的精神活動。
二、中國本土建筑的建筑觀
就建筑的設計而言,無論社會還是業界,都普遍對當下中國建筑中的雷同性產生一定的反響,建筑市場上的平庸、描古、作怪都是的建筑脫離開來社會,成為一個使用的盒子,使得人們對業界充滿質疑。我們的文化自信在哪里看不到,中國本土建筑設計是吸收過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和外國優秀文化、技術、理念之上的設計,創作出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時代精神的建筑作品。那么就人們認識領域上的兩類建筑我們進行一個甄別:(1)本土建筑區別于地域建筑,地域建筑傾向于將建筑放在一片區域進行設計,而本土建筑是立足于建造的這塊土地之上去進行設計的;(2)本土建筑更強調的是一種立場,一種思考與設計的方式,它是一種創作理念與方法論,而地域建筑往往指的是一種與當地地域特點和歷史文脈相呼應的建筑。
崔愷院士認為本土建筑具有文化觀、城市觀、建構觀。建筑是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本土建筑設計是我們認識自己在做什么的一個創作思想,中式傳統美學影響下的本土建筑設計是我們中國建筑師明白自己的文化責任并將自己的文學素養不斷提升的一個指向針。
三、意境在本土建筑中的體現與運用
《山野》象山水岸山居—建筑師王澍將當地的古建筑青瓦作為一個設計元素,將建筑之間聯系的路改作屋頂間的飛虹,這大膽的創新,超乎常人的設計想法源于這位建筑師,也可以當做是文人的文學素養。
為什么建筑最高獎普利斯特獎會頒發給這位中國建筑師,因為王澍在做建筑設計的時候不忘中國傳統文學與藝術的美的初衷,將建筑設計賦予了自己對中式傳統美學意義上的建筑的見解,去建筑即是其藝術創作,在本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熏陶下,建筑設計不乏失去中國美的韻味。
的確如此,古代文人墨客的對美的追求不僅僅停留在物質本身,中式傳統美學不是物理世界,認為審美活動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構一個意象世界,即所謂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我們文學方面達到的境界“情景交融”就展現出中式傳統美學對"情"與"景"的欣合和暢、一氣流通的理解與認識。王國維說,世無詩人,即無此種境界。陶潛的菊是陶潛的世界,林逋的梅是林逋的世界。它們不是的實在的物,而是非實在的意象,所以王國維在書中說到“境界之生于吾心而見諸外物者,皆須臾之物”。意象世界只能存在于人的審美活動之中。
在中國美學看來,人和自然界不是分裂的,而是和諧的,所謂"大樂與天地同和"。這種和諧就是"樂"的境界。王夫之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樂是人和自然界的本然狀態。
四、對本土建筑設計研究方向的小結
本土建筑設計是立于本土文化創新的,是反對保守的,并且是鼓勵積極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這一點正符合了中式傳統美學中意境的范疇,所以本土文化自身是宣揚民族文化的,民族中好的文化是基于傳統美學的意境之上的,所以本土文化與中式傳統美學之間是有一定思想上的聯系的,只是傳統中式美學的方面更廣,我們設計本土建筑不一定要吸取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可以學習書畫音樂園林等各方面的中式傳統美學。本土建筑的設計應當在中式傳統美學的意境方面加以研究,這既能夠提升建筑師的文學藝術素養,更能夠將中國本土建筑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使得建筑功能更加富有魅力,不再空洞的表現設計本身,而是賦予建筑以美的標準,使得建筑更具有本國本地域本地塊的特色。
基金項目:遼寧科技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國本土建筑在傳統中式美學影響下發展問題的研究》。